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沌理论与托马斯·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

2013-08-15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名作欣赏 2013年6期
关键词:托马斯奥迪理论

⊙范 蕊[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9]

作 者:范 蕊,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讲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

原本用于解决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问题的混沌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动力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仑兹(Edward Lorenz,1917—2008)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根据该理论,在世界某地一只蝴蝶翅膀的振动,会在数千里之外引起一场龙卷风,而天气预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现实世界充满着不定因素,而即使是最最微小的不定因素,都使这样的预报成为不可能,因为无论误差有多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都会呈指数级增长。”①这说明,在混沌系统中,随机性和先定性同在,导致系统变得既可预测又不可预测。

同样的矛盾也出现在量子力学的试验中,如薛定谔猫。薛定谔猫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的一个量子力学的佯谬(薛定谔设想,将一只猫和一玻璃瓶有毒气体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同时盒子里还有一处放射源和一支盖革计数管,在原子出现裂变时能触发小锤打碎玻璃瓶。这样,可以设想原子的量子状态:即原子的一半已经衰变了而另一半还没有,该原子就处于重叠状态,那么那只猫,也可以看做一个单独的量子系统,也就是那只猫也可以处在既死又生的状态重叠中)。这一佯谬(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让无数的物理学家为之头疼,但同时也让人对相对论的观点(世界由规律统治,任何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都有必然在支撑)产生怀疑。

混沌理论从根本上打破了人类长期形成的片面的、模式化的思维方式,“正在兴起的混沌范式……对以往占统治地位的、对世界机械的与可预测性的牛顿式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牛顿力学的宇宙是以稳定性与秩序为基石,而混沌理论却告诉人们不稳定性与混乱不仅在自然界十分普遍,对宇宙演变的复杂性而言亦至关重要。因此,混沌理论如它之前的相对论与量子论一样又给了牛顿的确定论重重一击”②。

混沌理论不仅在自然科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应,而且渗透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一些当代作家的创作中,戴维·拉维(David Levy)指出,从理论视角来看,混沌理论和后现代范式是一致的,后现代范式质疑决定性的实证主义,承认经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③

由此可见,混沌理论与其诞生的时代产生了共鸣。混沌理论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改变了思维方式,它“威胁着我们的标准世界观,即依然建立在延续性和稳定性概念之上的那个世界观”④。混沌理论的核心概念如不确定性、非线性、复杂性等与后现代主义宣扬的不确定性、开放性与多元性等观念不谋而合,冲击了传统西方哲学中的诸多核心观念。因此,混沌理论对美国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约翰·西蒙·巴思(John Simmons Barth,1930— )曾这样描述混沌理论对他及同时代作家的影响:“如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和雷内·托姆的突变理论,混沌理论是一种内涵太丰富的概念,一种太强大的隐喻,它像美国郊区草坪上的杂草四处蔓延,跨越了原来的界限进入其他领域。”⑤他们以混沌理论的核心思想即不确定性与非线性为创作原则,从各个角度解构世界和小说的意义。

托马斯·品钦(Thomas Ruggles Pynchon,Jr,1937— )就是一位深受混沌理论影响的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有着物理学背景(1953年,品钦在康奈尔大学进修工程物理)的品钦不仅通过对传统线性叙事结构的颠覆及对混沌与秩序比喻意义的运用,更是通过对混沌理论基本思想的自觉接受,在其一部或多部小说中融入了混沌理论的观点。

托马斯·品钦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⑥就体现了作者对混沌理论的自觉运用。该小说存在两大主题:现代社会的混乱与人类信息沟通的困难及不可能性,以及在这个混沌社会中实现个人建构的必要性。

混沌理论在《拍卖第四十九批》中的最明显的接受与应用就是品钦以混沌理论来表现社会的混乱及实现沟通的困难及不可能性。

《拍卖第四十九批》出版于1966年。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充满混乱与喧嚣的时代,约翰·巴思在1987年为其小说《迷失在开心馆中》所作的序言中提到:美国的60年代就像喧嚣的20年代一样,在社交、政治和文化生活上是个动乱的年代,不受欢迎的越南战争、政治暗杀、种族暴乱、反主流文化、流行艺术、泛滥的诗歌、街头戏剧、文艺先锋主义和关于小说的末日,还有关于在电子化的地球村中平面媒体即将消亡的可怕预言,这些事物和时不时的催泪瓦斯以及其他的污染物一起给我们的时代增添了很多风味。(耶鲁公开课程:《1945年后的美国小说: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4NDkyMjI4.html)

品钦在小说中,用混沌理论来隐喻这个充满不确定性、随机性、偶然性的后现代社会。“对《拍卖第四十九批》的语言和结构而言,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饰……在于建构和重新建构《拍卖第四十九批》,隐喻的应用反映出我们所居住的世界的模糊与混乱。”⑦

《拍卖第四十九批》故事情节很简单,女主人公奥迪帕·马斯忽然得知自己被委托成为已故前男友皮尔斯·英弗拉里蒂的遗嘱执行人,从此开始了对皮尔斯的遗产调查。在此期间,奥迪帕从圣纳西索到旧金山,从汽车旅馆到剧院,不断结识新的人物、获得新的信息、发现新的线索,最后一切都指向一个地下组织:特里斯特罗。经过一番探寻后,奥迪帕意识到一切都与皮尔斯的房地产以及其收集的赝品邮票相互关联,而这批邮票即将作为第四十九批拍卖品进行拍卖,届时将有一位神秘人物出席拍卖会购买这批邮票,于是,奥迪帕在拍卖厅里静静地等待拍卖会开始,故事至此戛然而止。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混乱、疯狂与无序的社会。小说中的各种系统都无视个体的需求,奥迪帕执著于如何解开特里斯特罗的秘密,但无论她如何努力,她只能发现混乱和无序。尽管她拼命想让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却无法找到线性的一致。奥迪帕发现,“她存在于一个无位置的世界,一个中心移动的世界。每当她接近一个表面上的意义中心时,它就移动了,或完全消失了,而且她又面临另一个表面上的意义中心”⑧。人们生活在极度空虚与无意义中,只好借毒品与酗酒度日,社会向无序的边缘滑去。

面对这种情况,品钦借发明家约翰·内法斯蒂斯之口提出解决办法:信息交流是关键。但如何进行信息交流?这是个问题。小说中,邮政系统多次出现,是故事得以进行的主要线索之一,但纵观全篇,信件在现代社会里并未起到沟通的作用。奥迪帕除了收到的第一封信中有一些信息(她被已故前男友委托为遗嘱执行人),此外她再收到的任何信件就开始没什么内容了。随着奥迪帕对特里斯特罗的追踪,小说开始暗示读者,这可能只是皮尔斯设置的一个恶作剧,最初的那封信只不过是无意义交流的开始。

小说中,为了使邮政系统 W.A.S.T.E.保证合理的流量,所有的成员每周必须发送至少一封信,不然就会被罚款,于是大部分的信件都是无聊的问候,没有任何实质内容,信息交流变成了一种应付差事的无聊行为。

为解决这种状况,内法斯蒂斯发明了一台机器,机器的主体是“麦克斯韦精灵”,“精灵坐着把分子分成热的和冷的两类时,那系统据说会失去熵”。但是,这必须依靠敏觉者才能发挥作用。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个敏觉者呢,努力去探索追寻的奥迪帕失败了,她不能成为敏觉者,我们不能不悲观地想到,连书中唯一有清醒认识和自由意志的奥迪帕尚且不能感知,那么谁还可以做到呢?

品钦在这里或许要传达的就是一种悲观,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悲观主义的态度决定托马斯·品钦对生活的理解也是悲观、绝望甚至是无可奈何的,其小说所展示的世界也必然是虚无、破碎而且缺乏意义的,但有时候悲观或许也是一种抗议,用被动的接受来抗议这个社会加之于身的一切(混乱、无序、荒诞),可见托马斯·品钦仍心存希望。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或许就不难理解托马斯·品钦设置奥迪帕这个角色的意义了。托马斯·品钦悲观的一面使他因社会的混乱与喧嚣而哀悼、绝望,但是其乐观的一面则又让他努力为人类去寻求能够摆脱人生之虚无的救赎模式;表现在《拍卖第四十九批》中,托马斯·品钦为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物为了摆脱混乱和压力而采取的探索,如奥迪帕的寻求身份多元化和希拉里乌斯们的“强力致幻剂”。

混沌理论对文学理论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由个人身份而来的自由意志问题。根据混沌理论,系统内部存在着随机性和先定性共存的二律背反,这就说明,系统远非我们想象的统一体,因此,自我也就有着极大的流动性。

《拍卖第四十九批》讲述了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混乱无序,其中偶然性与命定性同时作用,阻止个人意志与个人稳定身份的形成。

对抗异化或者混乱的第一个途径就是身份的多元化。书中的很多人物都在频繁转换自己的身份,主人公奥迪帕(奥迪帕的英文是Oedipa,Oedipa是Oedipus[俄狄浦斯]的阴性,托马斯·品钦为何给女主人公起这样的名字,应另有深意)出场时是一位家庭主妇,小说开始是奥迪帕参加特百惠家用塑料制品推销聚会回家,这种聚会在20世纪中叶是美国家庭主妇们具有象征意义的常规活动。我们可以想见,这种聚会上肯定更多的是空洞的谈话和虚荣的炫耀,作为家庭主妇,奥迪帕也经常参与这样的活动。

但是,通过后面一系列的追踪,我们知道奥迪帕也是一个勇于思索而不肯屈服于混乱的人物,她努力想赋予生命以意义,“如果皮尔斯的意图真是在他自我灭绝后留下一个什么组织的话,那么她的一部分责任便是赋予坚持下来的东西以生命,努力做一个德里布莱特那样的人,成为天文馆中央那架黑黑的机器,把那遗产变成波动着的繁星点点的意义”。

在追寻的过程中,奥迪帕展现了多种身份:比如母亲,在奥迪帕决定做遗嘱执行人后,她雇了一位洛杉矶地区最有名的集邮专家根吉斯·科恩,让其对英弗拉里蒂收集的邮票进行编目和评估,在她见到根吉斯的那一刻,“奥迪帕顿时感到了一种做母亲的情怀”;比如孙女,奥迪帕在“黄昏之家”养老院碰见一个老人索斯先生,在听老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奥迪帕“敏感起来,她想起了那座青铜纪念碑,于是竭力扮出小孙女般的微笑”;比如说学生,当奥迪帕去拜访博茨教授之前,她“洗了个淋浴,穿上运动衫、裙子和运动鞋,把她的头发挽成学生式,并随意化了一下妆”。

这种身份多元化的好处就是可以摆脱系统的控制,因为外在的压力(或者力量)想要控制一个单一身份的人非常简单,但是如果想要控制一个拒绝归顺的、有着难以预测的探求欲望的人却显得非常困难。所以,作为一个清醒的人,奥迪帕一直在有意或者无意地从一种身份转换为另一种身份,而不是只有一个固定的个人或社会身份,从而保证自己能够在被社会体制控制的情况下自由活动。所以,虽然奥迪帕身边的人都最终离她而去,“他们在剥夺我……我的精神病医生在以色列人的追捕下发疯了;我的丈夫吸食迷幻药,像一个小孩一样摸索着走进那些房间,他自身那精心构筑的糖果房的无穷尽的房间,走得越来越深,并且在离开,不可救药地离开我永远希望可以称做爱的东西;我的婚外伙伴与一个十五岁的堕落女孩私奔了;能带我回到特里斯特罗的最佳向导自杀了”。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她仍然能在迷茫之后,继续追寻。

相对于奥迪帕孤独积极地利用身份多元化来抵制混乱的努力,另外一些人则消极地选择了药物。

生活在这个混乱无序的社会,每一个稍微有点良知或者头脑清醒的人都会感到痛苦。

奥迪帕的精神病医生希拉里乌斯活在愧疚中。他曾经在布痕瓦尔德帮助纳粹通过实验使犹太人神经错乱,虽然他的实验最终并未造成很大的恶果,但是希拉里乌斯却一直活在愧疚中,因为他的精神病医学都建立在犹太人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弗洛伊德构想的世界中没有布痕瓦尔德这种地方。”于是他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用来信仰弗洛伊德理论以求获得救赎,但当这都不起作用时,希拉里乌斯选择了服用强力致幻剂。“种种区别消失了,我选择留在相对偏执的状态,这样我至少知道我是谁,别人是谁。”但他在服用了药物之后,仍然保持着一部分的清醒,所以他只好发疯。发疯或许是摆脱控制的最好方法。

作为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奥迪帕的丈夫刚出场就让我们感觉到他的痛苦,他对妻子抱怨自己时时感到职业上的良心危机,因为他不相信,“我对它们一点都不相信”,“我在努力,但我确实做不到”。他总是能想起自己做旧汽车推销员时所做的一切,比如用木屑来为坏掉的变速器静音,用蜂蜜和马达润滑油相混合欺骗性地渗入活塞与气缸之间的空隙。这些都在极大地毁坏他的生活。但是不久后,奥迪帕因为处理希拉里乌斯医生的事情,发现了丈夫的改变,“马乔拿着他的新闻材料下楼来,带着一股她从未见过的平静”,“我过去总是做关于停车场的噩梦……现在,它不再骚扰我了”。在她的追问下,她才发现丈夫在希拉里乌斯医生的劝说下也服用了强力致幻剂。奥迪帕悲哀地想到:“他的那么大的一部分已消散了。”

虽然托马斯·品钦并未向我们指出哪条道路才是可行的,但是通过品钦有意或者无意中对奥迪帕的描述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了。

混沌理论的运用使品钦突破了英国作家和科学家查理·拍西·斯诺关于科学和文学是两个文化的界限⑨,其物理学和文学背景,使得《拍卖第四十九批》“既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又能将这种知识融于哲学思维及世界观,并转化成文字予以表达”⑩。也使得这部“体制短小”(相对于品钦的其他长篇小说而言)、内涵丰富的长篇小说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①④ [英]斯图亚特·西姆:《混沌理论、复杂理论及批评》,见[英]朱利安·沃尔弗雷斯编著:《21世纪批评述介》,张琼、张冲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2页,第121页。

② Douglas L.Kiel and Euel Elliott.Chaos Theory in the Social Sicences: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6,p2.

③ David Levy:Chaos Theory and Strategy:Theory,Application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5,1994,pp.167-178.

⑤ John Barth.Further Fridays:Essays,Lectures,and Other Nonfiction 1984-1994.Boston:Little,Brown and Co.,1995,p.284.

⑥ [美]托马斯·品钦:《拍卖第四十九批》,叶华年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⑦ N.Katherine hayles.“A Metaphor of GodKnew HowMany Parts”:The Engine that Drives The Crying of Lot 49.Patrick O’Donnell:New essays on The Crying of Lot 49.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p102.

⑧ Lance Olsen.“Pynchon’s new Nature:Indeterminacy and The Crying of Lot 49.”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Vol.72ed.Thomas Votteler,Detroit/London:Gale ResearchInc,1992.

⑨ 1959年,斯诺在其文集《两种文化》中指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流的失败是世界上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主要障碍。

⑩ 黄尔菁:《〈拍卖第四十九批〉:读品钦,看世界》,《澳门日报》,http://www.chinanews.com/hb/2011/03-09/2894750.shtml。

[1][美]詹姆斯·格莱克.混沌:开创新科学[M].张淑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美]E.N.洛伦兹.混沌的本质[M].刘式达等译.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3][英]朱利安·沃尔弗雷斯编.21世纪批评述介[M].张琼,张冲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Patrick O’Donnell.New essays on The Crying of Lot 49.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

[5]Gordon E.Slethaug Beautiful Chaos:Chaos Theory and Metachaotics in RecentAmerican Fiction.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0.

猜你喜欢

托马斯奥迪理论
3400毫米轴距概念车揭开奥迪野心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奥迪A8LHorch
奥迪e-tron纯电动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介绍(下)
怎样与一只熊分享
画与理
托马斯的一节课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年轻劲旅 5分钟带你了解奥迪Q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