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错误”变成学生“乐学”的动力

2013-08-15周晓娟

群文天地 2013年2期
关键词:分配律陷阱错误

■ 周晓娟

一位从美国考察回来的老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让学生画理想中的苹果,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生活中苹果的本来面目精心创作,可有一位同学居然画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老师先是很惊喜地赞扬该同学的作品很有个性,接着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们家经常买苹果,但我讨厌那些圆圆的家伙,因为它们老是要从茶几上滚下来,我不得不爬到桌子、柜子底下去捡,太麻烦了,要是有方苹果……”“很好,还有没有别的理由呢?”“方苹果比圆苹果削起来方便多了!”“说得太好了,还有呢?”“圆苹果装在箱子里很占地方,要是有方苹果,箱子可以装得更多!”“好极了,你的设想很有创意,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能培育出自己理想的方苹果来,到时候我们一定来为你庆贺!”

这真是一只胜利的金苹果!它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是“学生自己的苹果”而不是“老师的苹果”。就现实生活来看,“方苹果”显然是个“怪胎”,但经过老师“妥善处理”,它终于成了最理想的“幸运儿”。没有尊重和宽容,没有鼓励和赞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接纳“错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每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先圣有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第十九》),有了这样的襟怀,我们还惧怕什么呢?

因此,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接纳学生的错误,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

二、透视错误——促使教师实践反思

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知识上的缺乏、能力上的不足,观念上的陈旧,在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暴露自己的弱点,也会引发一些“错误”。

现象一:学生课上“出错”时,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并因势利导。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象二:学生有“别出心裁”的解法时,教师由于个体思维的限制,不能马上“心领神会”,反而不屑一顾,甚至简单否定。这种“错误”的教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如此的“意外”多了,教师遭遇的“尴尬”多了,随之而来的缺憾也就多了。其实,教师不是“神”,偶尔犯错在所难免,只有夯实自己的底子,打开心胸,认真透视这些错误,教师才能在错误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逐渐达到“少错”的境地。

三、妙设“错误陷阱”——引导学生辨别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有的放矢地造编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在易错的节骨眼上布设“陷阱”,借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以错误陷阱这种尝误训练,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并引导学生自我诊治,深刻辨析,从“陷阱”中挣扎出来,走出误区,吃一堑长一智,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力的锤练与提高。

通过设置陷阱,使学生陷入了疑团。接下去老师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观察一下在“除法分配律”中,同一题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最后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除法分配律”是有的,但是我们用时有个条件:除数必须相同。我们这里所说的“除法分配律”其实是“除法分配律”的一种转化,等我们学习了乘除之间的转化就会清楚其中的原由。

至此,学生在落入和走出教师所设“陷阱”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暴露,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使潜藏于深层次的错误被治到“点”子上,挖到“根”子上。让学生沉浸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学习体验中。

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这一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成为学生乐学的助跑器,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丹.关于如何对待数学学习错误的思考[M].教育探索,2006(1).

[3]余马东.小学生学习数学常见的思维错误[M].黑龙江教育,2005(11).

猜你喜欢

分配律陷阱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陷阱
“怒”与“努”
“浮”字等
陷阱2
陷阱1
甜蜜的陷阱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