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年后人类寿命会多长
2013-08-09
人类的寿命平均值和其寿命一样一直有规律地增长着。在几乎每一个国家,60岁以上年龄组的人口都比其他年龄组增长得快,这是因为平均寿命延长,而且人口出生率正在下降。早期人类的平均寿命比现代社会短得多,很少有人可以活到20~30岁。但到1900年,在工业化国家平均寿命相对这个值增加了1倍。在20世纪,美国女性平均寿命已经从50岁增长到78岁,男性则由45岁增长到72岁,按每10万居民计算的平均死亡率下降了一半多。根据美国社会保障局做出的预测,2050年男性平均寿命为77.5岁,女性为82.9岁。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的报告,在另外的几个国家中,日本两性平均寿命已达到82岁,澳大利亚、法国、冰岛和瑞典为81岁,加拿大和以色列为80岁——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平均寿命差为5~7岁,女性偏长寿一些。总的来说,预计到2050年,与2007年的6亿相比,世界人口超过60岁的人群将达20亿,是50年前的3倍。
死亡率下降有以下几个原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较好的保健和医疗护理,较好的卫生状况,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即人类本身期望活得更久,这一点不同于其他动物。尽管死亡率下降是相当近期的事,而且用于预测未来时应当谨慎,但是在10万年后预期地球上居住的是年龄老得多的人口,因为基因控制以及抗衰老药物等新技术的应用更广。人口老龄化可以看作一个公共健康和功能以及社会参与度和安全最大化。换句话说,我们会长生不老吗?是否存在人类的最高年龄限制,如果有,那它该是多少?
比较不同的物种可以证明,理论上确实存在一个年龄上限:鼠类最长能活4年,狗类大约20年,人类最长120多年。因为难以给出精确的答案,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加入这方面的科学讨论。事实上,由于从长寿和最高死亡年龄的发展趋势看不出有任何确定的上限,人类年龄限制的确定没有多少科学依据。然而,像机器一样,人体的各器官不能永远工作;但是又如宇宙飞船那样精心设计的机器一样,充足的部件或是子系统能确保整个系统有较长的寿命。即使备件用完了可能会引起高风险的致命问题,生命的子系统是串连的而不是并联的,用备件替代损坏的部件还是能延长寿命。
死亡是逃避不了的命运。高寿命的人有可能是缘于基因遗传(更好的零件质量),其基因能延缓衰老或远离像癌症或心脏病突发这类疾病——这些疾病甚至能杀了最坚强的百岁老人。找到更长寿命的基因、能减缓“磨损”机制的物质是医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其前景仍难以量化,但最有可能产生新的途径和方法并最终将延长寿命,而至于具体能延长多长时间还很难说。另外,部件运转的环境也是个重要的因素。如果身体受到化学物质(烟、酒、空气污染)或机械、物理的重压,就需要良好、有效的维修和保养来延长其寿命。
以“机器”的比喻来描述这个过程并估计长寿的极限,很可能会导致过于乐观的估计,因为人体器官本身要比精密机械和电子部件更复杂,尤其还涉及分子的复杂化学反应。人体是由上亿个细胞组成的,它们会各自老化,也会集体老化。这些细胞的生命能力的逐渐退化是细胞和器官老化过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数值计算表明,根据退化程度变化,126岁以上的人细胞线粒体DNA的总和将受到影响,这决定了人类长寿的年限。尽管如此,随着对老化过程详细机制的进一步了解,这个年限还是不断地被上调,而且也正在试验让老化过程慢下来的新方法。
现在专家估计最大年限大约130岁。在22世纪,由于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这个年限很可能还会继续增加,遗憾的是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数字。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与目前相比,将来地球人口将会有一个较大数量的甚老龄人群。
(摘自科学出版社《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 作者:[瑞士]罗格·博奈 等 译者:吴季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