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移民贫困原因与增收路径分析

2013-08-12刘金辉

时代金融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库区移民

刘金辉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一、三峡库区简介

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峡工程淹没的地区,涉及重庆市的奉节、万州、巫溪、云阳、巫山、涪陵、长寿、武隆、开县、石柱、忠县、丰都、江津、巴南、渝北、重庆市区,湖北省宜昌市的兴山、秭归、巴东、夷陵等共20 县(区)里面的277 个乡(镇)。在整个三峡移民结构中由于直接淹没导致迁徙的城乡人口达到84.62 万人,截止2009 年底四期移民安置工程最终实现的安置人口129.64 万人。在整个三峡库区移民工程中共累计完成静态投资529.01 亿元(动态为近800 亿元)。

二、问题的提出

三峡库区移民属于非自愿工程移民。三峡工程开展之后,利益格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动。从总体上来看,全社会的福利水平是得到了提高的,这符合卡尔多-希克斯式的社会福利改进。由于三峡工程是在国家主导下进行的非市场化行为,因此会对周边涉及到的相关主体间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分配,影响其福利水平。

现在对三峡库区、重庆、全国近十年的人均GDP 进行趋势对比:

图1 库区、重庆市、全国人均GDP 变化图

人均GDP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图1显示,三峡库区移民人均GDP 在过去十年内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就绝对量而言,依然低于重庆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显示出了三峡库区居民相对贫困的状态。

在库区人均水平低于重庆、全国水平的同时,库区移民则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状态,以一组数据为例:2010 年1-3 季度,库区城镇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068 元,仅占库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7.5%。其中,原城镇居民9134 元;占地移民4847 元;淹地移民5149 元;关破企业职工5641 元。库区农村移民人均现金收入4240 元,比库区农民平均收入低15 元。

由此可以发现相比于库区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同时移民在精神方面亦是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必然导致移民产生失落感,感觉社会的不公,这不利于达到共同富裕,不利于社会稳定,更是对库区移民的不负责任。三峡库区移民为三峡工程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必须保证移民的收入水平,使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切实得到改善。

三、三峡库区移民收入结构分析

三峡库区移民生活水平的核心决定因素是搬迁后移民的收入水平,因此需要对移民收入来源、结构进行分析。移民家庭收入分为四部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主要指移民中在现代企业中提供劳动、参与生产而获得的劳动报酬;家庭经营性收入包括家庭经营农业获得的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移民后中央、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给予移民的生产生活资金自持。财产性收入指移民之前,之后获得土地,财产等资源而为移民带来的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移民收入的主体部分。如何为三峡库区移民提供“开源节流”的方法,使其在政策补助的同时,在后期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造血”能力的提升就显得额外重要。

四、三峡库区移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自然条件恶劣。在整个库区范围中,山地和丘陵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这样的环境下库区不仅没有进行产业升级的需求支持,连库区农村经济运行也会存在较高的成本。

(二)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山峡库区土地生产条较差,人均占有的有效资源非常稀缺,人地矛盾突出。

(三)基础设施落后。1、库区公路密度不足,等级较低,这种交通不畅为库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2、库区能源设施比较落后,大容量的发电机组较少,无法满足库区经济发展的需求。3、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

(四)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低。大多数移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技能差;并且思想观念较差,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

(五)库区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工业经济发展乏力。由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不能很好的吸收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和失业的工人。

五、库区移民增收路径的选择

(一)就政府及相关部门方面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共产品必须需要政府出面来改善交通状况,在库区完善公路运输网络,这样既会降低移民的生活成本,又能缩短运输时间,节约运输成本,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库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2.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库区推进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确实尊重和保护好农民土地财产权,让农民自由行使对土地的使用权,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的对抗局面,也可以使农民土地财产进入市场,获取更多的财产性收入Y4,提高收入水平。

3.进一步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后期扶持政策是一种长效补偿机制,扶持政策要从简单的安置补偿的传统做法中解脱出来,不是让移民对外部补偿形成被动式的依赖,而是不断促进移民的主动性、积极性;重点扶持移民生产,提升器自主发展能力,合理使用移民经费。对于劳动力充裕的青壮年,要多从劳动技能,文化水平,思想觉悟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在提高移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会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逐步建立起对移民的长效补偿机制,使库区移民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与工程达成了一致,这样便会带来一个良性共赢的结果:政府满意、社会稳定,业主业务得到顺利开展,移民安居乐业。

(二)就人力资本方面

1.立足本土,积极引进。三峡库区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人才储备本来就很薄弱,这就需要一方面对其本土人才进行培训,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引进相关的优秀人才,来为库区发展贡献力量。

2.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库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贫困户多的实际,对于非务农移民,增加移民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农民劳动方式单一,但是本身可能会缺乏主动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这需要针对农民自身特点来调动其产于农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推进农业产业化。

(三)产业发展方面

1.发展特色生态农业。针对库区独特的自然优势,利用库区生物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产业化、品牌化路子,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大力发展以柑橘业、畜牧业、生态渔业、特色蔬菜产业为重点的特色生态农业;建立供、产、加、销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格局,使生态农业真正走上一条循环经济之路。

2.走新型工业化路线,加快发展库区工业经济。目前库区面临产业空心化、移民就业难的问题。库区工业发展需要根据库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来正确的引导、扶持库区具有相对优势的来发展新型工业,是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库区需要主动承接主城区的产业辐射、转移,主动为重庆主城区提供产业配套。

3.大力挖掘库区旅游资源,带动农村移民致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旅游消费需求极其旺盛;三峡库区旅游资源丰富,只要能好好利用库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便可以为库区移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如鼓励当地移民自主创业经营,以农家乐等形式组织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移民经营性收入。

[1]雷亨顺,林建.可持续:中国三峡库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梁福庆.三峡工程移民问题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王茂福,柯尊勇.水库移民安置目标-基于福利经济学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06):73-78.

[4]樊传浩,黄健元.水电工程移民收入测算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J].西北人口,2010,31(02):53-56.

[5]张艳.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下的移民反贫困问题研究——以无强溪水库为例[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易江军.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林青,覃联.三峡库区移民后续安稳致富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94-97.

[8]杨小容.“后三峡”时期库区农民移民致富问题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03):21-23.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库区移民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突变理论在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成效评估中的应用
库区防护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识别
签证移民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三峡库区产业培育及结构调整的思考
Immigration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