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以上海奉贤区大学城为例

2013-11-23■许

群文天地 2013年2期
关键词:团组织共青团校园文化

■许 丽

一、研究背景

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对当代大学的使命、功能和作用提出了更加崭新的视角、更加辩证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审视和更加长远的设想。文化传承和创新,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方向。高校在教育中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和继承,而忽视对文化的创新。高校共青团是校园文化的组织实施者之一,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二、研究现状

我国的校园文化研究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1990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首次校园文化研讨会可算作一个阶段。此次会议集中了我国校园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可以说是我国校园文化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大学文化”又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人们对校园文化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此同时也展示了一些应用研究,如学校群众文化、学生文化、校园文化与地区群众文化的关系等。

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为贯彻16号文件而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一个高起点研究阶段。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2011年10月18日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对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出新的挑战。

高校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挑战,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组织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加强领导、强化意识、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在现在的团学工作中,存在以下几点状况:团员先锋作用难以体现,基层团支部活动开展困难,“功利”思潮让团员青年迷失方向,严峻的现实让团员青年彷徨,信息传播的多元化让团员青年困惑。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展开,调查对象为上海奉贤区大学城三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

四、问卷基本信息

问卷以上海奉贤区大学城3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为调查群体,包括: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问卷发放共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问卷回收率为89.3%。其中女生占60.1%,男生占39.9%;中共党员占4.85%,团员占89.55%,群众占5.6%。学生干部占45.9%。

五、调研结果

(一)高校共青团参与文化传承创新的现状分析

高校共青团是大量校园文化活动的具体指导者与组织者,其特殊地位和组织优势,决定了高校共青团在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1.大学生对共青团组织的认识现状

由调研数据显示,仅有19.78%同学对高校共青团非常了解,不了解的同学占到35.8%,可见团组织工作在青年团员中的覆盖面亟需进一步加强。而对于高校共青团的理解也比较片面,数据显示,38.8%的同学对于高校团组织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收团费,开展有关团员活动等层面上。可见,在校大学生对高校团组织的概念不清,认识不全面,同时,也反映出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团学教育不充分,青年团员覆盖面不广泛。

2.高校共青团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的作用

图1.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的工作队伍

由图1所见,58.21%的同学认为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工作队伍主体是共青团干部,即超过一半的青年大学生对高校共青团所担负的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给予了肯定,由此表明大多数同学认为高校共青团担负着校园文化传承的重任。

通过对奉贤大学城三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显示,57.84%的受访者认为团组织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对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起到的效果一般,34.7%的受访者对本校团组织工作参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方式非常认可。可见,高校团组织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学生群体中得到了认同,但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丰富形式,提升品位,不断增强学生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高校团组织在校园文化传承中存在的不足

1.共青团青年覆盖面不足

调研数据显示,有35.8%的同学从未参加过涉及校园文化的团组织活动,仅有有11%的同学参加过3次以上的活动;在关于高校团组织在文化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做相关调研时,54.9%的同学认为共青团的活动师生参与面不广,可操作性不强。由此看出,高校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将“两个全体青年”真正落实到位,覆盖到全体青年,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

2.校园文化传承力度不够

调研结果显示,55.2%的学生认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缺乏系统规划,辐射性和传承性不够。31.34%的学生认为高校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品位有待提高。而认为师生参与面不广,活动操作性不强的学生占到一半以上为54.85%。

3.团组织缺乏创新意识,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强

对三所高校的调研数据显示,53%的同学认为共青团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30%的同学认为高校共青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文化底蕴不高。可见,高校团组织应该创造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创新管理思路,不仅要传承文化,更要重视创新,传承是载体,创新是目标,不断提升文化品位。

(三)高校共青团参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组织的建设,是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青年教师和广大团员学生是活跃校园文化的生力军,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未来,把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和优秀毕业生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建设一支以专职干部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高质量的团干部队伍。加强对团干部的培养、培训,培养他们的领导和执行能力,为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力量骨干。

图2.高校共青团发挥传承创新的有效途径

从图2可以看出,51.87%的学生参加过社团活动,32.46%的学生参加过学生会组织的活动,29.1%的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27.99%的学生参加过志愿者组织,12.31%的学生参加过科技创新,2.99%的学生参加过其他活动。这说明学生社团已渐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团组织活动中扮演着主力军角色。其次是学生会,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相当,而参加科技创新的同学相比之下较少。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今高校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不够浓厚。

1.以社团活动为依托,营造浓厚氛围,促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学生社团是在学校党委和校团委指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载体,是学生提高思想觉悟、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团队精神的阵地。共青团通过组织科技竞赛活动,突出创新、创业的主题,鼓励大学生们利用所学大胆地进入科技前沿阵地,并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掀起开展科技学术创作活动的高潮,引导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从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术讲座和社会实践等社团活动,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使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2.以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为载体,弘扬文化传承,激发创新热情。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是传承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思政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通过对奉贤大学城三所高校的调研,41.4%学生经常参与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28%的大学生表示平时积极参与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主人翁思想,并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格修养,对于校园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团组织应该利用好这一宣传阵地,将文化传承融入社会实践,依托科技创新,推进文化的创新。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推动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全面发展。

3.创新团学工作模式,打造品牌文化,增强高校共青团在青年群体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者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工作模式,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新观念,积极探索,努力加强和改进学校共青团工作,创建高校共青团文化品牌。在当前新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青年中的核心地位,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组织优势。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 11年4月24日)新华社北京

[2]把握核心任务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在新形势下实现新发展——卢雍政同志在2011年全国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2月25日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4]陆昊同志在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研讨会暨全团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3月24日

[5]张炳生,陈善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师读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陈旭东,张吉良.大学生文化修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

[7]嵇芹珍.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组织建设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9.

[8]徐春娣.浅谈高校共青团如何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在线,2011年第8期(219)

猜你喜欢

团组织共青团校园文化
新时代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思考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