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里康尼的“电影之乐”:以《天堂电影院》配乐研究为例

2013-08-15山西大学太原030006

名作欣赏 2013年24期
关键词:西西里莫里音乐创作

⊙王 婕[山西大学, 太原 030006]

《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数不尽的经典电影音乐都诞生于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颜尼欧·莫里康尼的笔下。这些影片中,莫里康尼都一如既往地坚持了对不同种类曲风与乐器的把握、对情节超人的领悟以及准确地传达音乐内容,同时在音乐中注入丰沛、细腻的情感,这与托纳多雷怀旧、温情式的电影相得益彰,他的音乐将影片中意大利情怀与西西里情结进行了完美的演绎与诠释。

一、故事与剧情的交融

《Love Theme For Nata》是《天堂电影院》中重要的爱情主题音乐,通过谱例可以发现,主题清晰地分为两类:上升母题和下降母题,旋律简单可唱。本段音乐在影片中位于艾连娜向多多表达爱意的一个段落,以示多多与艾莲娜爱情故事的开始。

音乐以重复的上升、下降母题作为爱情故事开头的招引,首先是弦乐背景下的黑管独奏,音乐以bB调开始,在进行重复与变化后,最终以bB结束,这一旋律与“爱情”主题联系在一起,与影片结尾的“世纪之吻”段落相配合的音乐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八小节迂回的乐段,编制成从一个小的有节奏的上升母题出发的一系列模进。

在谱例中,用a、b标记处上升、下降母题的多次出现。遵循惯例,主旋律从bB出发,经过由D、bE开始的一连串音符序列,再回到D。但在第五小节出现了一个异常的音符递进——依然由G开始下行,转而自F、G开始上行,这样就偏离了前四个小节的音列发展模式,呈现出一种更为高亢的音乐效果,为接下来故事的情感发展,做充分的准备。

此外,《天堂电影院》影院突然着火的段落中。人们正饶有兴致地看投在墙上的电影,随着电影出现了一个意外的烧焦斑痕,低音提琴拉出了一个极其低沉、可怖的下滑音,随后低音号、大号、定音鼓响起,节奏明显增强,引入小提琴与中提琴,以一种铿锵的力度不间断地拉出不和谐的音列组合#G、B、D、G,循环往复节奏紧凑,铜管乐器与木管乐器在此节奏的基础上以沉闷的音色,不断将电影中人物与画外观众死死拖拽入窒息的情绪、气氛漩涡当中,并且越陷越深。音乐这种急促运动规律的动力性,正是来自于画面的内容,莫里康尼在保持大小提琴承担节奏配器任务的条件下,频繁地更替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节拍,使此时音乐的节奏迸发超乎想象之外的动力性和粗野感。

二、音乐中人物灵魂的塑造

观众在观看影片情节时的音乐期待与需要,具体表现在剧中人物情感迸发时听觉上的需要。爱情主题曲《Love Theme For Nata》在影片中就充当了这一激发人物当下情绪状态的重要音乐角色。

影片中《Love Theme For Nata》完整的乐曲结构在电影中出现两次,每次出现时所对应的情节都体现了主人公多多和导演托纳多雷的爱情观:第一次是在多多站在窗下等待艾莲娜的回应无果,失落而归后,艾莲娜在放映室找到多多吐露感动与爱意;第二次是在影片结尾,阿弗雷多出殡后,多多独自在影院观看阿弗雷多留给他的胶片——“世纪之吻”。

多多夜晚站在艾莲娜窗下,突然艾莲娜窗户的灯亮了,这时传来镇上人们除旧岁倒计时的欢快呐喊“9、8、7、6……”多多闭上眼睛满怀欣喜,以为心上人会打开窗子,但窗户被关上了,并且随着灯的熄灭、倒计时的终结,黑管以小提琴为衬托奏响了《Love Theme For Nata》这一音乐主题,黑管悠远、深邃的音色洞悉了多多转身离开时的失望、沮丧的情绪。接下来,镜头切换到影院放映室,黑管退出引领主旋律的地位,长笛以高八度的音高重新开始主旋律,音色悠长,与黑管音色相比较为明朗,预示着故事的发展会出现转机,将长笛演奏的音程全部上移,音符在乐谱上呈现上升趋势,音乐引导观众对情节发展产生新的视觉期待。随后,管乐又重复上一主题,这时多声部交织,音乐较前段变得异常厚重与复杂,为之后的提琴合奏、感情的升华做充分的铺垫。

片尾多多观看“世纪之吻”时的音乐与上一段落的音乐相同,都是用黑管、长笛、管乐合奏、提琴合奏对同一音乐主题进行循环重复的表现,这一段落的情感变化我们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也可以从画面里中年多多的表情中看出。客观地说,如果“世纪之吻”段落缺少莫里康尼情绪饱满的音乐,单凭一连串毫无情节关系的黑白默片吻戏,很难表达多多与阿弗雷多之间的感情,结尾也很难表达出完美。《Love Theme For Nata》在“世纪之吻”不仅具有表达人物情绪的作用,而且是以一个“穿针引线者”的功能出现的,具备组织、完善零散吻戏画面的特性,正如库特·伦敦从心理学层面为电影音乐功能所做的独到解释:“音乐,不是要重复或者反映影像段落的形式,而是要给它以形式,强使不一致的破碎镜头在音乐自己的韵律之下联合起来。”①

四种配器依次演奏同一音乐主题的不同之处在于,莫里康尼对每种配器的音色个性了如指掌,在《Love Theme For Nata》中进行如此巧妙的安排,利用不同音色的神奇效果,准确把握音乐的情绪、人物的情绪、电影的情绪。根据人物情感转变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小提琴作为达到情感高潮的表征,被莫里康尼安排为整首乐曲第四个(最后一个)出现的主要配器,即在整首乐曲的四分之三出现,这是一个相当接近黄金比例的时间点。大多数观众一般情感自然增长的规律与莫里康尼这种高潮(小提琴出现时间)的安排恰恰相契合,不得不说依照黄金比例安置音乐情感高潮的规则,是莫里康尼音乐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曲式结构。

《Love Theme For Nata》的应用与爱德华·布拉尼根在《叙事理解和电影》中提到音乐的变色龙效应是相吻合的。在以上所述的两段情节中,伴随一个一定长度的故事序列,演奏同一支音乐,但在相异的时间点,音乐在电影中有着不同的功能,这是因为电影故事中环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体验,可以相对于许多不同的解释背景来进行描述”。

三、音乐与影片之间的信任

与其说莫里康尼在他的配乐生涯中因遇到几位优秀导演,而使他的事业顺风顺水,不如说是莫里康尼在电影音乐上的超凡的协作能力可以适应风格跨度极大的电影,事实证明,他可以为任何一种类型电影披上合身而华丽的嫁衣。

托纳多雷自幼生长在意大利西西里,其电影带有浓烈的“西西里情结”,《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被称为托纳多雷的“归乡三部曲”,他的电影带有较为浓重的写实主义色彩,那么托纳多雷所感受和接受的意大利文化与西西里风情必然会在电影当中得到真实的展现,所以托纳多雷电影里的音乐元素必须以符合“意大利”和“西西里”风格为准,才能将导演在电影中的意旨与思想充分而恰当地表现出来。莫里康尼具备优秀的古典音乐素养、有丰富的电台配乐、电影配乐的创作经历、在音乐与影像配合方面的天赋禀异,更重要的是他也同在意大利这片沃土上成长,音乐风格中带有明显的意大利气质,这就与托纳多雷的电影一拍即合,地道的意大利风情在莫里康尼的音乐中展露无疑。

同时,莫里康尼与托纳多雷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因为他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各有创作。莫里康尼是这样进行音乐创作的——大多数情况的电影音乐创作都是在没有成片作为依据的前提下进行的,唯一的“线索”是通过托纳多雷描述画面、人物、情感等等,这时“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莫里康尼与托纳多雷在一段访谈录中,莫里康尼曾谈到他创作音乐的一些细节:“当我作曲的时候,我从来都不注意电影当中的男女主角,我在乎的是导演向我描述的故事主人公的心理特点。”②

莫里康尼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功是后人无法复制的,尽管如此,之后的电影音乐创作者仍从莫里康尼的配乐生涯中得到一些启示,其中关乎更加革命地使用配器增强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关乎深入地研究电影音乐创作规律,以及如何保持对音乐创作的热情与活力等,对以后的电影音乐创作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① [挪威]彼得·拉森:《电影音乐》,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页。

② 罗凤展:《必要的静默:世界电影音乐创作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92页。

[1] 罗展凤.电影×音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52.

[2] 张道同.艺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5.

[3][俄]爱森斯坦·蒙太奇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332.

[4] 王旭峰.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西西里莫里音乐创作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的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音乐创作骨干培训班”圆满结课
古典时代西西里文明边疆形象的二重性及其历史源流
《莫里》
西西里意面
杰克逊家人怒斥“凶手”被轻判
乌鸦卡西西里的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