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2013-08-15韦金言

群文天地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段新课标习作

■ 韦金言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在小学语文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建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小学生学会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一劳永逸的学习时代已经过去,终身学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一、从“写话”起步,突出练笔的性质

学生的作文是一种习作,是初步掌握书面表达能力的练笔。“课标”将传统的“作文”教学按学段分别称作“写话”“习作”,改变原有的提法,其实,这只是为了消除学生学习作文的畏难情绪,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同时,让教师明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以及中小学生写作的性质是练笔。第一学段的“写话”,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把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上,让他们乐于表达。第二、三学段的“习作”,写什么体裁,“课标”不像以往的大纲那样强调写记叙文、应用文,而提出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的目标要求,意在淡化文体意识,减轻学生习作方面的心理压力,激发写作兴趣,为他们“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其实,这个目标中既包括了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的训练,也包括了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的初步训练。“课标”从内容到形式都降低了“篇”的要求,它应成为习作指导、批改、讲评的新尺度。“条理”与“篇幅”要求降低是基于练笔的性质和学生实际能力而提出的。隐去“有中心”“思想健康”,也是为了使小学生乐于动笔,自由表达,减轻学生写作上的压力和对写作的一种畏惧感,无拘无束地写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感。“课标”主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多给学生些自由和开放,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尽可能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和限制。

二、强调学生作文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趣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布鲁纳的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理解。该理论还提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结构性的学习情境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在这种情境下才能进行发现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行发现自行解决问题,远比外在的指导更加有效。奥苏贝尔的理论既涉及认知,又涉及情感,既研究学与教的理论,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旨在解决学校教学多个方面的问题。该理论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能在更短的时间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学生学习过程的本质是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设计“先行组织者”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在学生己知的知识和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让他们在写作实践中逐渐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我想写,我要写,我能写。近十几年来,有一些作文教学实验。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刘济远教授主持的“本色作文导写”实验以及深圳市南山区、青岛市和成都市等地根据新课标实施的作文教改实验,都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和理论依据分析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和自主学习实践的理论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笔者通过研读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所查找的教育研究资料,初步提出了指导—自主式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三、自我发现,强调求真求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感情真实。”(第三学段)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新课标十分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求真求新的思想意识。

(一)“求真”——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

老一辈语文学家曾经指出,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写出童真、童趣、童语。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二)“求新”——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不造假

只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不同于别人的新想法、新感受、新发现,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字,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对这一点,在国际上都已经达成共识。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和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当前,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连说出的假话也是异口同声。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应试教育扼杀我们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的想象力。想象是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海中就会浮现新颖、生动的意象。学生每经过这样一次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提升,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会又一次破土而出。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妨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熊熊烈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这种记忆表象就是想象的原料,它一旦与作者的情感相融合,就会生成鲜活的意象,而这些正是作文所必需的。如果学生的感情爆发力强,而记忆表象又丰富多彩,其想象力必然强,作文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

四、立足根本,重视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写作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作文的,中小学也是这样。“学生今天写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热爱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作文的难点,主要是无话可写或言之无物,所以,这需要教师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生活中那些鲜明生动的形象就像一幅幅图画,会永久地保留在儿童的记忆里,成为他们El后写作素材的宝库。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和关注特殊人群的需要,提倡教育的目的是个体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教育的观点包括:强调自由学习,倡导学习的自发性;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突出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及其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专业课教学整合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注重作为教学主体的人在教学中的地位,给学习者提供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活动的资源和氛围等。信息技术不是用来约束人的技术手段或工具,而是为人充分发展及自我完善提供了其他工具无可比拟的条件。

(二)课外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扩大阅读量。古人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不无道理的。《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各种类型的读物”意即范围广,包括报纸、杂志、科技书籍、历史书籍、地理书籍……《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表明,学生不仅要学会阅读常见文学样式,而且要学习阅读包括新闻、广告、知识性读物、科技类读物等不同体裁的文章。

[1]邓玉妹.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8(25).

[2]刘晓丽.见缝插针练“写话”[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6).

[3]李丽.作文教学策略浅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Z4).

[4]和玉芬.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03).

[5]李威.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特点与方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猜你喜欢

学段新课标习作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习作展示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