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2013-08-08

对外经贸 2013年2期
关键词:冷库冷藏果蔬

宋 成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果蔬冷链物流是指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至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它涉及到果蔬产品的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配送和销售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到果蔬产品的质量和收益。目前,我国在整个果蔬冷链中只有储存环节发展较快,其它环节发展相对缓慢,还没充分体现出“冷链”的系统理念。因此,应通过确保果蔬产品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质量和安全。

一、黑龙江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果蔬产品冷链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黑龙江省农副产品物产丰富。现有蔬菜种植面积(含食用菌)600多万亩,总产量1426万吨,年外销蔬菜125万吨,其中出口30万吨。果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产量78.5万吨,产值15.4亿元。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有冷藏库近400座,冷库总容量约为130万吨,其中高温冷藏库、低温冷藏库、冻结物冷藏库的比率分别为40%、45%、15%。冷藏运输车为415辆,冷藏容量为22万吨,冷藏船吨位3吨。农产品加工型企业180家,其中果蔬加工型企业为61家。开展冷链运输的规模以上企业为21家,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1112人,全省农产品销售中有规模以上农贸批发市场62家,综合性超市农产品专销区80个。初步建成了哈尔滨的白菜生产基地、牡丹江的苹果种植基地、大庆的寒地葡萄基地和大兴安岭地区的蓝莓浆果等特色基地,打造了黑河、绥芬河、抚远等边境城市的番茄、胡萝卜、洋葱对俄罗斯的出口蔬菜区域,形成了以双城、北林、安达、海林、富拉尔基等县(市、区)为主的油豆角、秋番茄、甜玉米、胡萝卜等优质南销蔬菜的示范区域。

(二)果蔬冷链物流环境逐步完善

随着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居民购买力不断增长,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对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优价的蔬菜瓜果需求正逐年增长。同时,为拓展销路,将本地果蔬产品保质保量地输送至较远距离的地区甚至出口,也催生了大量对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使冷链物流迎来了重要发展契机。2012年1月,黑龙江省印发的《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表示,将重点建设涉农物流体系中的冷链物流业。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铁路、公路交通网络的快速建设,已经形成以哈尔滨、牡丹江、大庆为区域物流枢纽中心,服务全省、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物流通道体系。同时,黑龙江省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如:建立果蔬冷链产品合作化组织、完善跨区域长途运输的“绿色通道”政策、对冷链物流企业予以资金扶持等,这些均为果蔬冷链物流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三)冷链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快速发展

目前,黑龙江省主要有北大荒物流集团、黑龙江省华宇物流集团、黑龙江双汇物流有限公司、黑龙江宇通物流公司以及黑龙江中北物流公司等企业经营冷链物流业务,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随着“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及大项目建设的开展,哈尔滨润恒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哈尔滨哈达农产品物流中心、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物流基地、哈尔滨寒地黑土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齐齐哈尔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大庆高新区综合物流园、牡丹江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农垦九三分局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高起点、高规格、国际化、现代化的物流项目和专业物流中心纷纷建设或投入运营,这极大提升了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业的整体规模和水平。

二、黑龙江省果蔬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新鲜果蔬的生产及流通过程要经过采收、集中、杀菌、预冷、分选、分级、气调、包装、冷藏、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环节,每个环节的温度控制都会影响冷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保证生鲜果蔬的品质,应使果蔬从采收到最终销售的整个过程在一个冷链物流保障体系下运行,如图1所示。

图1 果蔬冷链物流保障体系

目前,黑龙江省果蔬生产者大部分是农户,果蔬采摘及初步整理等工作都是由农民在常温下完成,收购及运输多是一些零散的组织或个人,临时委托一些运输个体户或小物流企业采用直接运输或者“厢式车+冰+棉被”的形式运往市场销售,缺少杀菌、预冷、分选和包装过程。由于多数个体运输商和小物流企业既没有必要的冷藏设备和车辆,也没有很强的冷藏保鲜意识,多数是在常温下进行运输,采取冷链物流的比例极低,甚至一些运输商为节省燃油,在运输途中会关闭冷藏设备或擅自调高制冷温度,这直接影响到果蔬产品的质量。所以,即使部分果蔬产品在加工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但是在运输和销售环节还会出现“断链”现象。另外,冷链物流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比一般果蔬的价格高,消费者尚未充分意识到冷链果蔬产品相比一般果蔬所具备的优势,多数人因价高而放弃购买。因此,整条供应链中的各个角色(包括果蔬产品生产者、收购商、运输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一条松散的供应链,没有一套能够监控整个物流过程各环节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从而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

(二)果蔬冷链的硬件软件设施建设不足

虽然黑龙江省冷库容量已达到130万吨,冷藏保鲜能力已经达到260万吨,但仍无法满足600多万吨农产品的冷藏需要,而且根据黑龙江农产品增长的趋势和速度来看,冷库的发展严重滞后。黑龙江省每年都有大量的果蔬产品因为不能享受到低温环境储运而损毁,价值达百亿。冷库大部分是以土建为主,气调库所占的比例不高,冷库规模相对较小,绝大部分库容在1000吨以下,1000吨以上的中型冷库的比率仅30%;多数国有冷库都使用了30年以上,设备比较陈旧,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新建的冷库规模和储存量相对较小,且多为手工作业,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较少;规模以上企业拥有冷藏车的比例较低,多数运输车辆达不到冷链运输的标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给蔬菜和水果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部分地方的冷库结构不合理,管理松懈。部分地方政府多重视肉类、经营式和大型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产地加工冷库和批发零售冷库建设,这极易造成夏秋蔬菜生产旺季供应过剩,冬春淡季自给不足。一些冷库没有严格执行GB/T24400-2009《食品冷库HACCP应用规范》的规定,无专人巡视记录以及冷库管理制度,管理松懈,环境较差。较少企业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果蔬冷链物流过程进行管理,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造成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率很高。

(三)第三方物流发展严重滞后

目前,黑龙江省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以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为主,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大规模、集成化的覆盖整条供应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多。果蔬产品在外销过程中,大部分物流业务都是由收购商完成。由于收购商的不确定性,且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实力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来承担果蔬的冷链物流,而且引入第三方物流的成本也过高,很少有冷链物流企业能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厂家不愿也不放心将冷藏物流业务外包,即使外包,也是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四)冷链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硬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较之普通货物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冷库常用的一些化学物品,如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制冷剂。还要有一定的电学知识和冷链设备的操作能力,要对压缩机、通风系统等设备的原理、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要掌握冷冻果蔬菜品的特点,会操作计算机,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因此,需要开设涉及物流管理、系统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食品工程等课程专门的冷链物流专业,可截至2011年,教育部备案或批准的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有600所,但却没有一所高校专门开设冷链物流的专业。一直以来,冷链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为师傅带徒弟,新人的成长多为在工作中边学边实践。但是,这样的培养方式,使得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速度极慢而且数量还少;相对于其他行业,物流行业的日常工作环境较脏较累,薪资福利待遇较低且受人歧视,人员跳槽率高。所以,我国冷链物流业缺少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黑龙江省加快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

(一)健全冷链物流保障体系

在果蔬的采摘、冷藏、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强化全程冷链体系意识。通过果蔬生产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拣选、保鲜、预冷和包装等环节,加强冷链物流源头的组织管理,从供应链的源头“制冷”。所以,在新的供应链中,通过合作组织和物流核心企业共同规范种植者的采收行为来做好果蔬生产者的管理工作。为此,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中种植、收购和运输,改变目前分散化的局面,实现这几个环节冷链化。

图2 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模式

同时,依托哈尔滨哈达批发大市场、牡丹江果品批发市场、大庆九区批发市场等省内专业果蔬集散市场,建设集交易、冷藏、质检、运输、配送、跟踪和冷库管理为一体的区域配送果蔬冷链物流中心,鼓励大型果蔬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果蔬储运营销企业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现销售环节冷链化。总之,协调上下游之间的冷链物流体系,保证各个环节中均处于冷链物流的状态。

(二)完善果蔬冷链硬件软件设施

应做好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建设菜窖、冷库及对土建冷库进行升级改造。积极组织农户,因地制宜地建立菜窖和小型冷库,鼓励龙头企业、农贸市场建立中小型或大型的冷库,在中心城市的主要批发市场建立大型冷库。不断加大冷库的建设力度,扩大冷库面积,实现采收预冷后的果蔬一部分及时冷藏运输出去,其余的能及时入库冷藏。要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组织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足够的资金和国内外有实力的物流核心企业投向黑龙江冷链物流市场。逐步建立与国内外先进冷链物流组织、金融机构以及营销网络平台的合作,与国内部分一、二线城市主要食品的营销网络体系对接,促使下游营销企业进入上游仓储运输参与果蔬产品生产环节,形成利益共同体。

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如化气凝霜等先进冷冻技术的推广以取代加冰制冷的传统做法。采用温湿度记录监控设备实时监控,防止有些司机为了省油中途关闭制冷系统,导致温度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的发生。还要大力发展新型冷藏装备,如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快速冷藏车,适应货物品类多样化及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通过利用地理信息(GIS)、卫星定位(GPS)、无线通信(Wireless)、互联网(WEB)、传感器以及与客户端的EDI对接等技术,提高冷链物流储藏及运输管理系统的效率,实现信息的交流共享。

(三)培育壮大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企业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符合果蔬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需求,可以实现果蔬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这能促进冷链物流上下游的整合,能解决企业面临的初期投资大、运作成本高、专业管理难等问题,使果蔬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化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果蔬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利用企业自身的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取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把先进的科技带到农业领域,提供果蔬加工延伸服务,提高果蔬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果蔬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使农户、物流服务商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鼓励扶持大、中城市的主要批发市场的所有者与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以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组建为果蔬的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能够很好地起到“集聚”经济效应的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企业。

(四)加快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在高等学校开设冷链物流专业,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职业类型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建立的新专业应是将食品科学、低温制冷、计算机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融合的综合学科,而非原有学科的简单的转型。通过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冷链物流公司挂职锻炼,聘请冷链物流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直接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同时,物流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并留住人才。

四、结语

黑龙江省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冷链系统建设是一项浩大的低温系统工程,需借助多方面的力量。相信通过采取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加强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发展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司和培养高素质的冷链物流人才等措施,创造一个健康的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环境,能确保果蔬产品在各个环节中的质量和安全,从而提升黑龙江省果蔬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1]张平,陈绍慧.我国果蔬低温贮藏保鲜发展状况与展望[J].制冷与空调,2008,8(1):5 -10.

[2]沈欣.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271 -274.

[3]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黑龙江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刘乔,沈欣,刘莉,黄志鹏.黑龙江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调研及其发展战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12):5262-5265.

[5]霍红,徐辉.黑龙江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冷链情况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29-11431.

[6]刘卫战,孙明燕.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分析[J].物流技术与运用,2009(1):83 -86.

猜你喜欢

冷库冷藏果蔬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奇思妙想的果蔬们
善良不会被辜负
清洗果蔬农残 你做对了吗
这些果蔬能保护呼吸道
食物冷藏不要超过多少天
哪些应该放冷藏?哪些应该放冷冻?哪些不用放冰箱?
果蔬大作战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