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氏鲟工厂化控温养殖技术试验**1

2013-08-12宋长太宋存勤江金潮王一兵

江西水产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养殖池鲟鱼投饵

宋长太 宋存勤 江金潮 王一兵

(1.盐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盐城 224001 ;2.盐都区北龙港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江苏盐城 224001;3.盐都区北龙港龙兴特种水产养殖场,江苏盐城 224001)

为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发展高效设施渔业,2012-2013年在江苏高效设施渔业项目支持下,开展了史氏鲟工厂化控温养殖技术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

试验在江苏盐城市盐都区北龙港龙兴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水泥池由原养鳖池改造而成。养殖池为砖混结构,池壁、池底光滑。在池侧边上方采用PVC 圆管连通蓄水池,并设置进水阀门供水;池底呈锅底形,底部最低处设有带栏鱼栅的集污箱和排水暗管,排水管与池外控制水位管相连接。水泥池上方以钢材为骨架焊接成拱形大棚,棚面覆盖优质塑料薄膜和遮阳网,确保牢固,防止台风、暴雨冲塌。试验池共口只,面积2740m2,其中2 口为长50m、宽22m、深1.0m,另1 口为长30m、宽18m、深0.8m。根据需要分别安装微孔管增氧设施或水车式增氧机。

1.2 水源水质

建场前对环境和水源进行评估,取河水和深井水水样送相关部门进行检验,各项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标准。在地势最高处建一蓄水处理池,先将河水用水泵抽进蓄水池,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晒、沉淀及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水质经检测符合要求时打开阀门,让水自流至养殖池。为调控水温,打深井取地下水作为备用水源,地下水水温抽出时22℃,必要时抽水至蓄水池,并进行相应的调温和增氧等措施处理。

1.3 鱼池消毒

鱼种放养前,对养殖池采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浓度为(10~30)×10-6,浸泡时间12h,浸泡后用清水反复冲洗2~3次。

1.4 苗种放养

史氏鲟鱼种来源于淮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育苗场,放养时间为3月10日。所选购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无卷鳍,鳃鲜红,体色呈黑色或黑灰色,腹部为白色,活动力强,平均规格12cm。鱼种用氧气袋运回,运输时间4h。苗种到达后进行缓苗处理,具体做法是:首先测量好培育池的水温、pH值等,然后将氧气袋放在池水中浸泡,等到袋内水温接近于培育池水温时,再拆袋投放,鱼种消毒在入池12h 后用浓度2%~3%的食盐水浸泡10~15min,以杀灭幼鱼体表寄生虫。本试验共购买鱼种6×104尾,先放入1 口池中暂养15d,然后经筛选分别放入3 口池中饲养。

1.5 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选用某饲料厂的专用配合饲料,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标准。暂养期间以鲟鱼全价1号料喂养(蛋白质含量48%),分池后根据鱼体大小选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每次投喂应在20 min 内完成,投喂量以1h 内吃完为度,饲料投喂应遵循“四定”的原则,投喂饲料后要观察其摄食情况,若饲料很快被吃完,说明投喂不足,应适当增加投喂量;若很长时间没吃完,则应适当减少投喂量。史氏鲟成鱼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饵率、投饵次数及营养需求见表1。

表1 史氏鲟体重与日投饵率及投饵次数参照表

(2)日常管理。史氏鲟养成过程中水位应保持0.6~0.8m,每天早晨拔开排污管排除池底污物,每2d 用软毛刷洗刷池壁、池底1次,防止水质恶化。苗期每天换水1次,换掉池水1/2 左右;以后视水质情况,每隔3~5d 换水1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4,始终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为50cm 以上。控制水温:正常控制在20~28℃,温度过高,及时开启水泵,抽取深井水进入蓄水池,逐步降低水温。养殖全过程中要24h 有人值班巡视,注意观察鲟鱼的摄食情况,水流、增氧、水温变化及其他异常事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病害防治。苗种阶段主要预防由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病,每隔7d 用二氧化氯等药物进行消毒;成鱼养殖阶段可在饵料中定期添加大蒜素、三黄散等中药抗菌药物和VC、VE 等,提高史氏鲟的抗应激和抗病能力。

1.6 捕捞销售

经过9个月左右的饲养,可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史氏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捕捞销售。上市前15d 停止药物使用,在起捕销售前,抽样检测药物残留,合格后起捕。

2 结果

养殖期为2012年3月10日至2013年2月20日。共收获商品鱼38820kg,平均规格755.8g,成活率85.6%,使用饲料56200kg,饵料系数1.45。生产商品鲟鱼14.17kg/m2。

养殖效益情况见表2。具体为:总成本106.494万元,其中:鱼种60000尾,单价4元/尾,小计24万元;饲料56200kg,平均单价8.7元,小计48.894万元;水电费6.5万元;药物1.1万元;场地租金与折旧15万元;工资8万元;其它3万元。总产值190.99万元,商品鱼平均单价49.2元/kg。利润84.496万元。投入产出比1:1.79。

表2 养殖效益情况表

3 讨论

3.1 养殖水温是影响史氏鲟生长的主要因素

史氏鲟是亚冷水性鱼类,理论上适宜生长水温为18~26℃。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它生长的适宜温度目前可确定为16~26℃,以16~20℃为最佳,因此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时,通过深井水与河水交叉使用,既能节约能源,又能达到史氏鲟生长速率最大化。

3.2 水质调控是养殖史氏鲟的重要环节

史氏鲟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要把握好,溶解氧控制在5~10 mg/L,溶解氧过低,史氏鲟的腹部黄白色的骨板变成红色,如不及时充氧抢救会死亡;溶解氧过高,易得气泡病。pH 值应控制在6.5~8 之间,偏差过大,鲟鱼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总硬度(CaCO3)在50~400 mg/L 范围内,过低生长不良,过高肠道疾病增多。

3.3 搭建遮阳蓬和建设生物净化处理池

史氏鲟属底栖鱼类,对强光有很强的回避性。阴暗的环境较符合史氏鲟的自然生活习性,有利于其生长。因此,在整个养殖池上方应搭建遮阳蓬。建议建设生物净化处理池,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等净化养殖用水,实现养殖用水零排放或达标排放。

3.4 规范养殖与管理程序

从事史氏鲟养殖须取得渔业主管部门颁发的《驯养繁殖许可证》。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建立完整的养殖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规范使用饲料、药物等投入品和执行休药期制度,加强质量检测,确保商品鱼上市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并做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溯、储运信息可查询。

略)

猜你喜欢

养殖池鲟鱼投饵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相对弧宽比对双通道方形养殖池的流场优化研究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
100岁的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