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高校课堂中师生对话的必要性——以某民族高校公共英语课堂为例

2013-08-15余新颜

群文天地 2013年2期
关键词:民族师生课堂教学

■ 余新颜

一、对话教学的源起与特点

“对话”是新世纪追求的一种新状态,政治范围有政治对话,经济范围有经济贸易对话,教育界有对话教学、师生对话,可见“对话”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

在教育教学领域,通常认为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原则。对于对话教学的理解很容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把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视为对话教学,二是把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视为对话教学。文章认为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进一步讲,对话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对话教学可能以对话方式的教学呈现,但其他方式只要是在对话的精神支配下使用也属于对话教学。

在我国,对话教学是在新一轮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一般来说,对话教学、师生对话是用在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阶段的名词,和高等教育关系不大。然而,在基础教学、中等教育都在如火如荼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独白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唱独角戏的现状的今天,高等院校却仍然墨守陈规,课堂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多元思想在高校课堂的碰撞交流,也不符合多元教育、个性化教学的现实。

二、民族院校中的学生特性

1、族群教育观念和民族认同观念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深远。例如藏族地区的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应该少发言,少随意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导致了孩子从小在语言表达方面锻炼机会少,并且在课堂中不习惯积极主动发言。从接受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很少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因此到大学以后一时也难以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很自如的表述自己的想法、观点。

2、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相对来说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压力大。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是来自该地区的优秀者,他们有强烈的进取心,求知欲,他们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但是文化基础较差,受教育水平较低。因为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非常渴望学到有用知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教师的课堂授课难以准确把握和吸收,感觉似懂非懂,致使他们产生学习自卑感,缺乏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的状况。

3、有强烈的民族自我意识,有较高的民族性和敏感性。一个民族往往会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看做是对本民族的态度,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然而其他民族学生因为不了解他们的民族习惯等,容易出现矛盾和误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往往聚集在本民族同学的小群体中,基本只和本民族的同学交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人口稀少、自然条件差的环境中,养成了不畏艰苦的性格,表现出粗犷倔强的个性,但因为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学习期间性情烦躁,自控能力差,和其他同学、甚至和老师很难沟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民族高校课堂教育现状

首先,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和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日益取代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诚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节省了老师的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以涉及、渗透更多的内容,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丰富了课堂视野,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然而,在基础相对薄弱的民族高校课堂,多媒体引入课堂的弊端也很明显。首先,因为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态度、多媒体的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有些所谓的多媒体其实成了“一媒体”,将黑板换成屏幕罢了;其次,有些教师一味追求声音、图像、动画等的效果,却忽略了课堂教学目的,容易让学生偏离学习目的,另外,多媒体教学虽然增加了课堂信息量,然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吸收能力有限,不能够消化教师的教学内容,反而难以达到教师本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生也疲惫不堪。

其次,由于民族高校一般都是混合招生,为了教学成本等的需要,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入学基础来编班,很多班级学生本身基础良莠不齐,教师很难照顾大多数,导致班级中总有一些人处于“吃不饱”、另外一些人虽然很努力也“吃不消”。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从2005年起,笔者所在的高校在公共课部分实行分层次教学,部分地解决了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受到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第三,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在校学生数量激增,而教师数量增长有限,导致大部分教师教学工作量很大,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筋疲力尽了,难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耗费更多的精力。如笔者所在的高校,全校接近一万名学生,承担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师不足60名,平均每位教师的周授课总数都在16课时,甚至有些需要达到20课时,且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上,导致教师应付课堂教学都已疲惫不堪。

四、引进对话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对话教学不是在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范围内浮现的新型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既是教学认识上的革命,也是教学实践上的革命。

在教育的对话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不仅进行着精神的交流,而且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拓宽视野。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知识、共享经验、贡献智慧、共享人生意义的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灵活采取以下四种不同的对话方式(朱德全,2003)。以教师为中心的“问答”式对话教学,最早雏形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以学生为中心的“愤悱”式对话,源于创始人孔子的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师生平等的“交际”式对话教学;突出问题焦点的“辩论”式对话教学。

要引进对话教学,并不是说现在的民族高校课堂不存在师生对话、对话教学,事实上应该说,不论哪一门课程,不论哪一位老师,在他的课堂教学中完全不存在师生对话是不可能的,只是对话出现在课程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形式,次数多少,和课堂课程内容的切合度,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回答问题的配合程度等的区别。在公共英语的低层次班级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提出以后,让自由回答,教室一片寂静,点名让A同学回答,他可能是没有听懂问题、可能是不知道怎样回答,站起来后低着头一言不发,或者会说:老师,对不起,我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会说:还没有考虑好吗?请再考虑考虑,给个台阶让学生坐下。有的教师可能会:怎么这个问题也不会呢,上次课才讲过,给你一分钟考虑回答……。如此这般,不论哪一位教师的处理方式,都不能够达到所谓的师生对话的目的。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可能是学生基础差,确实没有听懂问题,教师有必要用汉语重复一遍问题;也可能学生注意力没有太集中,突然提问让他思维没有跟上,可以提示一下学生,给少许的时间让其考虑;也可能是教师的问题不合适,需要改变提问的方式。针对这样的情况,往往教师和学生都觉得很无奈。教师认为依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这样的问题已经属于最基础的内容了,而且一再讲解、强调,学生却仍然回答不出来,让教师觉得很挫败。学生一方却认为,我们的基础就是这样,教师应该根据我们的基础制定合适的教学目的、计划,而不是给一个总也达不到的目标,学生也感受到很强烈的挫败感。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比如针对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就提出相应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要求,通过讲解之后再以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可以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够有的放矢的听取教师的讲解内容,达到比较好的课堂效果。针对一些扩展内容,教师可以提出大的范围,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要求每一组有一两名同学做总结发言,这样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而且不直接面对老师,他们比较放松,容易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无论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准确程度,都应该给与正面的回应,增强他们的信心,帮助他们克服羞怯心理。

总之,平等,互动,沟通、合作,交往的师生对话,要以问题为基本内容,以对话为基本方式,知识变成“话题”,师生成了平等的对话者,通过互动、合作、沟通,教师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养成了批判的精神,分析的能力。才是一种教学相长、师生共赢的局面。

[1]陈梦稀.对话教学的理性审视[J].广西社会科学,2004(4).

[2]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

[3]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

猜你喜欢

民族师生课堂教学
MINORITY REPORT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传承 民族 文化
麻辣师生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