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方式在电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4李建荣
李建荣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为什么要“做中学,做中教”,然后通过一个具体的实训项目讲解了怎样有效地开展“做中学、做中教”,最后得出“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法值得推广的结论。
【关键词】为什么 “做中学 做中教” 教学反思
1 为什么要“做中学、做中教”
1.1 电类专业课程的性质决定的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知识分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这种知识主要解决两类问题,第一类,是什么,第二类,为什么。这种知识主要体现在理论方面,相应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另一种知识,是我们通常说的技能,即程序性知识。这种知识也会解决两类问题,第一类解决做什么,第二类解决怎么做。另外,技能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掌握和提高。电类专业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应用类课程。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
1.2 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所要求的
中职学生一般来说,逻辑数理智能相对较弱,其他方面的智能会相对强一些,这些学生更适合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 怎样有效地开展“做中学、做中教”
如何有效地开展“做中学、做中教”?我认为首先以选择或设计教学项目为突破口,然后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教学内容安排为合理的程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后要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做到课前准备充分,其中包括培养一批得力小助手并将学生合理分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完全一样,要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利用生成的动态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下面我以张金华老师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的“用555时基电路制作双音报警器”这一项目为例,阐述“做中学、做中教”这一教学方法的全过程。
2.1 认识项目,导入任务
教师先用多媒体演示“会变光变音的救护车”动画,通过举例讲解555时基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展示事先用555时基电路制作好的双音报警器,演示其功能,让学生知道振荡电路的作用及本次实训课的训练项目——用555时基电路制作双音报警器。
通过作品展示,进一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项目制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项目制作,执行任务
项目制作前,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并讲解电路实物图和原理图,了解电路的结构和组成。通过对照电路实物图,识别本项目元器件;对照原理图,弄懂各元器件符号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该环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特点等有关电路结构性的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前对所要制作电路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有了上述知识的铺垫之后,教师就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投影演示,学生跟着教师操作。主要内容有:
2.2.1 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是电子技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让同学们较好地掌握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方法,务必在课中进行一定的练习。
1)色环电阻器如何识读?
2)电解电容器极性如何判别?质量好坏如何检测?
3)涤纶电容器的容量怎么识读?
4)扬声器直流电阻值及好坏怎么测?
5)集成电路引脚怎样识别?
这一环节,因教师只能投影演示操作过程,有些学生可能跟不上,这时应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受过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小组长担任小老师,这样既能让差的跟上,还能让好的更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2 电路的安装与制作
通过小组长把关检查学生对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是否完成,每个学生按要求完成后才能根据要求及已有的实践经验,在万能电路板上进行元器件的布局、安装、焊接,直至所有元器件及引线焊完为止。
这一环节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学生在电路布局时进行综合考虑,如焊接时注意不应有交叉的连接导线;元器件的安装要依据装配工艺要求正确合理、规范一致等。此时,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进行巡视,分别指导,真正起咨询者、指导者的作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2.2.3 电路的排故与调试
这一环节是电子实训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开始时可先由教师指导部分优秀学生,当这部分优秀学生基本掌握以后,再由他们指导各小组同学。测试与排故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请小组内动手能力强、完成速度快的学生指导未完成的同学(但不能帮助其制作,只能给予指导),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可以带动稍落后的学生一起进步,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深厚感情。在课结束时,评选出排故能手。
2.2.4 电路原理分析
本环节涉及到电路的工作原理,是电子实训课的一个难点。
项目完成以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此时应抓住机会,合理、巧妙地设置一些低起点的直观性和实践性问题,消除学生对于工作原理的恐惧和排斥心理,让学生在分析直观现象和实践性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也知其所以然。学生在教师的分析下应掌握以下问题:
1)整个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电路?
2)双音报警器多少时间交替一次?交替的快慢可通过调节哪些参数实现?
3)电路是如何实现u2振荡频率改变的?
同时,用FLASH动画直观演示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进一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请学生说说多谐振荡器的工作过程。
2.2.5 项目评估
1)项目评估
主要以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完成以后,每位学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主要从元器件的排列、焊接技术、走线的合理性和总体布局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在小组内互评,每小组各自评选出一致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2-3件作品。之后,请获选作品的学生在班内进行展示与交流,讲解其作品的特点,以达到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及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要对典型作品进行讲解,肯定成绩,同时指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评选出全班优秀作品。
2)学习总结
请每小组的代表总结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检查与排除这些故障的经验与方法,接着教师作总结。作为教师总结时主要肯定学生们的成绩和进步,如某些同学电路的一次成功、焊接技术的提高、元件布局的进步、速度的加快、帮助其他同学的行为等等都应给予及时表扬,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以激发学生学习与创作的热情,同时应指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元器件位置摆放问题、布局问题等等。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全班排故能手。
通过自评与互评,师生、生生之间达到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让每位学生看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不足,在今后的制作过程中不断改进。
2.2.6 项目拓展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想一想振荡电路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2)请每小组的同学课后通过上网、到阅览室查阅资料及自行设计等方式提供1~2个多谐振荡器的应用电路。要求:①画出电路原理图;②简述其工作过程;③做成实物。
3 “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法的教学反思
本文的项目实训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采用“做中学、做中教”把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精心设计成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六个步骤,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电子专业技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会学习,培养多方面的能力,重在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电子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我认为“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