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增长环境下锻造行业的发展之路
2013-08-08吴铭
文/吴铭
微增长环境下锻造行业的发展之路
文/吴铭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得益于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锻造行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国际锻件市场地位日益突出,但进入“十二五”后,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在“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保民生”的政策取向下,微增长甚至负增长将成为一段时期内锻造行业的基本发展趋势。在前期产能积累急需释放的情况下,微增长无疑会加剧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如何有效破题成为锻造行业关注的重点。
微增长或成为锻造行业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基调
新世纪头十年,不仅是汽车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锻造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年,短短十年中,我国锻件产量由200余万吨猛增到1000万吨以上。这其中,一是得益于一汽、东风、中国重汽等传统锻造厂能力的提升,二是得益于新介入者的贡献。
2005年,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锻造厂和湖北神力锻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改制成立的东风锻造有限公司,以曲轴、连杆、轮毂、齿轮等为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达11.5万吨。2006年,一汽锻造有限公司与印度巴勒特公司合资组建了一汽巴勒特锻造(长春)有限公司,计划在未来十年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中国重汽锻造厂在2008年新增一台16t电液锤生产线的基础上,2011年由德国西马克梅尔公司生产的KP12500和MP8000热模锻压力机生产线进入安装调试,产能在原基础上大幅攀升。原以煤矿锻件为主的辽矿集团方大锻造公司2011年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8000t、12500t、16000t3条锻压生产线,欲打造“国内最大、世界先进”的大型锻压中心等。
在传统锻造厂家不断提升产出规模的同时,一批其他领域的企业也开始纷纷涉足锻造领域。山东文登的天润曲轴公司原是曲轴加工企业,以一台二手的DG38型空气对击锤起家进入锻造行业,先后投资建设了PSZ900、PZS750F型电动螺旋压力机等先进锻造装备,锻造能力大幅攀升,不仅能有效满足自身的毛坯需求,而且大踏步进入其他锻件市场。桂林福达重工锻造有限公司也是以曲轴加工起家,后投资8.3亿元建设了14000t、12500t、8000t、6300t等热模锻压力机自动化生产线,采用俄罗斯、德国、美国、芬兰等国家的先进设备,以生产发动机曲轴等精密锻件为主,兼生产汽车前梁、工程机械、汽车齿轮及其他零件毛坯锻件,年产锻件10万吨。以生产重型变速箱为主的陕西法士特投资3亿元引进了6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锻造自动化生产线,年新增锻造能力5.4万吨,整体锻造能力达到8万吨。山西舜达锻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8000t、12500t和16500t热模锻压力机生产线,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万吨锻件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汽车前轴、转向节、曲轴、连杆、煤机刮板、石油阀体等。
从市场需求看,汽车锻件约占总需求的四成以上,而商用车及其发动机则是汽车锻件需求的主力。进入“十二五”后,我国商用车总体表现平平,尤其是重卡增速“刹车”,发动机装机量减少,直接导致对锻件需求的降低。受汽车市场影响,2012年汽车用柴油机生产332万台,同比减少7.49%,销售339.5万台,同比减少9.53%。从2013年1~6月的完成情况看,受汽车行业回暖的影响,汽车用柴油机的销量由上年同期的183.20万台回升到195.29万台,同比增加6.60%,有整车背景的发动机企业的产销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但与2010年上半年的209.76万台相比,2013年上半年汽车用柴油机的销量还是减少了6.90%,其中有整车背景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销量减少53.55%,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减少23.89%,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减少22.61%,而近些年这些企业所属锻造厂的产能大幅提升,需求增长幅度远不如产能增幅,这也使得相关锻造企业产出通道严重受阻。
轻量化也成为锻件需求量缩减的一大要因。为了把节能减排目标落到实处,我国政府和车企一直做着汽车轻量化的努力。从2008年起,短短5年时间,几乎所有商用车生产企业都推出了独具特色的轻量化产品,多款重卡的自重与轻量化前相比减少1t以上,并且这些新推出的产品已经或者逐渐成为其主导车型。为了适应这种轻型化趋势,包括锻造行业在内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都在千方百计地做轻量化设计,并以轻量化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理论上讲,单位数量的重量减少势必造成总量的减少。事实上也是如此,例如国内重型柴油机“老大”的斯太尔发动机,所需的曲轴毛坯最初单件重量在140kg左右,后经过相关锻造企业的轻量化努力,单重一减再减,目前单件重量已减少到125kg,按
潍柴和中国重汽70万台斯太尔发动机的年产能计算,仅斯太尔曲轴毛坯锻件总重一项就会直接减少锻件需求量万吨左右。
表1 2013年上半年汽车用柴油机企业销售情况 (单位:台)
微增长环境下的发展方向
2013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把水泥、炼钢、炼铁、化纤、电解铝和煤炭等近十个行业列入“黑名单”,把化解其产能过剩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而这些行业多涉及锻件需求,国家政策的调控无疑会对相关锻件需求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是锻造行业总体产能的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不尽如人意,这在客观上为锻造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⑴发挥属地优势,协同整车厂、主机厂提升能力。在供严重大于求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加剧成为必然,从降低采购成本、发挥协同效益、化解采购链风险、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等出发,整车厂往往会更加注重“抱团取暖”、“合力发展”,一是制定政策,限制旗下装配厂、加工单位外采;二是以集团名义,对所属单位提出“抱团”要求。这些政策变化为汽车、加工企业旗下的锻造厂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⑵横向抱团,打造区域竞争优势。为了以强大的规模优势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处于零部件上游的锻造行业可通过横向抱团、积极构建鲜明的地域特色以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例如,有“中国锻造之乡”之称的山西定襄县是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法兰出口基地,拥有锻造企业567家,规模以上企业51家,拥有锻锤820余部,辗环机28台,大型油压机29台,各种加工设备10000多台(套),主要产品有法兰盘、齿轮、轴类锻件、大型环件等四大类,锻件及法兰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其中法兰产品占到70%,出口量占到全国法兰出口总量的56%,产品远销日本、北美、西欧、东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素有“铁匠之乡”之称的山东章丘集中了数十个专业锻造厂家,把风电类锻件做得有声有色,其中伊莱特公司投资6亿元新上了2.5MW及以上风电关键零部件项目,建成后年产风电配套锻压件10万吨,其10m大型环件及轧高2.5m的塔筒一次成形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⑶“做精做专”的同时要“做强做大”。受商用车市场告别高增长的影响,多数传统锻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但凭借一个不起眼的产品名誉业界的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的日子却过得很滋润。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汽车发电机精锻爪极,与博世集团的配套量从2003年的不足5万件,扩展到今年的超过1000万件,部分产品实现了龙城精锻100%供货。除了给博世集团配套外,龙城精锻还与多个全球发电机制造工厂建立了良好的业务联系。目前龙城精锻正在为博世(无锡)开发柴油高压共轨系统的喷油嘴精锻件、为博世(常州)开发液压阀盖精锻件,这两个产品如果开发成功,将为龙城精锻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⑷降低成本,以更优的性价比冲击市场。2006年成立的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已经形成年产各类精密锻件5万吨的能力,主要客户包括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神龙汽车、DELPHI公司、GKN(上海)公司、卡特彼勒(天津)公司、DELPHI(上海)公司和ZF(上海)公司等,为了持续提升单位时间产出、降低生产成本,今年4月份从德国引进了价值300万元的先进机床,使产量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30%。东风锻造把工作重点放在产品优化、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了“90%的生产线创造出生产效率新记录,10台重点设备的产出同比平均提高73%”的好成绩。
⑸目标全球化。随着国内锻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大胆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一拖锻造从2003年成功开发卡特彼勒公司的链轮产品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开发的卡特彼勒产品由单一的链轮逐步向连接杆、半轴、支座等系列发展,涉及的机型由挖掘机扩展到平地机、推土机,并向煤机领域拓展,产品在满足卡特彼勒徐州、苏州、吴江、山工等中国工厂采购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出口到日本、巴西、印尼、美国、印度等地的卡特彼勒工厂。这不仅使一拖锻造成为了卡特彼勒公司的优秀供应商,而且也为一拖锻造开发国外新客户、进一步拓展新的国际市场空间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及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