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快繁除劣保优技术

2013-08-09陈显耀

长江蔬菜 2013年15期
关键词:种薯苗床国防

陈显耀

导读:晚疫病和种性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两大障碍。通常的解决办法是更换新品种,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受到成本高、种源有限等因素影响,大面积应用受到限制、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成功培育出当地引进马铃薯新品种的冬前芽、再实行育苗移栽的新技术,将当地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的繁殖系数提高了30倍以上,新品种优良种性延长了7~9年。本成果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排薯育芽

剔除退化薯

马铃薯以其营养价值高、口味好、菜肴花样多、保鲜时间长等多种优点备受广大市民的青睐,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马铃薯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尤其是在蔬菜供应淡季,马铃薯成为广大市民主要的蔬菜来源。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山区广大群众和各级政府的首选项目,但是,由于新品种退化快、引种成本高而长期制约和困扰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马铃薯生产中这一突出问题,从2005年春季起试验研究马铃薯快速繁殖除劣保优技术,现已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使马铃薯新品种优良种性保持由3~5年提升至12年以上,新品种繁殖系数由1∶10提高到1∶40,使马铃薯种性退化快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极大地加快了马铃薯新品种推广速度。这一技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1 备种

①种薯来源 一是异地引进新品种,经试验成功后确定推广的种薯;二是选择当地种性好的种薯;三是从高山区域调进的种薯。

②种薯初选 对选用的种薯进行初选,一是对于当地选留或从高山调进的种薯,选其有该品种典型特征、无病虫为害、皮色有光泽、单个质量0.25 kg左右的种薯为繁殖备用种薯;二是对异地调进的新品种,淘汰病虫为害及腐烂种薯,其余种薯均作繁殖备用种薯。

③用种量 幼苗移栽,667 m2用种薯量为间作种植25~30 kg、单作种植 50~60 kg。

2 培育冬前绿色短壮芽

2.1 培育冬前芽的时间

马铃薯冬前芽培育从种薯收获期至冬季,即7月中旬至11月下旬进行。

2.2 培育冬前芽场地选择

培育冬前芽的场地条件一要透光好,二要避风,三要地面无积水,四要能遮挡雨水。可选择在住户室内的地面或楼上,也可在露地搭建育芽大棚。

2.3 排放种薯

将选留的种薯芽眼向上挨个排放在场地上,场地充足排放一层,场地小可排放2~3层。

2.4 培育冬前芽期间的管理

①调整种薯受光面 由于育芽场地受光源限制,单个种薯接受光源不同,影响其幼芽的矮化程度,因此在培育过程中要经常调整种薯的受光面。调整方法是将单层排放的种薯受光好的部位与差的部位互换,同时转动种薯180°;种薯双层或三层排放的,除了位置互换和种薯转动之外,还要将层与层之间互换。每隔15~30天进行1次,在前期,由于温度高、光照强,幼芽生长较快,是种薯绿化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当勤翻动,让种薯及幼芽尽可能多受光、均匀受光,达到最大的矮化效果;后期,尤其是冬季,温度降低,绿芽停止生长,可以少翻动。

②剔除病烂薯 马铃薯收获后到秋末冬初期间是带病薯腐烂的高峰期,在培育冬前芽的过程中要经常观察其动态,结合种薯翻动及时剔除病、烂薯,同时,拣出周围污染种薯另作它用,场地面要清洗干净,并用生石灰或草木灰消毒隔离。

③其他管理 冬季当温度进入0℃以下时,用农膜或草苫覆盖,低温过后及时揭开,防止幼芽徒长。还要防止鼠禽畜等为害,防止雨水淋湿等等。

3 育苗

育苗是减少用种量、提高繁殖系数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除劣保优的保障性措施。

实践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随着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国防动员指挥体制、领导管理、力量运用都发生较大变化,因而国防动员工作任务、特点和要求也随之变化,这些都迫切需要理论支撑和实践验证。不仅要研究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职责区分和相互关系,而且要研究适应新的体制编制的运行机制和法规制度。要使理论研究和战法创新、实战演训相结合。战法创新是提高部队实战化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国防动员实战化演训内容的基本依据。国防动员演练要围绕作战部队战法创新,明确支援和保障任务,牵引国防动员系统的训练法、支援法和保障法发展,不断提升国防动员演练的实战化水平。

3.1 播种时间

由于马铃薯在冬季播种有先结薯后出苗的习性,因此种薯育苗播种时间期限比较长,在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冬至 (12月22日左右)至惊蛰(3月5日左右)之间均可播种。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商品率越高,成熟期提前越早。

3.2 育苗方式

马铃薯育苗可实行拱棚或大棚育苗。

3.3 作苗床

①苗床地选择 马铃薯育苗地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距移栽地近的地块。

②苗床地培肥 苗床地在冬季进行翻耕,在播种前15~30天,再进行翻耕后施农家肥,反复2~3次,使苗床耕层土壤肥沃疏松。

③苗床制作 播种前按照厢宽 1.2~1.5 m、沟宽30 cm、沟深15 cm的标准开沟作厢。厢长依种薯的多少而定。

3.4 播种

按照东西向开沟播种,沟深10~15 cm,沟间距20~30 cm。 沟内放种薯,芽眼向上,间距 15~20 cm。顺沟撒施农家肥作种薯肥,厚度以盖严种薯为宜。用开第二沟的土盖第一沟,厚度3~5 cm。土壤干旱时开沟后先浇稀粪水后再放种薯。

3.5 搭棚盖农膜

若用拱棚育苗,播种后紧接着搭棚盖农膜,若在大棚内育苗,须先建大棚后播种。不管哪种方式,棚架要牢固结实,防止积雪压塌,农膜四周要严实,防止被大风掀起。

3.6 苗床管理

马铃薯播种至出苗前为封膜时期。出苗后的管理,一是及时拔除杂草;二是苗床干旱时适当补充粪水,但不可过于湿润,以免幼苗徒长或疯长;三是棚内温度超过35℃时应揭膜通风,当地白天气温稳定通过10℃时,逐步揭膜炼苗,移栽前7~15天,全部揭膜露地生长,但是遇雨水时要盖膜挡雨,防止徒长。

4 移栽

马铃薯幼苗移栽是实现新品种保优快繁最终措施,可实行间套,也可实行单作整块地移栽,实行地膜覆盖移栽。

4.1 移栽时间

马铃薯移栽时间以当地气温回升后,昼夜通过12℃为宜,陕西平利地区一般4月中上旬就可移栽。

4.2 整地起垄

在头年冬季对移栽地进行翻耕,让其接纳雨水冻垡熟化土壤,移栽前再翻耕整碎土块,平整地面,按照垄宽 33 cm、沟宽25 cm、沟深15~25 cm的标准起垄,每垄顺长栽两行,可开沟栽,也可挖窝栽,株距 25~30 cm。

4.3 起苗

马铃薯幼苗移栽实行边起苗边移栽,起苗用锄头挖出整薯苗,淘汰细弱病害苗,留用健薯苗。将留用种薯苗用竹筐运至移栽地内垄旁,待垄面沟或窝挖好后随即用手掰带根单株苗放于沟或窝内。

4.4 栽苗

栽苗要趁墒进行,苗摆好之后用农家肥或堆沤后的火粪壅根并覆土按压实,有条件的可在幼苗移栽后浇定根水,然后覆膜放苗。

5 田间管理

①追肥 移栽后15~20天每667 m2追磷酸二铵20~25 kg、硫酸钾10 kg。追肥时先在距苗3~5 cm挖浅沟,然后施肥于沟内,随即盖土。在开花期视田间苗情追施少量速效性肥料。

②除草壅蔸 苗期追肥锄草松土,结薯期松土壅蔸。

③病虫防治 在苗期和开花期进行2~3次喷药防治蚜虫和晚疫病。

6 收获及贮运

①收获期 地上部分50%苗发黄时即可收获。

②田间淘劣留优 收获前进行窝选或株选,挖走生长细弱和病害株,将生长健壮的株窝混合收获。

③贮运 减少田间暴晒,及时运回种薯,在通风阴凉处摊晾,培育冬前芽,用作翌年幼苗移栽繁殖种薯。可将多余的种薯,经培育冬前芽后用作大田生产用种,大田用种可切薯块单芽播种,也可培育整薯单芽,即在培育过程中及时掰除顶芽以外的侧芽,保留顶芽,翌年用顶芽整薯播种。

猜你喜欢

种薯苗床国防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几种育苗装备的研究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