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探讨

2013-08-15龚维玲罗美英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南宁市南宁特色

龚维玲 刘 娴 罗美英 王 瑶 李 宁

作者:龚维玲,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刘娴,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罗美英,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王瑶,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所研究实习员;李宁,南宁市旅游局市场促进科科长,经济师,邮编:5530722

南宁市的旅游业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已基本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如都市风光“一日游”、武鸣“壮乡风情游”、“横县茉莉花节”、青秀山风光游、大明山养生游、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南宁国际旅游美食节等。以这些产品为依托,绿城风光游、边关风情游、八桂精华游、中越跨国游等旅游线路也基本形成。由于南宁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得南宁拥有海内外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港澳台和华侨是较为稳定的入境游客源市场,东南亚客源市场有较快的发展。区内居民节假日短途旅游形成了相当规模,外省区的游客明显增多。在这大好发展的形势下,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南宁市的旅游业还存在整体开发层次低,精品偏少,旅游资源缺少深层次的开发,表面化、随大流现象严重,在众多旅游资源中没有一家像桂林山水、北海银滩那样的世界知名品牌等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旅游产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总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南宁作为广西的省会,目前还没有高品位、高水平、上规模的集中反映壮族历史文化的成熟的旅游景点,这种状况与壮族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的地位,与扩大发展旅游业是不相称的。南宁市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一直以来,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有结合,但没有很好融合,很多文化资源放在那无人知晓,而旅游开发过程中,相关的行政部门也不能硬性要求旅游开发一定要有文化的元素。文化与旅游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造成南宁市的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是各打各的牌,没有整合。南宁市的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因素,只有注入文化的内容,旅游才有生命力。

一、南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

1.投入不足,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南宁市的特色文化旅游点大都集中在马山、上林、武鸣、隆安等县,这些县份的财政收入困难,可用于投入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经费非常有限,上级财政专项拨款、当地人民的投入也远不能满足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投入扶持机制和政策引导,影响了社会资金的有效进入,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缺少资金的支持。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某些景点景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如上林县的唐碑和唐城遗址、明清摩崖石刻等古迹,由于投入不足,尚未得到充分地开发和保护,有部分已经被破坏得较为严重。

2.技术单一,未能体现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南宁市区以及各县份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都存在技术单一,创新不足的问题,一是现有的民族文化旅游虽然点多面广,但景点游玩内容比较单一、雷同,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留下的印象不深。二是没有很好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内容融于旅游项目之中,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三是现有人文景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文化旅游氛围的营造不足,未能形成体现地域历史文化的旅游规模。

3.创新不足,制约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南宁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在管理体制、投资机制和开发模式上创新力度不够,不同产权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缺乏科学地配置与整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在新区规划、旧城改造中未能体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与项目开发缺乏有效融合。表现为:一是南宁市民族文化旅游点相对分散于各县区,旅游交通道路等级低,没有办法连点成线;二是以观光旅游产品占绝大份额,且大都处于以观光为主的初级旅游产品,文化与旅游资源还未有效融合,尚未真正找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点,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开发相脱节,旅游缺乏灵魂,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还存在很多局限性。

4.人才不足,影响文化旅游层次提高。目前南宁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工作中,从事保护、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专门人才严重缺乏,驻邕高校和科研单位也未开展深层次的研究和挖掘,对特色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的设计和产品开发促销只按一般的思维方法进行,内容和形式雷同,浅层次开发屡见不鲜。同时,缺乏文化旅游资源专业知识和管理实践的管理人才,部分服务人员对南宁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了解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南宁市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

二、南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南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扩张文化生命力的重要引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都离不开文化的本质,旅游靠文化丰富内容,文化依赖旅游进行推广和传播。南宁的历史文化、现代养生文化、生态旅游文化、乡村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绿文化、水文化,以及周边县区的壮族民俗文化、那文化、骆越文化、龙母文化、稻作文化、弄拉文化等都将因为与旅游的融合而获得实在的表现力和鲜活的生命力,旅游是最具大众化的交流形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可以给文化产业及其文化本身带来传播和延续的有力动力。

2.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点。旅游的最佳表现形式是市场,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是内涵。在旅游的产业发展中,文化是其核心价值,在旅游中因为注入文化的内容而变得丰富多彩,富有品味;从文化的角度看,与旅游结合等于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文化在旅游的开发和推动中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当前,南宁市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实践中,为发挥南宁市文化旅游业的独特优势提供了新的契机,南宁市的旅游业要重点打造具有南宁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地方文化提升地方旅游,以地方旅游传播地方文化。同时,人民群众对旅游文化需求越来越大,也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人文空间。

(二)南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南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从理论上可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们的出行兴趣及其游玩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据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旅行者们将“与当地民众进行交往,了解所旅行地域的特色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作为出境旅游的动机之一。近几年,一个全新的旅游分支,即文化旅游正在呈现出极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而同时,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及特色区域文化的特性来吸引游客,也已经成为了很多地区旅游开发商的积极选择。事实上,区域文化的差异性一直都是吸引外地游客的主要因素,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则在某种程度上更受到外地游客的青睐。而南宁市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近年来作为现代都市又逐步挖掘出一些时代或环境的文化要素,如绿文化、水文化、夜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东盟国际文化等等,其周边县份的壮民族风情又体现了壮族文化的主流色彩,有着少数民族神秘、奇特、同时又鲜为人知的一面,因此,从理论上看,南宁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很高的开发价值。

2.南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从政策上可行。《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扶持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建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扶持名录》和《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文化旅游业要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重点开发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推出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培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宁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打造南宁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从上述的文件政策上看,南宁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拥有着充分的政策依据,由此可见,加强南宁市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化底蕴来提升旅游的灵魂内涵,通过旅游来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在政策上是可行的。

3.南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从实践上可行。南宁市近年来已经开始重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将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南宁市旅游重要目标纳入旅游发展规划,将南宁市文化旅游主体确定为: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美食天堂,进一步明确了南宁市加快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和举措。与此同时,周边县份的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节庆旅游等也已经逐步发展出各自的特色,并且已经取得不错的反响,如宾阳炮龙节、横县茉莉花节、马山黑山羊美食节、武鸣三月三歌圩等。由此可见,南宁市无论是市区还是周边县城,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实践中切实可行。

4.南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从资源特征上可行。从广义的文化内涵上来看,南宁不缺文化,也不缺具备市场价值的、有内涵的文化资源。南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发展邕江文化旅游带,突出山水、人文、民族、商贸等特色,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现代气息、国际风格的文化旅游设施。邕江一带文化旅游线路既有防洪古堤、古城墙、洋关码头、雷经天故居、雷沛鸿故居、中共广西一大旧址、扬美古镇等历史人文景观,也有沿岸的江滨公园、青秀山、三江口等自然景观,同时融合建设发展邕州老街、香港街、台湾街等现代商贸设施,开发实景演出、游船观光等文化旅游娱乐项目,促进邕江两岸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打造邕江文化带、景观带、商贸带。不仅如此,南宁市固有的一些文化品牌资源、节庆活动资源、东盟博览会地缘优势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县区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等,为南宁市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南宁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

5.南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从外部条件上可行。南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突出南宁市三大特色文化,即,突出保护开发体现“壮乡”特色的民族文化;突出打造体现“东盟”特色的国际文化;突出发展体现“生态”特色的绿色文化。在外部条件上,南宁市拥有壮民族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民族歌舞、民俗礼仪;拥有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和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南宁渠道”,以及引进东盟各国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饮食等各类文化艺术的优势;拥有“现代生态宜居城市”独特的绿色文化魅力,可以凸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绿满四季、花果飘香”的绿色风貌。南宁市拥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在民族文化、国际文化、绿文化的挖掘及其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方面的优势不容小觑。因此,从外部条件上看,南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可行的。

三、南宁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制定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规划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南宁是个少数民族居多的民族地区,在多民族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由此可见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应深入调查研究全市文化的旅游资源,从渊源、寓意、科学价值、艺术特点等方面着手,针对南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对南宁市未来几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做出具体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在规划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突出特点、品牌引领、项目支撑、市场引导,探索新途径,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注重整合和优化,正确处理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在挖掘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一流的文化旅游景区,以重大旅游产业项目作为引擎,以骨干文化旅游企业作为支撑,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南宁市重要的经济支撑产业。

(二)积极打造南宁文化旅游品牌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突出南宁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以及绿色生态资源,挖掘融入民俗风情、现代科技等文化元素,整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南宁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化遗产游、民俗节庆游、生态休闲游等文化旅游品牌。依托顶蛳山文化、骆越文化、龙母文化、稻作文化、岭南商埠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注重保护和开发建制千年、开埠百年等邕城历史文化,着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精品。依托武鸣伊岭岩壮族风情游等民族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开发壮族等民族文化,着力打造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精品。依托青秀山风景区、大明山风景区、会展中心、名树博览园、民歌湖、相思湖湿地公园、观光农业、农家乐等生态休闲资源,着力打造都市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精品。此外,深入挖掘邓颖超、南宁兵变、昆仑关战役等与南宁有关的重大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

(三)着力实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南宁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应依托南宁丰厚的民族文化生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规划建设好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有选择地加强文化旅游园区的整合与合作,引导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以及旅游功能显著的影视、创意产业等向园区集聚。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鼓励支持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和产业聚集的地方,加快建设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

(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战略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是关键。要着力推进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库,对重点项目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集群带动,使重点项目建设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先导性、战略性、支撑性的作用。南宁市区可依托大明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大明山骆越古都文化旅游区、青秀山风景区、昆仑关景区、中国水城配套旅游项目、龙象谷等重点旅游项目,各县依托伊岭岩景区(武鸣县)、宾州古城(宾阳县)、中华茉莉园(横县)、龙虎山-布泉河景区(隆安县)、金伦洞景区(马山县)、金莲湖风景区(上林县)等重点旅游项目,丰富重点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旅游双重功能,不断增强其吸引力。

(五)不断提升南宁旅游的文化含量

传统旅游文化资源蕴含有丰富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挖掘、改造、包装、升级,以张挂展示静态的文化产品、策划开展动态的文艺演出等为形式,引导和鼓励宾馆酒店、商业街区、购物广场等在建筑设计、装修装饰和经营活动中引进更多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进一步提升商业活动的文化品味。广西的壮族骆越文化、龙母文化、民俗文化、民歌文化、贝丘文化、东盟文化等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可以考虑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村、民族美食街等项目,对壮民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间节庆、民间艺术、民族歌舞、宗教文化等资源进行挖掘,对壮民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建筑、服饰、节庆、婚嫁、手工艺品、餐饮、歌舞进行演绎和展示,丰富民族文化旅游内容。

(六)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和价值

配合以自治区为主体统筹推进的“六馆三街”文化产业片区、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体育产业城、龙象谷等文化产业集聚园区的规划建设,支持改造提升已有的自治区统筹推进的文化产业片区。加快建设以市为主体统筹推进的顶蛳山文化公园、李宁体育主题公园、凤岭儿童公园等系列主题文化公园,南宁创意文化产业园等现代文化产业园,顶蛳山文化产业园等历史文化、工艺美术展示园,龙象谷生态文化旅游区、大明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等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支持以县(区)为主体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每个县(区)各推进1-2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其中,兴宁区重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老南宁·三街两巷),江南区重点推进亭子滨江公园、10+1茶文化商业街、扬美古镇和邕州老街片区,西乡塘区重点推进龙门水都,青秀区重点推进民歌湖酒吧休闲一条街,邕宁区重点推进五象新区龙岗片区文化园,良庆区重点推进红陶艺术基地等特色文化园区(基地)的建设。相思湖新区重点推进相思湖湿地公园建设。做好“水”文化、“生态”文化的文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文化产业基地。

(七)深度开发南宁文化旅游工艺品

对文化旅游工艺品的挖掘、研发、策划、包装、展销力度要加大,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从事工艺品的创意研发、生产销售要鼓励和支持,对“基地(公司)+农户、专业户”等从事工艺品制作、生产和经营的文化能人要大力扶持。要加大文化旅游工艺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并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要引导企业培养具有地域文化商品研发设计人才。扶持企业开发和生产旅游商品,将实用性和文化特色相结合,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支持设计者参加评比活动,对在旅游工艺品评比活动中获奖的企业和设计者,政府给予资金奖励,以激励企业多研发具有南宁文化特色的新品。继续办好南宁礼物大赛,推动南宁市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依托五象新区建设综合性的购物中心,建立特色旅游商品市场,在市区、重点旅游县区设置旅游商品专卖店,在各旅游景区设置旅游商品专卖店,引导各辖县建立旅游购物街区,推动南宁市的旅游购物。

(八)做好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和营销传播

南宁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除常用的一些促销手段外,还应开展多层次、高水平和全方位的宣传营销活动。可通过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网上电子商务平台、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干线等新兴旅游营销渠道,不断提高南宁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加大境内外媒体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在南宁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投放,整合全市广播电视旅游广告投入,大力推动文化旅游宣传进宾馆、进机场、进车站、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加强营销协作,努力构建区域旅游联合发展体系,加强与港澳台和周边城市旅游部门、景区(点)以及旅游社合作,依托广州、深圳、桂林、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知名旅行社推广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

[1]王自豪.南宁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旅游,20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中国文化产业网,2009-09-28.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F].桂政发〔2010〕63号.

[4]南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N].南宁日报,2012-05-07.

[5]中共南宁市委 南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F].南发〔2012〕40号.

猜你喜欢

南宁市南宁特色
数读南宁
特色种植促增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Sam’s Family
眷恋南宁
关 公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创新南宁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