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广场体育组织的培育与发展研究①

2013-08-11陈东九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广场群体

陈东九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广场和公园建设扩大。广场体育活动已成为社区居民和弱势全体休闲活动的时尚与要求。体育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充实生活、社会交往等作用。被人们认同与接受。城市体育人口,大多数是非正式体育群体中的成员[1]。广场体育自发性体育组织已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载体[2]。据不完全统计,西安市现有全民健身广场180个,体育健身场馆304个,健身路径337套,广场晨练点1600多个。这些都为人们群众体育锻炼、健身提供了场所。使全面健身运动的场地保证为广大体育爱好者和弱势群体搭建了健身平台。那么,如何培育和发展广场体育组织,更好的落实全民健身。文章着重研究广场体育组织的培养与发展思路。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西安市公园、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情况,体育主管部门、各级体育协会组织、广场自发体育组织为研究对象,进行专家走访、体育主管干部访谈、广场体育组织调研,走访体育组织50个,进行市、区体育组管部门主管干部6人,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920份,有效率为92%。

2 结果分析

2.1 广场体育组织的含义

广场体育组织是非正式体育组织的下位概念。是居民在参与体育活动自然形成的体育锻炼项目组织群体,具有数量多、小型多样(一般为30~50人左右)、随意性强、结构松散与内在凝聚力形成了新型的社会关系,满足社会体育锻炼群体的需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生活方式。

2.2 广场体育的组织特征

2.2.1 发展能力不强,规模小

广场体育组织大部分规模在50人以下形成以自发、自主管理为主。且以中老年人为主,一般由体育协会组织扶持,其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好,健身项目如太极拳、健身舞蹈、太极柔力球等。但这些人员流动性大,因此依据政府机构体育协会的优势,组织管理人才,体育社会指导员,他们的能力来帮助培育和发展广场体育组织的思路值得思考。

2.2.2 广场健身成员多数为中老年和低收入的弱势群体

广场体育健身的群体主要以中老年为主,80%以上是退休人员和无职业者。女性多于男性[3]。从年龄结构看,广场体育以老年人为主,其次是中年人,60岁以上的人占47.6%,中年人占41%,这主要是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锻炼。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同及体育增强体质、促进大众健康长寿和对重建社会交往圈的期望,形成新型的社会关系。访谈中了解到,广场体育群体成员中75%以上为退休人员和无固定职业者等低收入弱势群体。由于成员大多数为低收入者,组织者以每月1~3元(含音响维修、资料、电费等)维持费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难以筹措,活动内容以不投入或少投入为主,较难运行。和其他广场的交流也无法进行[4]。阻碍了项目的推广和人群的交往(如表1)。

2.2.3 广场锻炼群体活动的内容

广场体育锻炼人群组织在参加活动内容上可谓丰富多彩,有传统民族色彩的项目如武术中的太极拳、秧歌,还有交际舞。而且有新兴的体育锻炼项目:啦啦操、太极柔力球、排舞等。他们基本选择运动强度较小,娱乐性较高,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如表2)。

2.3 广场体育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 经费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广场体育组织没有政府组织和社区对其进行管理和资金投入,属于自发性,其发展受到影响。另外,由于“草根”性质,没有政府的统筹指导及各种资源配置,各级体育组织不能与其建立正常的联系,在遇到技术及其他困难时难以得到帮助和支持,发展处于自生自灭状态[5]。

表1 西安市广场体育锻炼人群的年龄特征

表2 广场锻炼群体活动的内容调查

2.3.2 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力量薄弱

政府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认证制度,并加快了该人才的培养速度。但社会体育指导员如何到广场去服务指导,还必须服从政府的安排。由于没有畅通的渠道使其为广场体育服务,广场体育组织者也没有能力支付其经费保证,使其无法服务,广场体育组织为业余爱好者和其他热心人士健身指导由其组织中的核心人物负责,或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学习,以传递经验为主,他们的技术和锻炼价值无法保障。从调查中发现,有的体育锻炼项目开始前没有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够,不能科学的指导锻炼,需要规范的指导达到健身的目的。

3 广场体育组织的培养与发展

3.1 成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指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人员的总和以及健身活动的宣传,帮助广场体育组织协调发展,提供健身指导、专家健康咨询、体质测试、运动处方的提供等服务,建立体育活动网站,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的体系安排。

3.2 加强广场体育组织建设

广场体育组织是提高健身人群的吸引力,形成群体的凝聚力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监督”[6],实现广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组织者和热心者的专业知识培训,帮助核心人物提高体育的指导能力,使他们成为自主的管理者。

3.3 建立并提供多元化体育信息服务平台

设置广场体育公共服务窗口,建立体育信息平台,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广场体育锻炼信息,接受各项体育服务加强科学健身宣传,传播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科学健身理念,促进广场体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4 开展各类体育竞赛、表演、娱乐活动推广新的体育项目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广场体育组织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和竞赛。开展体育表演和娱乐等活动,通过有趣、开心的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体育锻炼氛围,促进广场体育文化建设。要不断的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内容,普及推广新的体育项目,吸引更多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满足人们的交流与交往,形成新的社会关系,为和谐社会做贡献。

[1]王学增.体育群体的概念和思辨与非正式群体的社会学意义[J].聊城体育大学学报,2005.

[2]孟凡强.自发性体育群众组织成因的理论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

[3]秋实.西安市体育锻炼群体及“全民健身路径”利用状况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4).

[4]邹昌店,肖林鹏,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框架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

[5]卢耿华,张黎,谢英,等.西安市社区体育设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6).

[6]李建国.社区全面健身服务网络的理论框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广场群体
布鲁塞尔大广场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广场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