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金·奥尼尔悲剧创作主题的根源探析

2013-08-15王玉清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山东菏泽274015

名作欣赏 2013年27期
关键词:叔本华奥尼尔悲剧

⊙王玉清[菏泽学院外国语系, 山东 菏泽 274015]

作 者:王玉清,硕士,菏泽学院外国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现代文学。

尤金·格莱斯顿·奥尼尔是世界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世界文坛,被认为“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戏剧拓荒者,他不仅可以跟易卜生、斯特林堡和萧伯纳媲美,而且可以跟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和莎士比亚相媲美”。同时,他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多产的剧作家。从1913年起到1943年止,奥尼尔共创作了接近五十个剧本,但除了《啊,荒野》一部喜剧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悲剧题材。可以这样说,奥尼尔的剧作品所体现的悲剧精神是十分深刻和强烈的。

一、家庭环境对奥尼尔悲剧人生观的影响

从奥尼尔剧作中的男主角们身上隐约可以看到奥尼尔的身影,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尽管内心充满热情和希望,但在现实中却处处碰壁,不得不忍受各种各样的酷刑般的熬煎。这与奥尼尔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1.父爱的缺失与哥哥的分裂人格对奥尼尔的负面影响

1888年10月16日,奥尼尔出生在纽约百老汇。父亲的职业是一名演员,不得不辗转在各个城市之间演出,所以幼小的奥尼尔过着漂泊的生活,缺乏对“家”这个概念的认知。后来,他说:“通常孩子总有一个固定的、有规律的家,但他却没有。每当想起童年的岁月,展现在眼前的不外乎是一次又一次只作一夜停留的短暂演出,一次又一次在戏台侧幕没完没了的守候,以及一系列呆在肮脏的化妆间内、乘坐令人窒息的火车、下榻在下等旅馆的经历。”虽然父亲的演艺事业取得了成功,但是生活的富裕并没有给奥尼尔带来对等的父爱。盲目的投资失败后,他们只能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而父亲酒醉后的吵闹更让家人不堪其扰。在奥尼尔的心中,他渴望得到父亲的关爱,但由于父亲的不负责任,父爱这个字眼离他越来越远。于是,他走上了离家流浪的道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染上了肺结核。父亲为了省钱,把他送到一家条件恶劣的医院救治,这使父子关系雪上加霜。冷漠的父亲把年轻的奥尼尔远拒于家门之外,这使他产生了一种孤独和无所倚靠的心理状态,纠结于心,无法自拔。

奥尼尔的哥哥杰米·奥尼尔是一个精神分裂的人,他理智清醒时和神志不清时判若两人。清醒时,他十分疼爱自己的弟弟,流露出对亲情的渴望。他的关心无微不至,尽到了一个哥哥所能做到的全部,尤其是心理方面给予弟弟的慰藉令奥尼尔终身难忘。但是当他嫉妒弟弟时,尤其是妒忌母亲对弟弟的偏袒时,他便想方设法破坏奥尼尔的形象,从而吸引父母的注意。他把自己在外面学到的地痞流氓的恶习全部教给弟弟,如寻衅、喝酒、嫖娼等。奥尼尔借戏中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哥哥既痛心又爱戴的复杂感情。《天边外》中的哥哥安德鲁和弟弟罗伯特,他们不仅外表酷似奥尼尔兄弟俩,而且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更是两人的真实写照。哥哥深爱着邻家女孩露丝,但是,当得知弟弟也喜欢这位美丽的女孩后,便毅然退出了三角关系,踏上了航海放逐自己的道路,这种舍弃正是由于对手足亲情的珍视使然。然而,分裂的人格屈服于嫉妒心,当他嫉妒时,仇恨起来更是不遗余力。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第四幕中,詹米·蒂龙对弟弟埋怨着,好像是对待一个不共戴天的仇敌。他说:“你听着!我是有意害你,想把你变成一个流氓。至少有一部分的我是这样做的。有一大部分。这部分的我早已死去了,这部分的我一直仇恨生活。……一直就不想你获得成就;唯恐相形之下更显得我窝囊;总是盼望你失败,老是嫉妒你。妈妈的宝贝,爸爸的宠儿!”奥尼尔通过对哥哥分裂人格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哥哥既自卑又高傲的矛盾心理。

2.母亲的悲剧人生给奥尼尔投射的心灵阴影

如果说父亲的自私淡漠将奥尼尔赶出家门,那么母亲的不幸人生使他更加看不到希望,处于生活的边缘状态。母亲玛丽·埃拉·昆兰家境优越,是家中的独女,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天生丽质,使她成为圈子里众人追捧的对象。同时,她还信奉天主教,发誓终生侍奉天主。年轻的玛丽是一个纯洁无瑕、积极乐观的少女,但随着詹姆斯·奥尼尔走入她的生活,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玛丽生产时丈夫请来的庸医使用了过量的吗啡,使她最终成瘾,变得歇斯底里和神经质。她的改变使奥尼尔从幼年时期就产生了悲观的人生观点。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条不断受命运驱赶的道路,你一旦上了路,不管你如何动作,也不管你如何设法去改变或修正你的生活,你都无能为力,因为命运,或说天机,或随便你怎么称呼它,都将驱赶你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他认为自己母亲的厄运是从她选择爱情开始的,此后的种种折磨都是命运操纵的结果。《天边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思想。剧中的主人公露丝端庄大方,行为稳重,她的恋人是邻居家的男孩安德鲁·梅约,可她最终却和安德鲁的弟弟罗伯特走入婚姻。她的举动出乎大家的预料,最终改变了三个人的人生格局。安德鲁不得不去航海,过着漂泊的生活;罗伯特却放弃自己的梦想,被束缚在农场里。三个人的命运都因为她的一个选择发生了改变,面临悲惨的结局。这部戏剧不仅让人嗟叹命运弄人,而且体现出奥尼尔的一个重要的理念,那就是情欲是造成女性悲剧的重要原因。

对于奥尼尔来说,痛苦和不幸时时笼罩着这个好像被诅咒的家庭。吝啬的父亲对待家人冷漠、偏执,丝毫不能给予孩子父爱的温暖和安全。妈妈尽管内心十分疼爱奥尼尔,但自从错嫁之后,一直郁郁寡欢,沉闷自闭,这让她周遭似乎散发着一股凉气,让人不寒而栗。而哥哥杰米既自卑又高傲的性格最终演变成为分裂的人格,一旦感觉受到伤害便用玩世不恭的面目示人。奥尼尔笔下的悲剧家庭正是他不幸家庭的真实写照,由此而来的痛苦成为他永不枯竭的创作之源。

二、矛盾的宗教信仰对奥尼尔悲剧人生观的影响

尤金·奥尼尔出生在一个笃信天主教的爱尔兰家庭,自幼接受天主教的正统教义。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影响下,皈依天主成为他的精神世界的主要支柱。然而,这种信仰随着母亲病情的加深逐渐产生动摇。他在质疑的同时又为自己的不敬感到负罪,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危机。

教义的分歧使这些身处美国的天主教徒们感到了文化的隔膜和精神断裂的痛苦。这些外来者既不能固守爱尔兰天主教思想,又不愿转型成为清教徒。宗教信仰的矛盾心态最终强化了奥尼尔戏剧艺术的悲剧力量。

1.坚守爱尔兰天主教信仰的失败

初期的清教运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清教徒将起初的教义扭曲,认为追求金钱就是接近神圣的上帝。“逐渐地清教主义的谦卑变成了傲慢,爱变成了恨,自我忠诚变成了狂热的自我获取,合作变成了争吵,虔敬变成了对生活的迟钝和对情感的故作矜持。”但为了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许多爱尔兰移民放弃天主教思想,转而信奉清教思想的实用主义。一番拼搏下来,他们开始反思并逐渐地意识到:付出灵魂的代价,并没有使他们与上帝更接近,反而是更加疏远了。于是他们谋求重新回到天主的国度,坚守往日的信仰堡垒,可惜强悍的美国文化无孔不入,最终以失败和被摧毁而告终。

2.向清教徒转型的失败

身处清教徒搭建起的物质大厦,有一部分天主教徒发生了转变,开始接受美国清教精神,相信上帝赐予善人们财富,而留给恶人的只是失败。他们贪婪地追求心中的美好事物——金钱、地位、房舍、土地,成为比清教人士更加虔诚的清教徒。他们的转型过程是成功的,但结局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在于它已经超越了宗教的范畴,自身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僵化变异,陈腐的教义导致了人性的异化。

《榆树的欲望》中的伊弗雷姆·凯博特用自身的经历演绎了转变的整个历程。老凯博特从爱尔兰移民到新英格兰,在一座农场定居下来。这里是清教主义盛行的地方,也是一片荒凉贫瘠的土地。当生存下来成为第一要务时,他们全家不得不放弃了天主教的生活方式,开始接受清教徒的实干精神。在他的心目当中,要实现与上帝的盟约,占有财富,必须首先成为天国的优秀选民。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上帝的崇拜沦落为对物质财富的赤裸裸的膜拜。在他的眼中,最重要的是上帝和上帝赐予的农场,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包括自己的家人在内。他共娶妻三人,把她们视为生育机器和免费劳力,结果前两任妻子被折磨而死。从他对妻子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倾心物质不顾其他,冷静克制,强烈否定情感因素。马克斯·韦伯在谈到这一点时分析:“个人内心的隔绝与关于上帝绝对超然性及一切涉及肉体之物均为堕落的严酷教义结合在一起,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为什么清教对文化和宗教中的一切肉感因素和情感要素均持彻底否定的态度。因为这些要素非但对于获得拯救毫无用处,反而会助长情感上的幻想和对偶像崇拜的迷信。”不仅如此,他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是刻薄之极。他让儿子从小就在农场出苦力,直到三十多岁也不许结婚,害怕他成家后会觊觎自己的财产。所以,凯博特一家的家庭氛围是紧张冷漠的,最终妻离子散。他虽然保住了农场,却永世得不到内心的安宁。清教徒勤劳务实的理念已经在僵化中逐渐退化,它不仅扭曲了人性中善的一面,而且导致了人性的异化。

三、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对奥尼尔悲剧世界观的影响

叔本华是19世纪上半叶的一位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对于尤金·奥尼尔悲剧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奥尼尔在十八岁时就开始接触思想家叔本华的著作,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后来,第一次婚姻的失败使他陷入切肤的痛苦之中,他大量地阅读,并疯狂迷恋上了叔本华的哲学著作,沉浸在一种自称为“叔本华式的沉思冥想”的状态之中。可以说,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和奥尼尔的戏剧思想是紧密相连的。

1.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对奥尼尔悲剧创作的影响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哲学主题是:人生而为世界的主体;生命意志是世界的本质,世界是虚无的,那么生活在其中的人类的人生是痛苦的。这两项主要命题奠定了奥尼尔全新的悲剧理念的基础,即“真正的悲剧意识是一种更加深刻的见解。这就是说,悲剧主人公所赎的罪孽不是他自身的,而是原罪,即生存本身的罪过”。

奥尼尔塑造的人物大都逃不过凄惨的命运,他们盲目地追求,无望地等待,徒然与命运搏斗,但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失败的结局似乎一开始就已在意料之中。例如《天边外》一剧中的主人公都承受着命运的捉弄而成为失败者。年少的他们有憧憬,期待随心所愿。安德鲁真心喜欢露丝,可是命运弄人,颠倒了两人的位置,从而铸就了一场悲剧。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偶然事件——露丝一时冲动做出错误选择。虽然在结尾处,主人公明白了生活的意义,精神得到了提升,但是悲剧的人生已经无法逆转。在这里,奥尼尔用生花妙笔阐释了他对悲剧的理解:最悲惨的不幸不是罕见的自然灾害或者穷凶极恶的凶手导致的;它产生于人类的平常的生活里,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向社会、向人生做出妥协,甚至放弃生存的意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净化和升华。这就是奥尼尔对叔本华生命意志哲学的一脉相承的思想,虽然奥尼尔的悲观主义不是对叔本华的照搬全抄,但是他的悲观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受到叔本华的很多影响。

2.否认现代科技对悲剧创作的影响

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否定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的促进作用,也否定了物质世界的物质文明。这些理论成为奥尼尔戏剧创作另外一个方面的哲学基础。

美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成为头号经济大国,积聚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美国人在成功的“美国梦”的刺激下,生活在物质大山的夹缝中难以喘息,愤怒、抑郁、焦虑变成普遍的精神症状。奥尼尔在他的作品中多次谈到美国模式的失败,他认为美国社会处于物质富裕但精神堕落的状态。他把对这种现状的批判作为剧作的主题,同时提出只有否认自身的生命意志,才能实现救赎。《更加庄严的大厦》里的主人公莎拉最终放弃了她孜孜以求的宫殿,表现出她否定物欲,救赎灵魂的愿望。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加快了社会的发展进程,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以精神的丧失和人性的堕落为代价。而且,科技的强大使人显得非常渺小,人在强大的机器面前一无用处,这必然使人产生错位的感觉,无所归属。在《琼斯皇》中,主人公琼斯本来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黑人,但是,他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逐渐滋生了邪恶之心。他在西印度群岛上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度,肆意剥削当地的土著人,而最有效的保障手段就是手中的枪。枪支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而戏剧的结尾琼斯正是被枪打死的。戏剧的结尾饱含反讽又别具深意:人类惨死在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的新的科技产品手里,既让人同情,又让人觉得荒诞。琼斯的悲剧,揭露出现代科学技术对人造成的异化和摧残。《琼斯皇》是奥尼尔用舞台语言表达出来的反科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这种思想与叔本华的哲学十分接近,均认为科学技术是幻觉,它是靠不住的,只能充当意志的工具。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艺术成就卓著,对于这样一位不断探索的严肃剧作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作品的悲剧性归纳为某一项因素的影响。他的成功和他的剧作中的悲剧性是各种因素在不同阶段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Brustein,R.The Theatre of Revolt[M].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64.

[2]谢群.语言与分裂的自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文学与艺术[M].常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4][美]奥尼尔.奥尼尔文集(第五卷)[M].郭继德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美]克罗斯韦尔·鲍恩.尤金·奥尼尔传[M].陈渊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

[6]龙文佩.尤金·奥尼尔评论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7]郭继德.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英]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M].丁尔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叔本华奥尼尔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叔本华:正直还是伪善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人为什么会无聊
画家的悲剧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近视的悲剧
“毒舌男”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