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凭自己的趣味创造出来的耐读美文——胡竹峰散文“味”解读

2013-08-15范培松

文艺论坛 2013年13期
关键词:涩味周作人散文

○ 范培松

在研究中国现代散文史时,人们有一个解不开的谜团,那是周作人留下的。他在评论散文时,力主散文要有“味”,须“添上一种气味”。他在评论俞平伯散文时,着重说的就是“味”,说俞平伯“为近来的一派新散文的代表,是最有文学意味的一种”,因为俞文“有涩味和简单味”。他认为散文必须“有涩味和简单味”,“这才耐读”。①周作人为什么如此推崇散文的“味”,并把它作为一条很重要的散文审美标准?“涩味和简单味”又如何理解?直到最近读了胡竹峰的散文,再联系近百年的中国散文发展史,这个谜团的谜底就逐步解开了。

胡竹峰是个“80后”的青年作家,他的散文创作并不丰硕。我读到的是他的《墨团花册》和《衣饭书》,且还有几篇是重复的。当今有些大家,散文作品等身,却乏味,读了没有让人回味。胡竹峰散文量少,却有味,耐读,值得一论。

胡竹峰创作散文是有备而来。他和其他新老散文家不同,他有自己固守的散文创作理念,他借散文创作不时要发表他的散文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散文创作。俞平伯《在〈梦游〉跋》写到这样一件事,他的散文《梦游》“脱稿以后,不署姓名,叫朋友们去猜。他们说大约是明人作伪,至迟亦在清初……这三个朋友中,有两位是我的老师”。读胡竹峰的散文,倘若不署姓名,也给人产生这大概是民国时期的人所作的穿越错觉。他在《〈衣饭书〉前言》中自供:“从二十岁到现在,一直喜欢民国人的作品,我把那一代作家视为师傅的。”他又宣示自己的理想:“写民国文,喝明清茶,读宋元画,交晋唐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②就情趣而论,在他的散文中,时时会闻到周作人、俞平伯、林语堂和废名的气息。同时,他又有意识地追求明人的名士气,如他写“空杯”:“从前的杯子除了装茶水,酒水之外基本就是开水了,现在空杯可以装咖啡,饮料还有情欲。旧时的一份风雅换成今日的几丝暧昧。”他写“刀马旦”:“美人翩翩起舞,树影摇曳婆娑,这些,如今已不大能见到了。美人住在写字楼里成了白领,早就没有月下起舞的闲心,树被砍倒了,树之不存,影将安在?只留下寂寞的人在空山徘徊。”“在这个时代,文人绝迹,情种横行。”“大侠和强盗都过去了,现在只有小偷与赃官等等。兴浓味足。不过,虽然是追求明人的名士气,不同的是明人的名士气多有隐遁的色彩,而他在散文里,却把眼睛半睁着,时时要注视脚下的土地,不露声色地糅进了无奈地叹息,糅进了人间况味,这样的“味”在我看来,这就是周作人说的“涩味”,也是他自己眼中的好散文的“味”——“清灵灵似野芹菜”所散发出来的清香。③诚然他的散文中更多的是“简单味”,这种“简单味”常常是触景后生“味”,这“味”几乎是天生的纯粹的生理上的反应,是老天对他的恩赐,如他写江南雪:“南国的雪是娇羞的,像旧时未出阁的少女,羞湿地飘舞着,这样落半天,才放开胆子,肆意地撕棉扯絮簇簇而下。顷刻间,田野皑然,天地一笼统,黄狗白,白狗肿。”④这种“黄狗白,白狗肿”的“天地一笼统”的带有明人的气味的描写,是他的才情的结晶。不仅写景如此,写社会风情,他也能简单到把人间烟火味过滤掉,把美的“简单味”调和得让你掉魂,如《瓜子》中的一段文字:“有一年冬日午后,在乡下闲逛,见一小院,有负暄老头拎着火炉,携一顽童,茶几的托盘上有碟瓜子。老头牙掉光了,只好傍火取暖,嘴唇嗫嚅而动。顽童脚下瓜子壳满地,密密麻麻如蚂蚁大战。”这是用心铸造出来的美的文字。不过,就我个人的审美情趣来说,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他的半睁眼睛得来的人间况味的散文。我们毕竟生活在人间,有一点烟火味的涩味,耐得人舒心。他的《空杯》、《戏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评论,都是难得的美文。

胡竹峰散文重“味”,在欣赏散文时,也毫不犹豫把“味”作为重要的一条审美标准。他推崇沈从文,原因是沈的散文“一行两行情意绵绵,十页八页,还是情意绵绵,情意仿佛是老酒,绵绵是味,是春天细雨打湿的青绿”。⑤又说:“好的散文要有旧气,但这个旧,不是旧衣箱里曾祖父的旧衣服,而是曾祖父的水烟筒或者金银珠宝,这些旧才有持久的价值。”⑥在散文创作上,主张“接通传统,打通地气,从源头逶迤而来,从民间缓缓化出”。讲的都是“味”。为了味,他不愿牺牲自己,把力量放在趣味耐读上。在当今散文作家中,如此自觉把“味”作为散文的创作理念,实属少见。他貌似是“接通传统”地固守,但骨子里是用“味”以守为攻,对当今散文挑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自信自觉的先锋。

胡竹峰的散文为周作人的“味”提供了谜底。“味”,气味,意味,滋味,涩味和简单味。百年以来,散文作家或理论家们一直把目光和兴奋点放在“道”上,连鲁迅周作人都没有幸免,在“道”上死争死拼。一个说载道的散文是“垃圾”,一个说散文是“匕首”。周作人自己提出了“味”,却束之高阁,再也没有用心阐释它。无视“味”的后果是无味散文充斥文坛。现在再来回顾百年散文,不管打着什么旗号,什么“新文体”,什么“当诗一样写”,什么“形散神不散”,什么“文化散文”……也不管是什么名人,远如梁启超,胡适,后来如杨朔,余秋雨等,把他们放在一起论一论,虽然他们的散文在某一方面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大放光彩,但却也同时暴露了它们的共同毛病:少“味”。现在有论者把“味”作为现代散文发展的标杆,是完全有道理的。散文文体理论的贫乏也表现在人们对“味”的忽视。现在是快餐时代,谁还有兴趣来辨别咀嚼滋味?难怪一个洋博士读了胡竹峰的散文,会发出胡竹峰的散文有什么意思的疑问。但在我看来,胡竹峰的散文真正的意义就在这里。

散文味来自作者的情趣,情趣和性情相关。我和胡竹峰有个相同观点,散文和性情相连。但最后归根结底,“味”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语言上。我们常说:味同嚼蜡,是指语言乏味。现在人们常常批评当今散文,开的药方总是什么“联系现实”啊,“抒发积极情感”之类,却从不把注意力放到语言上。在这一点上,胡竹峰的散文又非常自觉,并为此创造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胡竹峰没有写诗的经验,但世界万事万物在他眼中皆是诗,以诗为文对于他来说是得心应手。用他自己的话,是以“横行”的态度来写作,完全跟着感觉走。他的感觉又不受什么主义、思想等等束缚,而他的感觉又特别丰富。他在《无月》中自称:“我好象完全活在了自己的感觉里——身体的感觉和内心的感觉。”所以欣赏他的散文,我常常被他的感觉惊呆,如《山林》里写城市的霜:“一城高楼,满街的汽车,天上的霜下不来,只好悬在半空。”“悬在半空”的霜完全是诗,既让人惊叹,又是那样入味,它给读者对当今的都市生态环境提供了无边的想象。在他的许多写雨,雪,茶和食物的散文中,他常常把这些感觉作为亮点,给读者惊喜。诚然,他也不是任凭感觉泛滥,他又有一个散文创作理念,要“挥土如金”。以《〈煎茶日记〉之白茶记》为例,文章以“白茶”名字起笔,接着感觉蜂拥而来:“有人遭白眼,有人吃白饭,有人说白话,有人写白字,有人唱白脸,我们老家说人傻叫白鼻子,还有人专干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营生。”行文到此所展示的感觉统统属于“白”,于茶无关,这大概就是他的所谓“横行”的写法,散文允许的。不过,他完全还可以“白”下去,如还可以写“打白条”之类,他带住了,因为这里他要让“白”发酵了,漫不经心地拖出这么一句话:“咦,怎么扯到这里了,上午小冬说现在猪肉不敢买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喂大的……”把当前的社会病扯进来了,涩味出来了。接下去,就极写白茶了,一忽儿是写白茶的美,一忽儿又是《水浒》又是苏轼,非常潇洒从容,到最后,写到白茶的鲜是“甘鲜,丝毫没有苦味与涩味”,冷不丁又冒出这么一句,“单纯的女人,不经世事,便少了机心”。从说茶到说人,是那样天衣无缝。

胡竹峰凭趣味写作,心却在文字上。他有个僻好,钟爱文言文,对它特别有感觉。他说的“好的散文要有旧气”的“旧气”的显露可能与此有关。他主张在散文的现代白话中镶嵌文言文。他认为,“五四”散文的好,“恰恰是语言的未曾成熟,白话中带一丝文言气”,⑦又说“古人之书奇崛古奥,嵌在白话文上,是镶金丝的楠木箱”。⑧如写他在斗室独坐:“垂足而坐,盘腿而踞,像一个僧人。头上长发垂垂而下,又像一个潦倒的诗人,为什么诗人容易潦倒?诗,言如寸土,寸土如何值钱?”⑨“垂足而坐,盘腿而踞”极写出独坐的姿,接着的关于诗人的两个问号,却酿出了味。文言文嵌在白话文上,收到了奇效。胡竹峰的散文的语言在我看来,是一流的。不过,我要善意提醒,散文语言应该清雕琢,不能刻意,不能过,否则反而要打折扣。如《说鸡》中写一年四季喝鸡汤:“春天的夜,炖一锅鸡,仿佛听见种子发芽的声音;夏天的夜,炖一锅鸡,胡吃胡喝,一股热流撕心裂肺,然后是满头大汗的神清气爽;秋天的夜,炖一锅鸡,闲吃闲喝,落木萧萧下,惬意慢慢升;冬天的夜,炖一锅鸡,一缕浓汤融化冰雪,春暖花开。”⑩第一个“春天的夜,炖一锅鸡”,感觉是“仿佛听见种子发芽的声音”,奇特,贴切,富有诗意,滋味浓烈。但是,接下去的夏天,秋天和冬天的“炖一锅鸡”的描写实在是一般化,这就是刻意的结果。散文的文字难,难就难在不雕琢则粗,太雕琢则飘,清雕琢是一种有味的境界。

我长期研究散文,深知散文创作的艰辛。尤其是散文的语言和以意兴驾驭感觉,是散文创作中的两个难点。胡竹峰着实了得,在这两个难点的破解上,用不多的作品为我们创造了很成功的经验,我之所以愿意为他鼓掌,原因也就在此。

注释:

①周作人:《〈燕知草〉跋》,《知堂序跋》,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317页。

②胡竹峰:《记朱丽琴》,《墨团花册》,台湾酿出版2012年版,第197页。

③胡竹峰:《甲乙的甲,甲乙的乙》,《墨团花册》,台湾酿出版2012年版,第199页。

④胡竹峰:《独临雪》,《衣饭书》,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90页。

⑤⑦胡竹峰:《前言》,《衣饭书》,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第3页。

⑥胡竹峰:《手跋》,《墨团花册》,台湾酿出版2012年版,第34页。

⑧胡竹峰:《绿国》,《墨团花册》,台湾酿出版2012年版,第41页。

⑨胡竹峰:《点墨》,《墨团花册》,台湾酿出版2012年版,第264页。

⑩胡竹峰:《说鸡》,《衣饭书》,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150页。

猜你喜欢

涩味周作人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夏日
周作人之死
综述柿子采后脱涩方法要点
不说穿
基于动物偏好指数与电子舌评价关联的中药涩味整体量化表征方法研究
吃核桃别去薄皮
周作人和他曾经迷恋的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