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四新地区竖向规划
2013-08-07陈兴涛刘新民
陈兴涛,郑 群,刘新民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3)
1 项目背景
武汉市四新地区在武汉新区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三大功能组团之一,是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三个城市副中心之一,也是武汉新区新形象、新特色、新功能的集中展示区。目前,该地区也是武汉新区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为更好地指导四新地区的开发建设,有必要对整个地区的竖向做一个详细的规划。
四新地区规划范围:北至墨水湖南路、南至南太子湖北路,西至龙阳大道、东至拦江大道,用地面积21.3 km2(见图1)。
图1 项目规划范围图
2 项目特点
2.1 自然水系发达
该项目周边北临墨水湖,南靠南太子湖,东靠长江,西接龙阳湖、三角湖、后官湖,片区内有北太子湖及连通港、总港两大水渠连接墨水湖及南太子湖,发达的自然水系是该片区的重要的自然特点之一。
根据汉阳新区沟渠密布的特点,武汉市编制了《武汉新区六湖动态水网景观生态规划规划》,构建“六湖连通”的内部河网水系,以改善湖泊水质,增强湖泊的调蓄水量和自净能力。
四新水系(见图2)是四新片区排水的骨干工程,也是汉阳六湖连通生态修复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总港、连通港是墨水湖与南太子湖之间的主要连通渠道。
图2 片区水系图
2.2 地势相对较低
由于四新地区历史上是围湖造田而形成,现状地势较为平坦,四周的龙阳大道、北侧现状道路、拦江大道和南太子湖北路(部分位于现状小路)沿线地势较高,在22.9~26.5 m之间(黄海高程,下同)地势走向从由西南至东北逐渐由低到高,其中、北太子湖地区的现状高程在17.00~18.00m之间,低于墨水湖的规划控制水位19.15~19.65m(见图3)。
图3 片区高程示意图
2.3 地质条件较差
四新地区除龙阳大道周边、现状的墨水湖南路沿线及江堤中路沿线的地质状况相对较好,开发建设无须作特别处理外,其它大部分地区的地质条件为湖滨相地质,软基深度一般均在15~18 m范围,开发建设均须作一定的工程处理,才能使之适宜于开发建设。
3 规划原则
基于四新地区上述自然特点,该竖向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武汉新区六湖动态水网景观生态规划”要求。
(2)满足排水、排渍的要求:最低渍水位按最高控制水位超高1.2 m确定。
(3)满足管线敷设要求:综合考虑各种管线的布置,满足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的要求。
(4)通行游船、行人的要求:四新片区渠溪有通航游览的功能,因此必须考虑桥下净空的要求。
(5)节省投资,土方最少。四新场地高程比较低,场平基本上为填方,故在满足上述两个原则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高程,以使土方最少。
4 规划设计思路
竖向规划大致按如下程序进行:水系标高——桥涵顶面标高(管涵标高,特别是排水出口标高)——路网标高——场地标高,这四个方面互相关连、互相影响。
4.1 水系
四新片区主要新建渠道:沿芳草路西侧新建芳草溪;沿四新大道新建四新渠;沿二环线南侧绿化带新建鲤鱼溪;沿三环线北侧绿化带新建上太子溪;沿三环线南侧绿化带新建下太子溪,从而形成四新地区的环城水系(见表1)。为了排涝需要,沿三环线北侧新建火焰沟与上太子溪顺接,上与连通港相连,下经四新泵站排往长江。同时,改造现状原有渠道:总港、连通港。两港为连通墨水湖与南太子湖之间的主要干渠。
为了保证四新地区安全及水上旅游线路的正常运行,四新港渠水位控制常水位为18.65 m;考虑水力坡降,规划控制最高水位从墨水湖到南太子湖为19.65 m~19.15 m。武汉新区各湖泊控制指标见表2所列。
4.2 桥涵
在水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排水、通航及景观的要求,确定相关桥、涵的控制标高。
4.2.1 桥梁标高的确定
依照湖泊功能、渠道布局和用地规划,明确地区各渠道的功能(见表3)。
(1)渠系桥梁根据通航等功能需要分为三种形式(桥梁结构厚度按1.5 m控制);
(2)四新渠通航且桥下行人,其桥梁底部与滨水步道要求2.5 m净空;
(3)连通港、总港、上太子溪通航,但桥下不行人,其桥梁底部与明渠规划控制常水位要求2 m净空;
(4)芳草溪、下太子溪、火焰沟、鲤鱼溪不通航且桥下不行人,其桥梁底部与明渠规划控制常水位要求1.5 m净空;
(5)规划的控制常水位按18.65 m进行控制。
4.2.2 管涵标高的确定
由于污水管埋设较深,场地的竖向主要与雨水管的敷设有关,满足雨水管的覆土要求,基本上满足污水管的敷设要求,因此主要对雨水管标高进行控制。
表2 湖泊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表3 渠道的功能一览表
为满足城市水环境景观建设需要,该地区排水主要采取明渠形式,突出生态景观,在明渠水系干网基础上配套建设排水管网。地块雨水分别就近汇入排水管,然后汇入干渠系统,汛期通过东湖泵站和四新泵站抽排出江,非汛期利用配套自排闸自排出江。
雨水管在各渠的出口处标高按管顶高程18.55m(低于常水位0.1 m)控制。以纵坡0.15%推算雨水管的起点高程。
4.3 路网
依据确定水系、桥涵标高,结合现状已形成的道路,确定各级道路(道口及路段)的标高。道路标高与管线覆土、桥梁路面标高互相衔接,并满足渍水位的要求。
道口标高控制原则:
(1)考虑管线综合的要求。回避电力沟与雨水管的竖向冲突。
(2)考虑防渍要求。道路最低控制高程按规划控制最高水位超高1.2 m控制,即最高控制水位(19.65 m~19.15 m)+1.2 m(0.5 m允许渍水位+0.7 m安全高度)=20.85 m~20.35 m。
(3)南太子湖北路标高按21.5m控制。武汉1998年特大暴雨时期,南太子湖历史最高水位曾达到20.8 m,依据《六湖连通动态水网景观规划》,南太子湖北路作为四新地区与南太子湖的屏障,其道路最低标高不低于21.5 m。
(4)现状地面较高处,道路标高控制充分考虑地形的原则。如片区西北角即四新北路与芳草路交汇区域,现状三环线等。
4.4 场地(地块)
确定水系及路网标高后,结合现状地形,以道路路网所围合的区域划分地块,依据各地块周边的道路高程,合理确定场地排水方向,并最终确定整个场地的竖向高程。
5 结语
武汉四新地区水系发达,地势较低,场地情况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片区道路路网已基本形成,地块的开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合理完善的竖向规划对促进片区的健康有序的开发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