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智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2013-08-14崔亚男

实践新课程 2013年9期
关键词:心智习作作文

崔亚男

我校开展的教育课题研究“心智教育”着眼于研究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我尝试着将“心智教育”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做了一些探索。

一、小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及心理探究

作文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个体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心理及生理需 求。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展现。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在心智教育渗透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一直以来,学生们惧怕作文,许多学生提起笔来,或是无话可说,或词不达意,或是眼前闪烁着生动的形象,笔下去不能生花,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习作,有的臆想瞎诌,有的东拼西凑,有的大话、套话充斥在字里行间。概括来说,就是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趣,言之无情,言之无理。我常常想,为什么绚丽多彩的童年生活落于笔下却这样死气沉沉?为什么清新活泼的文字却要抹上浓重的成人色彩?这恐怕不仅仅是作文的悲哀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的现象?追根溯源,我觉得原因有三:第一,缺少观察能力;第二,缺少感受能力;第三,缺少语言内化的能力。

二、将心智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中的一段话。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提高学生内在情感动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注重观察习惯的养成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把观察的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因此,我觉得应该重视观察作业。观察作业不必写,可以画,可以采集,可以用表格表达,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兴趣,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关键是在内容上加以指导。比如,可以从“在路上”、“在家里”、“在学校”、“在游乐场”几个内容上加以确定。我想,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不会对街头流动献血车,天空中飘落的第一片落叶,从天而降直扑脸面的塑料袋等事物熟视无睹,学生也就会写出“我多想有块神奇的橡皮擦,擦掉奶奶额头上的皱纹,我多想把太阳摘下来放在冰箱里,然后挂在空中”这样的句子。我想这样就解决了“言之无物”的问题。

2.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有什么生活经验,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的确,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相比,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确没有我们小时候与自然接触的时间多,但是,他们可以吃肯德基,可以上网,可以参加各种宴会,可以去买漂亮的新衣服。如果和他们相比,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的匮乏,就连各种各样的课外班,难道不是一种经历。一种生活吗?所以我觉得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感受能力。由于这种能力的缺乏,学生感受不到亲情的博大,感受不到劳动的快乐,感受不到学习是成长的开始,感受不到劳动的快乐,感受不到变化的印记,感受不到气象的神奇,等等。针对这种现象,我曾尝试着对学生进行主题训练,确定了十个主题,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还有像“帮助是无私的奉献,关爱是心灵的太阳,团圆是幸福的璎珞,发现是闪光的智能,童趣是悦耳的风铃,尝试是勇敢的号角,节日是欢乐的源泉,晨曦是自然的彩笔,季节是翩翩的舞姿,风景是美丽的画卷,友谊是常青的藤萝,烦恼是飘动的心绪,成功是美丽的珠贝,失败是成功的砥石,植物是灵动的天使,静物是定格的风韵”等。这些主题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每周的练笔作业,我都根据节日、时令、环境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布置,重要评价的标准就是看学生能不能写出真情实感,这样就解决了学生习作中“言中无情”“言中无理”的毛病。并且,通过这种训练,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我们又能有效地发现、纠正了一些学生的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3.注重作文材料的准备

刚才我们说到观察是作文的血肉,感受是作文的灵魂,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然而,面对这么多的材料,巧妇恐怕也要为丰盛之炊而难。习作也如此,在众多的材料中,应该选择哪一个,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个问题。有时,也有的学生不知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素材。如何解决呢?我觉得新课程标准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比如三年级教材的编排体例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习作一体化训练。

我觉得这样就非常好,也非常受启发,指导学生习作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形式呢?在综合性实践中指导观察与体验,在口语交际中指导选材,以避免材料的雷同,帮助他们提升习作的品质,帮助他们形成“旧瓶装新酒”的能力。

4.注重专项技能的训练与年段的衔接

这个结论是受数学的启示,数学课基本上都是根据例题进行训练,像作文课可不可以尝试这种训练呢?因为作文也无非是由句段构成。所以,我觉得要扎实地进行句段训练。

低年级句的训练,第一步,要训练学生从说完整话开始,接着练说通顺的话,连贯的话,有创意的话。第二步要训练学生说具体的话。为符合低年级的特点,加上一个动听的名字,比如“给句子涂上美丽的色彩”“让句子发出悦耳的声音”等,训练学生写有温度的句子,有表情的句子,有动作的句子,训练学生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中年级写夸张句,用说明方法写句子,高年级写好抒情句,议论句,这就解决了多而多趣的问题。前不久,我曾读过一篇专家的文章,建议把“生动”与“形象”从小写作文评价标准中请出去。这个观点,我很不赞同,不形象,不生动,我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干什么?培养语感干什么?当然我们不要把比喻、拟人、排比这样的定义教给孩子,但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

段的训练,低年级要写概括句式,中年级要写好总分式、并列形式、顺承式,可能这个观点也是和某些专家相悖的。但我觉得这与个性化的表达并不矛盾。我们可以在内容上,在情感上自由表达,当掌握了这些规律后,学生的表达形式才能更个性化,更灵活,否则,学生怎能知道该从何着手。

高年级要注重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接轨,所以适当地进行“话题作文”的指导。

5.要注重与阅读训练的整合

阅写不分家,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有些阅读训练,其实都与作文训练是不谋而合的。比如,四年级下期开始就要求给一段话分层,如果这一专题落实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转折式、主从式、对比式,并根据规律进行分层,这样学生就知道在什么地方另起一段,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确定详略与主从了。

(作者单位: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

责编/张晓东

猜你喜欢

心智习作作文
运动员心智游移特点研究:来自静息态和任务态思维取样的证据
让学生的基础心智在课堂中成长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孤独会加速老年人的心智衰退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