APP下载

《名作欣赏》:推广经典阅读,从高校开始

2013-08-15北京赵新乐

名作欣赏 2013年7期
关键词:名作华南农业大学文化节

/ 北京_赵新乐

作 者:赵新乐,《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

几十年前,当一篇妙文就可以几度引起洛阳纸贵之时,很少有人料到今日的实体书店会面临“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遇。

曾几何时,当快餐文化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之时,谁也不曾想到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经典会在充满激情的现代社会被弱化。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经典不再”时,“重拾阅读、推广经典”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我们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走之路。

“一直以来,《名作欣赏》杂志致力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推广,并且成为广大文学创作者、研究者和爱好者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杂志在全国各地高校发起校园文化节活动,正是想推动经典文化作品走进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经典、赏析经典的机会。”在《名作欣赏》岭南校园文化节的活动现场,名作欣赏杂志社副总编辑、理事会秘书长王振华的一番话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走进高校,搭建经典名著与高校师生间的桥梁是《名作欣赏》近些年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此次在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的《名作欣赏》岭南校园文化节,是继姑苏校园文化节、桂林校园文化节、津门校园文化节之后,该杂志第四次与高校“牵手”。而这种名刊进校园的方式也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与欢迎。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邱亚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本推崇经典、欣赏经典的刊物,《名作欣赏》本身就具有很高雅的气息。杂志走进高校,可以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名刊特色,也给更多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给他们以鼓励和促动。他告诉记者,当前,高校学生阅读经典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学校为此作了很多努力,包括组建鄱阳湖读书小组、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以及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等。

跟随邱亚洪的指引,在华南农业大学行政楼前的湿地公园,眼前的景象引起了在场很多人的感慨:在这个名为“儒园”的校园一角,被雨水打湿了的草地青翠欲滴,草地上裸色的石头星星点点地由近而远延伸开来。最令人吃惊的是,那些大小不一的石头,每一块上面都刻着四书五经里的经典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用。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之困,然后能自强也”……

余颖诗,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2009级学生。她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一次偶然机会的接触,成就了她与这本刊物的缘分。她希望《名作欣赏》能够综合更多的力量来影响更多的同学。

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崇和重视,在肇庆学院同样如此。“肇庆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点,本地的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我来了这里十几年,从来没听到人们在街上吵架,更别说打架斗殴了。”肇庆学院文学院院长鲍昌宝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肇庆当地的社会氛围。他说,作为地处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传统文化的地方学院,理所应当该承担起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重任。

那么,对于高校来说,与《名作欣赏》的合作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又如何才能让这种效果达到最大化?邱亚洪和鲍昌宝不约而同地给出同一个回答:让《名作欣赏》走进高校,成为联系高校师生与经典阅读的桥梁。“如果杂志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种方式可能会很有效。”邱亚洪说道。对此,鲍昌宝还提出另外一种建议:在保证杂志质量的前提下,让杂志与高校科研建设紧密结合。

其实,行动已经悄然开始了。王振华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1日开始,名作欣赏杂志社与全国部分高校合作,推出首届“全国大学生名作欣赏征文大赛”,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经典作品在校园的阅读活动,全方位展示高等院校莘莘学子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无论是提供平台也好还是结合双赢也好,在推崇经典、提倡阅读上,需要整个社会的合力,每个人都义不容辞。

猜你喜欢

名作华南农业大学文化节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作品精选
华南农业大学生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
洪耀作品
名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