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草鱼无规定疫区建设调研
2013-04-17黄江峰陈文静
黄江峰 陈文静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39)
1 无规定疫区的概念
无规定疫病区(简称无疫区)是指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发生过某种或几种动物疫病,同时在该区域及其边界和外围一定范围内,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动物源性饲料、动物遗传材料、动物病料、兽药的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并获得国家认可的特定区域。
2 我国无规定疫区建设的现状
我国无规定疫区的建设始于1998年的动物植物保护工程。2001年国家启动四川盆地、松辽平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海南岛无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四种疫病的无疫区示范建设。当时,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可循,直到2002年12月国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2002年5月吉林制定《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区建设管理条例》,无规定疫区建设逐步进入法制轨道。200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无疫区建设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再次提出。2007年8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明确了无规定疫区的概念、标准制定、认证、公布的主体、输入到无规定疫区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以及未经检疫输入的法律责任等。2007年1月农业部发布《无规定疫区评估管理办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2012年7月,江西通过的《江西省渔业管理条例》首次将无规定疫区引入水产养殖业,并把无疫区建设作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3 开展水产无疫区建设的必要性
(1)我国水产养殖业从总产量上来看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投资渔业的资金也在加大,高密度精养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由此带来了整个渔业结构性的变化,体现为不仅仅停留在养殖模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渔业中的多个产业的发展,如水产饲料业,渔药行业,渔机、网具业等,反过来这些产业的发展又对整个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这些行业相对起步晚,发展的基础研究落后,有的产品多是“拿来主义”,其实用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成败,它们的产品不仅直接作用于养殖水产品,而且关系到水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正因如此,随着肥料、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动植物激素等在渔业生产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加之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水产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导致的水产品污染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尤其是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福寿螺致病事件、霍乱弧菌污染事件及有毒的桂花鱼事件的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此,怎样才能生产健康安全的水产品,成了水产业广大从业人员思考的一个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思路与技术,如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的生产,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健康养殖的理念。但健康养殖如何去实施,各种养殖模式下如何去建立健康养殖技术和保障质量安全,尤其是千家万户的养殖户如何去实施健康养殖,政府如何去管理他们,依然是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与难点。但它是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和水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方向。
(2)近几年我国水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因水产品质量安全引起的贸易技术壁垒争端越来越多,通过建设水产无疫区,开发适应我国水产养殖的疫病防治规范,有利于保障我国水产品的生产安全和出口竞争力。
(3)江西是水产养殖大省,养殖水面5600×104×667m2,草鱼产量占养殖产量的三分之一,草鱼养殖产量逐年提高,渔药用量逐年上升,养殖池塘水质问题日益突出,草鱼出血病发病频率增加,严重制约了全省草鱼健康养殖的发展和草鱼的质量安全。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吴淑勤来江西考察,针对江西水产养殖的现状,建议江西以开展草鱼无疫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江西淡水水产养殖的发展和提升水产品质量的安全。
4 江西草鱼无疫区建设工作进展
(1)2012年4月,在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领导下,组织成立江西草鱼无疫区课题组,以珠江水产研究所、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主,联合南昌、九江等4 市10 县的渔业主管部门共同承担项目的各项任务,划定信江流域和修河流域为无规定疫区,以永修县三角乡西湖水产场、南昌神龙渔业有限公司为平台,作为江西草鱼无疫区核心试验示范区开展工作,其他地区作为缓冲区。课题组下设7个项目组,分别为生物屏障建设、流行病学调查、免疫与耐药计划组、草鱼出血病病原监测、寄生虫监测、管理技术规范组、管理屏障(法规、标准)、信息档案建设。
(2)2012年5月初,在核心示范区永修县三角乡西湖水产场,生物学屏障组开展池塘底质水质理化指标、养殖情况、草鱼出血病流行病学调查,土壤检测结果如下:pH 值5.43~7.3,阳离子交换量6.17~9.45cmol/kg,有机质10.5~13.7g/kg,TP 0.44~0.81 g/kg,TN 0.99~1.39 g/kg。理化指标:碱度5~40,硬度10~30,养殖基本情况调查显示,整个核心示范区鲢鳙产量为75~100 kg/667m2,草鱼产量为400~750kg/667m2,平均池塘渔药使用量为200~300元/667m2,每个池塘年爆发草鱼出血病的频率为3~4次,草鱼死亡率2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池塘生产力低下、碱度硬度过低、出血病暴发频率过高、用药量过高。
(3)针对永修县无疫区池塘生产力过低和碱度硬度过低的现状,6月初课题组在永修县无疫区进行了池塘硬度碱度对池塘生产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池塘硬度碱度超过100 以上,池塘生产力较好。6月10日课题组在无疫区核心区选择5个池塘(草鱼已进行疫苗注射)作提高碱度硬度并适当添加碳源试验,9月份采样显示池塘鲢鳙生长速度比2012年提高30%,试验效果良好。年终干塘2 号试验塘鲢鳙产量达到180kg/667m2,产量是上年的2倍,其它试验塘鲢鳙产量都在135~150 kg/667m2,池塘增产效果很好,草鱼产量比上年增产100~250 kg/667m2,试验塘渔民经济效益增加1000元/667m2以上,池塘经济效益3000元/667m2以上,渔药使用量下降50元/667m2。核心示范区南昌神龙渔业有限公司草鱼出血病阳性率大大下降,达到了免疫净化的作用。
(4)2013年,生物屏障组利用2012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在继续开展提高养殖池塘碱度的基础上,实施向池塘中实施微生物定向培养计划,促进池塘微生物向有利于草鱼生长的环境改变,以达到增加鱼类产量、改善养殖环境、提高草鱼质量安全、减少渔药用量、渔民增效的目的。
(5)江西草鱼无疫区建设作为全国首个水生动物无疫区,在没有任何可操作模式的情况下,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做顶层设计,江西水产科研推广部门、龙头企业和渔业合作社共同实施,开展了部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时发现不少问题:一是全省兽医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执行苗种准入方面,水产主管部门和渔业科技人员没有检验检疫资格,专业兽医又不懂水产检疫,不适应无疫区的建设;二是由于工作经费的限制,课题组只能在核心区做些工作,缓冲区的工作推进力度不大。道路交通的发达,水产品流通频繁,给无疫区鱼种准入的防疫工作造成很大的威胁;三是全省基层兽医队伍缺乏,有的地方试验室硬件条件好转,但在人员配备上明显不足,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缺乏。
5 江西草鱼无疫区建设展望
(1)政府要加强对水产养殖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对无疫区建设的投入,实现产学研官商一体的运行机制,确保无疫区建设工作的运行。各地政府和水产部门要重视无疫区工作的建设,在研究和生产单位起到良好的桥梁纽带作用,便于研究的科技成果及时向生产转化。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养殖渔民的培训,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有利于把水产健康养殖的前沿技术向渔民传播,保证水产品生产质量安全。
(2)加强对兽医(水产)队伍和标准体系建设,为草鱼无疫区认证做好准备。加大兽医(水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开展实施省培训市县,市县培训乡镇的科技网络。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考察、技术咨询和科技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各级兽医(水产)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无疫区建设的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强对养殖模式的研究,建立与养殖水平相适应的养殖模式和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4)加大草鱼出血病疫苗的推广力度。永修县无疫区草鱼疫苗的推广降低了草鱼出血病的发病频率,阳性率降低,减少了渔药的使用量,有利于保障养殖鱼类的质量安全。
(5)推进符合无疫区的地方法规的建设和符合草鱼无疫区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建设。
(6)构建草鱼生产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提升草鱼生产的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