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斯两首爱情诗的对比欣赏
2013-08-15张惠卿淄博师范专科学校山东淄博255000
⊙张惠卿[淄博师范专科学校, 山东 淄博 255000]
罗伯特·彭斯是著名的苏格兰民族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爱情诗歌,尤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为著名。该诗激情澎湃、节奏强烈、意象鲜明,将一对热恋的年轻恋人之间难舍难分、海誓山盟的炽烈感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许多人对此诗喜爱备至。彭斯同时还写有一首感人至深的爱情诗《约翰·安徒生,我的爱人》,这同样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篇,梁实秋曾提到他和爱人对此诗尤为钟情,经常在一起反复吟咏,体味着里面的忧伤和甜蜜。该诗语气舒缓、感情缠绵柔婉、将携手共度人生的一对晚年情侣之间相濡以沫、难分难舍的依恋之情进行了生动感人的描绘与刻画。同为爱情主题,但因为诗中所描写的爱情主角年龄、性别的差异,而呈现出迥异的风格。本文作者试从意境、韵律节奏、修辞等诸方面对两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体味诗人的精妙匠心。
一、意境之异同
在《一朵红红的玫瑰》中作者塑造了一位青年男性,该诗是他对恋人的真情倾诉,其情感奔放热烈,直抒胸臆。诗歌开头,作者饱蘸浓情,将爱人的青春美貌容颜比作六月里迎风开放、娇嫩欲滴的玫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面目姣好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同时,玫瑰被誉为爱情之花,作者连用两个“红红的”来状花之鲜艳,令人不仅感到恋人的如花容颜,更能体会到恋人间如火般燃烧的爱的激情,也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浪漫温馨的氛围;然后,作者用“甜甜的乐曲”这一比喻形容爱人的温婉可人,善解人意,仿佛只应天上有的仙乐,让人沉醉而且着迷;引导读者由欣赏美丽姑娘容颜,转移到对姑娘曼妙歌喉的欣赏,整个诗节富有浪漫、甜蜜的气氛。
诗歌第二节与第三节则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爱人忠贞不渝、诚挚专一的爱情。高潮迭起,千回百转,激情如火山喷发般不可遏制地表达出来,“一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到太阳把岩石烧裂;亲爱的,我永远爱你,只要我生命不绝”。以海枯石烂等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来描摹对爱的坚定、恒久和彻底;同时也表达了爱是不能被时间、空间的距离所阻隔的坚定信念,作者所蕴含的激情如汹涌澎湃的激流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至此,诗歌的基调为雄浑激壮。最后呈现的是恋人分手的场景,以海誓山盟结尾“但我一定要回来,哪怕千里万里”,表达千山万水割不断的一对恋人之间的彼此真情;有离别的忧伤,但更蕴含坚定的信念。三个场景,三层意思,移转巧妙,浑然天成。
《约翰·安徒生,我的爱人》与前一首诗相同,同样是描写人间的至情爱情,但诗歌却是以一位老年妇人的口吻写出,是她在生命的晚年,回首向来处对知心爱人一生长相厮守的深情倾诉。全诗歌颂的是老年人之间相依相恋,至死不渝的情感。在意境上,与前一首诗相较,少了浓情蜜意的表白,多了几分含蓄,语言朴素、平实;如一幅白描的意境画,悠然、淡远,字里行间蕴含无限深情,该意境切合歌颂老年人爱恋这一主题。此诗分为两节,每一节都既含对青春韶华的回忆,又有与今昔的不同对比,以时间流逝之迅急、无情来反衬爱情之真挚恒久。诗歌起首,作者以一名老妪的口吻殷殷呼唤爱人的名字“约翰·安徒生,我的爱人”以此转入对往昔的回忆,“记得当年初遇,你的头发乌黑,你的脸儿如玉”,甜蜜里带着忧伤,让人不禁联想起那年轻的恋人:姑娘明眸善睐,小伙英俊潇洒,戏水鸳鸯般恩爱,令神仙也生妒忌;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将老妇的思绪由过去拉至现在,“如今啊,你的头发雪白,你的脸儿起了皱”,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岁月夺去了爱人的娇美容颜,乌发不再,星眸皓齿亦不再,但不变的是彼此珍重的情意,因岁月的流逝而愈久弥坚的真情“祝福你那一片风霜的白头”。
诗歌第二节的结构与第一节类似,仍以亲切的呼唤开首“约翰·安徒生,我的爱人”;随即,作者如运用蒙太奇技巧一般重现年少时点滴生活细节,“记得我俩比爬山,多少青春的日子,一起过的美满”。这是一幅充满生命活力的图画:一对生机勃勃的年轻伴侣,如身形矫健的麋鹿,在山间嬉戏、追逐、比赛,清纯、自然、健康恋爱美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生发羡慕妒忌之情绪,可是,时间总是残忍而无情的,逐渐年轻、健硕的身体被销蚀、蛀空,就连下山也得“搀扶着慢慢走”,激情消减,生出的是另一种相濡以沫、长相厮守的缠绵爱恋,如涓涓细流,绵长、悠远,便是时间、空间也无法阻隔,即使是死神也未能将其做丝毫消减,“如今呵,到了下山的时候,让我们搀扶着慢慢走,到山脚双双躺下,还要并头”。生,爱至白首;死,但求同穴。这忠贞不渝、生死相依的爱情,令人读之泫然而感动,纵观全篇,虽无前一首诗浓墨重彩的描画、如波涛般汹涌澎湃的激情宣泄;但如诉家常般柔婉亲切的絮语,却从另一方面映衬了爱情的跨越时空性,产生的情感效果同样深沉、感人。
二、节奏之异同
诗歌的感染力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它的音乐性上。诗人雪莱说:“一个受过音乐陶冶的心灵若能把这种韵律妥加安排,使其和谐有致,则能产生雄浑绮丽的音响。”①英语诗歌的节奏主要是以每个音步中轻重音的组合方式来体现的:一种是先轻音后重音的抑扬格,另一种是先重后轻的扬抑格。彭斯的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抑扬格,亦称轻重格(iambus),即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加一个重读音节构成,从而使两首诗兼具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在音韵安排上,《一朵红红的玫瑰》较多用/s/、/l/、/d/等高亢清亮的音素(短短一首诗便有30个含有/l/音的单词),整首诗具有一种慷慨激越之气,读来为之振奋,节奏也非常得紧凑。而在《约翰·安徒生,我的爱人》一诗中,为配合诗歌主题——歌颂情真意切的老年人的爱恋,诗人将整首诗的节奏安排得舒缓、轻柔。在音素的选择上,则较多使用圆润舒缓的/w/、/αe/、/i:/、/ou/音、轻缓的/t/音等,营造出了一种沉郁、庄重、安详、舒缓的气氛。
三、修辞之异同
《一朵红红的玫瑰》与《约翰·安徒生,我的爱人》,在修辞手法上也各有特色。《一朵红红的玫瑰》,开篇即用了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恋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亦具有了鲜活灵动之美;在比喻的运用中,作者还混合使用了通感这一修辞手法,从视、听、嗅觉等几方面把主人公心仪已久的恋人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为塑造人物形象打下了基础;同时,为后文的海誓山盟做好了铺垫。随后的几节中,作者运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坚定不移的信念:“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和“只要我一息犹存”以及“但我定要回来,哪怕千里万里”,极为强烈地表达了爱人的心志坚定。同时,海、石、沙漏也兼具象征意义,海,喻为爱得深沉;石,意指爱得坚定;沙漏则意味着爱得久远。
该诗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既有直接反复,又含间接反复;直接反复使感情的表达强烈、奔放,思想如奔突的岩浆般喷涌而出,是极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如在文首连用两个“红红的”来修饰玫瑰,一开始便营造了一个火热、奔放的氛围;在诗的第二节,作者将“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接连重复说出,使情感抒发达到高潮,将地老天荒的爱情誓言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三段,作者将“让我们暂时离别”反复重说,深刻表达出了主人公与心爱的姑娘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的离别缠绵场景;该诗同时使用了间接反复,第二节中的“亲爱的,我永远爱你”,在第三节中重复,前后呼应,结构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强调了爱情主题。
在《约翰·安徒生,我的爱人》中,对爱人的容貌描写与前一首诗不同,并未使用明喻、通感等各异的修辞手法;而是用了朴实的字眼,以白描的手法简单平实地刻画人物,使一对平凡又普通的夫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虽无艳丽辞藻,但普通的字眼引人无限遐想;用对比手法刻画时间的流逝带给人容貌的巨大反差,同时,把年轻时健硕如飞的动作与年老时步履蹒跚、行动迟缓的老态对照,从反面来映衬爱情的坚贞不渝。
该诗也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但只用了间隔反复。“约翰·安徒生,我的爱人”一句反复出现四次,在每一个诗节的开头和结尾运用,起到了前后呼应的联系作用。显示该诗层次分明,结构谨严;从情感上也表达了老妪对老翁无限绵远悠长的爱意,在读者心中一次一次地荡起波涛,不断叩击读者的思维火花,给人一唱三叹之感。在该诗中,作者以隐喻的手法,将无形的、难以表述的岁月流逝用大家所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上山、下山来表述。用“爬山”这一概念来暗指年轻阶段,又将人至老年,一天天接近死亡的岁月,比作下山;同时,把死亡用睡眠来隐喻,“如今呵,到了下山的时候,让我们搀扶着慢慢走,到山脚双双躺下,还要并头!”这种修辞手段一方面达到了形象、具体的表达效果;另一方面,又具有隐含的感情色彩,向上的姿态与活力和愉快体验相连接,下山的动作则令人感到悲哀和沮丧;睡眠的意象则令人有永久和恒远的感觉;而不论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始终不变的是两人的爱情,虽无前一首诗惊天撼地的海誓山盟,但同样表达了爱情的恒久和不朽。
彭斯对诗歌主题的精致提炼,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使这两首诗兼具深刻的内容美和形式美,最终产生了让我们为之赞叹的美的最高形式——艺术美。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深入分析,我们能更透彻地理解彭斯诗歌的艺术特点,领悟他的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① 盛子潮:《复叠手法和诗歌音乐美》,《诗探索》1984年第11期。
[2] 王佐良·彭斯诗选[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2] 张淑菊,申玉革.面似玫瑰红,音如乐曲清[J].外国文学,2008(10).
[3] 朱志伟.略论彭斯抒情诗的艺术风格[J].外国文学研究,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