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妇女主义角度解读《紫色》中两位反传统男性形象

2013-08-15天津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天津300384

名作欣赏 2013年6期
关键词:父权紫色

⊙师 卓[天津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天津 300384]

作 者:师 卓,硕士,天津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英语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研究。

《紫色》是美国南方非裔女作家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1944—)创作生涯的又一力作,这部作品使她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的荣誉;也使她遭到非议,许多评论家认为小说中男性人物形象与读者心目中传统形象不同,以某某先生、哈波为代表的男性胆小、腼腆、懦弱、瘦小平面而干瘪,这是对男性的忽略和贬低。事实上,这种极端的批评没有立足于对原著文本的仔细阅读,这种批评是不负责任的。在这部小说中,沃克并没有排斥黑人男性,更没有丑化黑人男性,相反,作品中的黑人男性形象是丰富而多元的。她把男主人公塑造成反传统形象,正体现出其妇女主义思想,描写黑人女性成长历程的同时,也强调黑人男性共同成长、转变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致力于所有人即男人和女人的生存与完整”。

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源于其作品《寻找母亲的花园——女性主义散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妇女主义者爱其他女性,不论有性含义与否,重视并欣赏女性文化,包括女性情感的不稳定性和女性力量,像珍视笑容一样珍视眼泪;也会爱作为独立个体的男性,不论有性含义与否;认为对人类的生存与整体完整负有责任。其次,妇女主义者爱音乐,爱跳舞,爱月亮,爱神灵,喜欢爱情、食物和圆满的事情;努力奋斗,义无反顾,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最后,妇女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的关系就像紫色和淡紫色。女权主义者是反对性别歧视,把男人看成是敌人,把男女之间的矛盾看得不可调和,而妇女主义者倡导男人和女人应该共同成长。沃克关注女人的同时也关注男人是其妇女主义思想区别于女权主义思想的独特之处。

一、某某先生与传统男性形象在父权社会中,传统男性身体强壮、意志坚强,在经济和情感上,他们是女人们依靠的对象。他们从各方面占有并掌控她们。毋庸置疑,他们是社会的主体。读者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和心理学研究中都能找到这些实例。在作为西方文学源泉的《希腊罗马神话》中,希腊诸神的统治者宙斯(Zeus)是父权社会绝对的压迫者。首先,他是一位暴君。为了维护他的王位,他吃掉身怀六甲的妻子智慧之神——墨提斯(Metis)。另一方面,宙斯十分好色,不断追求女性。他是诸神中最不忠诚的丈夫,不遗余力地追逐他的情人们。他变成一只布谷鸟,得到她姐姐赫拉(Hera)的芳心。为了得到伊俄(Io),宙斯变成了一只彬彬有礼的雪白小牛,从而也逃脱了嫉妒心极强的赫拉的法眼。总之,他有五位合法妻子和许多没有名分的情人。宙斯的诸多故事说明男人在父权社会中是绝对的统治者,他们对感情不忠,女人们因他而争风吃醋。从心理学角度看,法国精神分析理论家雅克·拉康指出,所有的主体都是建立在缺失和失败的基础之上的。在父权社会中,阴茎象征着权力,它又归属于男人。所以,男人们认为,他们比女人高级,是享有特权的性别,是社会的主体。恰好相反,由于女人在生理上的缺失,她们认为自己比男人低级,是不具有特权的性别,是社会的他者。由于没有阴茎,女人们认为自己生来就被阉割,从而对阴茎产生崇拜之情。毫无疑问,女人们认为,由于她们生来是低级的性别,所以应该依靠男人生活。

在《紫色》中,男性形象是反传统的,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他们不仅在身体和能力上是弱者,而且在思想和精神上也是弱者。他们在经济和情感上依靠女人,不是社会的主体。某某先生就是最典型的反传统男性形象代表之一。虽然对其妻子茱莉亚和西莉而言,某某先生是压迫者。但某某先生又因扮演着儿子的角色,受其父亲的压迫,也是父权社会的被压迫者,而且极度依赖莎格的感情。

所以,某某先生与宙斯不同的一面是受父亲压迫而成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贝尔·胡克斯所说,“在白人至上的社会阶级中,男人是强者,女人是弱者;大人是强者,孩子是弱者;白人是强者,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是弱者”。成长于由男性主宰的传统家庭,由于父亲的坚决反对,某某先生不能和自己心仪的女孩莎格结婚。其父亲就像老板一样,命令他和父亲满意的女孩安妮·茱莉亚结婚。然而,私下里,他和莎格还保持着恋人关系。像许多爱情受挫的人一样,他时常向安妮·茱莉亚和他第二位妻子西莉大发脾气,对她们大打出手乃是家常便饭,并把她们视为发泄性欲的工具和家里的壮劳力,更谈不上对她们关心。他从婚前一位阳光少年变成了一个充满愤怒、木讷的横行霸道之人。正如莎格回忆说,“艾尔伯特年轻时跳舞跳得比谁都好……他还会逗乐。艾尔伯特真滑稽。他老让我笑。他怎么现在一点都不滑稽了?他怎么连笑都不大笑了?他怎么连舞都不跳了?……我爱的男人出了什么事儿?”这就表明,青春年少的某某先生活泼幽默;而按照父亲的旨意结婚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变得行尸走肉般,对茱莉亚和西莉不理不睬,还大打出手。毫无疑问,他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

另一方面,某某先生极度依赖女人莎格的感情。首先,莎格的言谈举止深深吸引了他。与茱莉亚和西莉不同,莎格的言谈举止颇有男子气概。“她正直、坦率、光明正大。她有话直说,才不管会不会天诛地灭……莎格很能斗争……不管天会不会塌下来,她要过她的日子,做她真心想做的人”。而某某先生恰好不具备这种气魄,就其婚事听命于父亲来说,某某先生意志薄弱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又渴望莎格的这种坚强来弥补他的软弱,所以被莎格深深吸引。其次,某某先生对莎格的深爱得到了莎格的热烈回应,他们是彼此相爱的。正是莎格使某某先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当莎格进城唱歌时,他欢欣鼓舞、激动不已。为了去见莎格,他精心梳洗打扮,即使袜子上破了一个洞,他也毫不放过。当莎格生病时,他不吃不喝,身心交瘁。当他得知莎格带着她的丈夫格雷迪再一次进城时,某某先生对格雷迪顿生醋意,仿佛世界末日已经来临。某某先生还十分尊重和欣赏莎格。他俩共生养三个孩子,但是他给生病的莎格洗澡时还是显得十分拘谨、腼腆,他把她视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他还格外珍惜莎格的物品并深深地记住她的喜好。他把莎格的内衣一直珍藏在他的衣箱里,还清楚地记得莎格喜欢贝壳。和莎格比较,某某先生的第一位妻子茱莉亚漂亮甜美,他的第二位妻子西莉虽然貌不惊人,但她是一位理想的家庭主妇,一位仁慈的继母。正是由于她俩性格软弱,并且与某某先生没有感情,才被视为被压迫的对象(在小说前半部分)。在此沃克要表达的是,如果女人能够自立并意志坚不可摧,男人自然会欣赏她。否则,女人就得依靠男人。

就某某先生是儿子的身份而言,他不像宙斯那样,而是反传统的,他听命于父亲不敢与之反抗。他深爱莎格,对其感情依恋至极。在父权社会,若女人是弱者、被压迫者,男人自然压迫她。反之,若女人敢想敢做,男人不自觉地会依赖她。这正体现出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妇女的解放不能局限于反抗父权社会和男性同胞。妇女的解放意味着解放男人根深蒂固的腐朽思想,男人和女人不是对立的,不是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女人也可以是社会的主体,男人也可以依附于她,但女人们绝不压迫他们,而是无私地帮助他们并与其和谐共处,从而达到全人类的解放。

二、哈波与传统男性形象在《圣经》中,传统男人形象是身体强壮,坚毅果敢。古犹太人领袖之一参孙(Samson)以力气大而闻名。腓力斯人歌利亚(Goliath)也是以力气大而著称。在《希腊罗马神话》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勇士赫拉克勒斯(Hercules)同样是以力大、勇敢、智慧而扬名。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参孙、歌利亚和赫拉克勒斯自然成为强壮男人的代表。

然而,《紫色》中的另一位反传统男性形象某某先生的儿子哈波(Harpo),外表弱不禁风,颇具女子气质,也是父权社会的被压迫者,同时也依赖女人。

首先,哈波也是父权社会的被压迫者,一方面表现在他和其父亲某某先生的关系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与索菲亚(Sofia)的婚事上,就像当年他爷爷反对其父亲一样,他和索菲亚的婚事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小说的前半部分,哈波和某某先生就像雇工与雇主。某某先生强迫他耕田种地并剥削他的劳动果实。然而哈波是幸运的,他敢于追求真爱,在他父亲的反对下,他还是与心爱的索菲亚成婚。他敢于摆脱父亲的压迫,带着他的妻儿离开某某先生,构建了自己的爱巢。这就体现了沃克勇敢追求真爱、努力奋斗的妇女主义思想。虽然父亲如此对待哈波,但是当西莉突然弃某某先生而去,他心理遭受巨大打击时,哈波还是安慰父亲,为其打扫房间、做饭、洗澡并陪他度过许多不眠之夜。小说中,沃克推翻父权社会中父子的传统形象,她构建出一种理想的父子关系,某某先生不是压迫者,哈波也不再是被压迫者,父子成为知心朋友,某某先生的表现更像是儿子,而哈波更像父亲。哈波逐渐成熟,能帮助其满怀愧疚的父亲解决心理问题,体现其自身价值。这恰恰阐明妇女主义者爱独立个体男性的内涵。

其次,哈波外表柔弱,颇具女性气质。不像强壮、力大无比的参孙、歌利亚,也没有赫拉克勒斯的勇敢和智慧,他身体柔弱,面相也颇像女人。虽然哈波敢于反抗父亲,并与索菲亚结婚,但他脑子里存有腐朽思想,他企图控制他的妻子,当不能控制她的思想时,就妄图凭武力制服她。他试图靠不停地吃东西使自己变得强壮,结果肚子越来越大,但别的地方没有变强壮。每次和索菲亚动手,他都被身材魁梧、力大无比的妻子击败。他喜欢做女人该做的事,如做饭、洗碗、打扫房间、织渔网、照看小孩。

最后,哈波在物质上依附于女人。在《圣经》中,夏娃是亚当的一根肋骨,女人是从男人身上取出,男人赐予女人生命,所以女人必须听命、依附于男人。然而,在《紫色》中,哈波从经济上依附于莎格。由于索菲亚疲于与哈波斗争,带着五个孩子离开了他,之后哈波开了一个小酒馆。起初,他的酒馆生意经营惨淡,门可罗雀。后来,他邀请莎格来小酒馆唱歌,她的演唱给他带来许多客人,使其生意红火起来。

与宙斯、参孙、歌利亚、赫拉克勒斯、亚当相比,哈波是反传统男人形象。他作为儿子也是父权社会的被压迫者,同时,身体软弱无力,性格脆弱,颇具女性气质,并且在物质上依靠女人。然而与宙斯相比,他又不是完全反传统的,与其父亲不同,面对父亲的反对,他敢于追求真爱,这在父权社会中是一大进步。在其父亲心理受挫时,怀着包容之心哈波帮助他。沃克这样塑造哈波展示了一种新的美国黑人男性形象。

通过与《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的男性传统形象作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紫色》中的某某先生和哈波两位男性形象是反传统的,他们都有儿子的身份,是父权社会的被压迫者,性格脆弱,在情感、经济上依赖女人,哈波还弱不禁风,颇具女性气质。他们不是家庭、社会的主体,而他们所依赖的女人自然成为主体。作为主体的女人怀着宽容、谅解之心,不是去压迫男性而是去无私地帮助他们成长、转变,因为建立男女平等的新世界,男性也要付出努力,也需要意识的觉醒。只有黑人男人与女人共同进步,建立相互理解的朋友关系,旧有的压迫人的秩序才能被颠覆,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艾丽斯·沃克.紫颜色[M].陶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文中有关原著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一一另注)

[2]Walker,Alice.In Search of Our Mothers’Garden[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3:7-8.

[3]刘世铸,张征.希腊罗马神话[M].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2000.

[4]雅克·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

[5]Hooks,Bell.Feminist Theory from Margin to Center[M].Cambridge,MA:South End Press,2000.

[6]王渤.圣经典故[M].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2000.

[7]Holy Bible.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M].America:the Division of Christian Education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 of Christ,1989.

猜你喜欢

父权紫色
紫色风铃
紫色的山茶花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一场角色倒置的本能游戏
论《藻海无边》中的身份焦虑
解析高中语文课文《宝玉挨打》中的“孝”文化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
《血色子午线》中父权形象的分析
紫色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