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流行语的形成及规范路径

2013-08-15李舒格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030031

名作欣赏 2013年24期
关键词:流行语规范词汇

⊙李舒格[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太原 030031]

语言是理性思考的桥梁,传递信息的媒介,传达着一定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社会流行语作为语言的变异现象,以其独特的意象、通俗的流行性、诙谐的幽默性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语言感受,折射出社会年轻群体的价值观念、社会心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一、社会流行语的产生和特征

社会语言学认为,社会流行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通常指某一时期和特定区域内人们广泛传播的语言;狭义的是指其中那部分已经被普通话接纳的词语。当前社会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争相模仿,并互相传播的连锁性语言。

1.社会流行语的产生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为社会流行语的产生、传播提供了肥沃土壤。社会流行语主要产生于:一是新造词汇,新造词汇是人们为了求新,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采用新形式的词汇,如“神马”一词与“什么”谐音,幽默诙谐;二是方言词汇,方言中一些表现力强,能代表新概念、新含义的词汇往往成为流行语,如“忽悠”(东北方言)、“大款”(北方方言)、“上班族”(粤方言)等;三是外来词汇,中外文化交融使外国文化中的一些词语逐渐融入生活,如“hold住”(稳住)、cool(酷)、fans(粉丝)等;四是旧词语改造加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赋予旧词语以新意,如“纠结”(事情毫无头绪)、“恐龙”(人长得丑)、“特困生”(上课总睡觉)等。

2.社会流行语的特征社会流行语具有流行性。流行语是能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语言现象,常被广泛采纳、效仿。如“ 丝”就是因网络游戏粉丝的广泛运用而流行,是意为“矮穷挫”的自嘲语。社会流行语具有时代性。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给予词汇特有的含义,如改革开放初期的“下海”,成为经商的代名词。

社会流行语具有能产性。流行语通过特定模式,经开发衍生,形成系列流行语,如电视剧中狄仁杰在办案时会问身旁的元芳:“元芳,你怎么看?”民众将这句台词“活学活用”,凡有问题或感慨时都向“元芳”求助:“房价又涨了,元芳,你怎么看?”社会流行语具有时效性。流行语在盛行了一段时间后,流行度会降低,渐从语言系统退出或被普通话接纳,成为惯用词汇。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四大件”已成为历史,而“salon”(沙龙)、“coffee”(咖啡)等词汇则算不上现在的流行语,已被普通话接纳。

二、影响社会流行语形成的因素

1.民族观念随着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认同感的增强,赞美中华民族和“真、善、美”的语言渐成流行语,如“感动中国”“最美妈妈”“晋善晋美”等,常采用谐音、词缀等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表明具有民族观念的流行语朝着主流价值体系发展。

2.政治参与随着民众政治参与度的提高,公民渴望公平、正义的呼声越来越高,投票表决、网络提问等一系列民主参与方式在基层已成常态化。我们耳旁常能听到“走,找校长聊聊去”“有问题,上网问总理”这类流行语,听似玩笑话,其实反映了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愿望。

3.多元传媒当代传媒对流行语的推广、传播起着巨大作用,其传播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甄 体”“淘宝体”“凡客体”“丹丹体”等流行语的广泛传播离不开传媒的作用;同时,“牛逼”“去死”“尼玛”等一些消极、低俗的词语也传播开来,其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小觑。

4.国民心态国民心态和个人心理因素对流行语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一是从众效仿心理。以校园为主要环境的学生群体,扎堆模仿现象明显,像“有木有”“郁闷”等词,就是彼此效仿、影响的产物。据调查,“郁闷”一词位居北京高校十大流行语之首。

二是求快崇简心理。在当今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时代,人们往往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简洁的语言体现出年轻人崇尚简约的现代要求和心态。如“晕”“顶”“给力”“表酱紫”“躺枪”等,体现音素减缩的原则,既好记,又给力,故迅速传播。

三是娱乐大众心理。社会心理语言学认为,人的理智、感情支配着语言的创造和运用,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大众娱乐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年轻一族将游戏娱乐心理与语言相结合,丰富了语言的词汇和含义。如“打酱油”已不再单指打酱油本身的含义,而是形容事不关己、看看而已;“围脖”也不单指围巾,而是指“微博客”,是沟通工具的一种。“今天,你‘围脖’了么”,已成了年轻人的见面语。

四是求新求异心理。猎奇求新心理是人类创造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社会流行语的创造和使用反映出人们求新求变的心态。语言的新奇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字形等各个方面,关键是要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年轻人接受能力强,其渴望新奇的心理使流行语不断充实丰富,如“宅”“光棍”“高富帅”“正能量”“吐槽”等词语受求新心理的影响应运而出。

5.人际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就业压力的加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不再“单纯”,个体竞争已成常态,人际关系呈现出利益化、互斥化的特征。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投无路”这类流行语就恰好反映出当前人际关系的状态。

三、规范社会流行语发展的路径

语言会依据一定模式对外界变化产生一系列自我修复和补救的措施,不会让外界对它造成毁灭性破坏。即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会自我保护、自我调节,但语言的变化发展仍需不断规范。规范社会流行语,使其在自我调节的基础上持续发展,既是客观存在,又是客观需求。笔者认为当前规范社会流行语发展的主要路径有:

1.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人民幸福感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增强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信心,给百姓更多知情权、言论自由权。当前,在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通过“五位一体”建设,使民族自豪感、人民幸福感成为社会流行语贴近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的“正能量”,形成规范社会流行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2.强化“主旋律”引导,搭建社会规范平台搭建由国家权威部门、专家学者、媒体和大众组成的社会规范平台。媒体要强化“主旋律”引导,拒绝使用“三俗”(庸俗、低俗、媚俗)语言和错字、别字,引领流行语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大众通过谏言、监督的方式规范流行语。在社会多方努力下,规范出既能反映时代风貌、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又能合理传承传统、保持语言纯洁性的社会流行语。

3.增进社会沟通,倡导健康心态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因缺乏沟通而产生隔阂,消极心理影响着人际关系和语言表达。因此加强对年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应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内容的心理疏导,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语言环境。

4.重视教研作用,制定学术规范一是国家权威部门应依法规范,如统一颁布普通话规范词表,并定期修订、补充,将符合原则的流行语补充进普通话中,将甄选出的流行语收入辞海等文献;二是有关专家学者应进行规范性推荐,通过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的方式规范流行语的用法和意义;三是在教学、研究中提高普通话规范水平,强化对流行语的学术规范作用。

语言在规范和变异中平衡自身。规范社会流行语不但不会阻碍语言的发展、消除语言的丰富性和优美性,更不会扼杀人们对语言的创造性,反而可以成为语言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正所谓“规范着才是美丽的”,遵守和尊重语言规范,才可使语言的变异、创新持续,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客观实践,也是社会流行语发展的正确路径。

[1] 陈思.2002年北京高校流行语调查 [J].中国青年研究,2002.

[2] 王德春等.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英]简·爱切生.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M].徐家桢译.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4] 周一农.词汇的文化蕴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猜你喜欢

流行语规范词汇
规范体检,老而弥坚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排行榜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