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立交节地设计理念的实践与思考

2013-08-06王保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年4期
关键词:迎宾北路线形

王保军

(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同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追求城市形象建设大工程、盲目提高建设标准、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城市建设和节约土地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城市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必须兼顾发展和集约的关系,保证城市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立交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枢纽设施,对实现道路交通的转换和提高道路交通的运输效率至关重要。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立交占地面积极大,尤其是大型枢纽型立交,不仅投资巨大,而且占地规模也相当大,有时土地的代价甚至超过工程的直接费用。因此,在立交建设和设计中,更应树立节地设计的理念,科学务实,精心设计,在满足工程的功能要求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1 城市立交节地设计的原则

对于城市立交的节地设计,徐健[2]提出了城市立交规划设计的节地理念,并总结和归纳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四适”原则:

(1)适当的原则。依立交相交道路性质和立交节点在道路网中的地位,确定合适的立交性质和等级,不拔高不压低。

(2)适量的原则。在满足交通量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占地小、交通功能完善的立交型式,同时采用合适的线形技术指标满足交通运行和安全的要求。

(3)适地的原则。立交设计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4)适时的原则。尽可能超前准确地规划控制立交用地,科学预测未来交通量的需求和变化,合理控制用地。

2 设计实例

江山市迎宾大道—鹿溪北路立交设计中,本着以上原则和节地理念,精心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地貌,通过合理的立交布局和交通组织,设计方案达到了功能完善、资源节约、环境和谐的预期目标。下面就该工程方案的特点和设计思路进行介绍和分析。

2.1 道路规划及交通地位

迎宾大道地处江山市城区北面,为进入江山市区的主要入城道路。作为城市东西向交通性主干路,东接黄衢南高速公路及衢江一级公路(46省道),西接规划中的48省道(江山至常山一级公路),并与江东大道、双塔路、鹿溪北路等城市道路交叉,跨越须江和浙赣铁路。迎宾大道是连接城市与外部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和交通大动脉,地理位置和作用相当重要。它在城市道路网和地区公路网系统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又是外界进入城市的主要门户和反映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图1为工程总体方案设计图。

图1 工程总体方案设计图

2.2 立交节点规划

迎宾大道—鹿溪北路立交是江山市交通道路网中的重要交通枢纽,规划为“十”字型交叉口形式。迎宾大道是城市东西向交通性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 km/h。鹿溪北路是城市南北向主干路,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40 km/h。根据规划要求,该交叉口需设置全互通立交。

迎宾大道交叉口段标准横断面布置为:

3(人行道)+5(非机动车道)+2(绿化带)+12(机动车道)+5(绿化带)+12(机动车道)+2(绿化带)+5(非机动车道)+3(人行道)=49(m)

鹿溪北路交叉口段标准横断面布置为:

5(人行道)+26(车行道)+5(人行道)=36(m)

2.3 交通分析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城北发展片是目前城市重点延伸拓展的片区,城市建设用地跨铁路向北发展是主要方向。迎宾大道作为城区北部的主要入城道路,既承担城市东西向交通,又连接公路网系统,兼过境交通功能。鹿溪北路是连接城区与规划城北发展片的主要道路。由于该立交相关的道路及交叉口均为规划,暂无交通量实测数据和规划资料,本次设计仅根据规划道路网系统和交叉口的交通流向进行定性分析。

(1)作为进、出城市的主要通道,迎宾大道东西连接公路网系统,向南连接城市中心区,因此,东西向交通及东南向交通流量为主要方向;

(2)鹿溪北路连接城区与规划城北发展片,其南北向直行交通流量也较大;

(3)鹿溪北路跨越铁路向西方向交通流量相对较小,为次要方向;

(4)迎宾大道向北与规划城北发展片转向交通流量相对最小。

2.4 交叉口现状条件分析

该交叉口现状地形复杂,构筑物较多,地形起伏大。交叉口东、西两侧分别为江山江及浙赣铁路,其中,浙赣铁路轨顶标高为 92.5 m,江山江防洪堤顶标高约为90.5 m,其间为宽约260 m的农田,标高约在87~88 m左右。交叉口中心距离铁路仅约110 m,距离江山江防洪堤约150 m,用地范围呈狭长形。

该工程立交设计受现场地形、地物条件的限制较大,如何充分利用现状,合理进行立交平面布置,是该立交方案设计首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5 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1)选型定位要满足城市规划、路网布局、交通及其发展的要求;

(2)选型定位要适应地形、地物、工程用地等条件;

(3)选型定位要近远期结合全面考虑,科学决策;

(4)选型定位要考虑工程实施难度、投资和效益,技术指标合理、节约土地;

(5)选型定位要确保主线、兼顾其他,统筹安排;

(6)选型定位要与环境相协调,并为城市增加景观亮点。

2.6 立交技术标准

2.6.1 横断面布置

(1)迎宾大道主线分两幅桥,单向双车道,宽9.0 m,具体为0.5 m(防撞栏杆)+0.25 m(路缘带)+3.75 m×2(车道)+0.25 m(路缘带)+0.5 m(防撞栏杆)。

(2)鹿溪北路双向 4车道,宽 16 m,具体为0.5 m(防撞栏杆)+3.5 m×2(车道)+0.25 m(路缘带)+0.5 m(分隔墩)+0.25 m(路缘带)+3.5 m×2(车道)+0.5 m(防撞栏杆)。

(3)匝道单向双车道,宽8.5 m,具体为0.5 m(防撞栏杆)+0.25 m(路缘带)+3.5 m×2(车道)+0.25 m(路缘带)+0.5 m(防撞栏杆)。

2.6.2 净空

跨铁路不小于6.8 m,跨道路不小于5.0 m,跨人行及非机动车道不小于2.5 m。

2.6.3 立交线形标准

(1)设计车速:迎宾大道主线V=60 km/h,鹿溪北路主线V=40 km/h,匝道设计车速V=35 km/h。

(2)平曲线半径:主线均为直线型,匝道设超高最小半径60 m,匝道不设超高最小半径80 m。

(3)最大超高横坡:迎宾大道主线1.5%,鹿溪北路主线1.5%,匝道4.0%。

(4)最大纵坡度:迎宾大道主线3.5%,鹿溪北路主线1.0%,匝道5.0%。

(5)最小坡长:迎宾大道主线170 m,鹿溪北路主线110 m,匝道110 m。

(6)竖曲线最小长度:迎宾大道主线50 m,鹿溪北路主线35 m,匝道35 m。

2.7 立交方案设计

根据交叉口交通流量及流向分析,结合交叉口地形、地貌及用地条件,立交设计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最后确定两方案进行比较。

2.7.1 方案一

方案一采用三层全互通立交形式。非机动车和人行交通下穿铁路及鹿溪北路为第一层;鹿溪北路主线地面道路为第二层;迎宾大道充分利用跨越铁路和河道标高较高的有利条件,主线上跨为第三层。设置8条转向匝道连接第二、三层,解决转向交通问题。

其中,迎宾大道主线桥面分两幅,各宽9 m,单向双车道。匝道设计均按单向双车道考虑,宽度为8.5 m,仅比单车道匝道宽1.0 m,不仅可满足汽车抛锚时的紧急停车带需要,而且可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要,保证交通的快捷、畅通。

该方案造型为双子叶式。主线、匝道分工明确,宽度设计符合交通量需要,匝道设计根据交通流量及流向合理布置线形,4条左转匝道为环圈式和半定向式组合,匝道对称布置,线形舒顺、紧凑、简洁、合理。图2为方案一线形图。

图2 方案一立交线形

设计时匝道进出主线车流均采用右进右出形式,分合自然,符合司机驾驶习惯,车辆由匝道进出主线方向明确,交通顺畅、安全。交通流向采用二次分流、合流,即匝道车辆先从主线分流,进入匝道后进行二次分流;合流时在匝道内先合流,再汇入主线,对主线仅产生一次干扰,不影响主线的交通畅通、安全。

方案中对匝道布置精心设计,反复推敲,进行优化。由于北侧铁路较高,为该立交最高控制点,导致迎宾大道西端与鹿溪北路间的两条右转匝道纵坡度较大,因此,在设计中将这两条右转匝道与两条半定向式左转匝道分、合流点分离,从鹿溪北路主线右侧先后进出,两出入口距离保持足够长度,保证交通方向明确,行车安全。

通过优化后的平面布置分离匝道,主要带来两个比较大的好处:

(1)匝道相互独立,纵断面设计采用不同坡度。右转匝道以较大纵坡跨越铁路,左转匝道下穿迎宾大道主线后就可与地面道路以小坡度衔接,纵断标高起伏小,线形舒顺,而且降低了路堤标高,节省造价。

(2)匝道分离后,使分期修建成为可能。由于两条右转匝道交通流量近期相对较小,且暂时可以通过路网解决转向交通问题,因此,这两条匝道可以考虑远期交通量增大确有必要时再建。这样,近期可节省部分工程造价。

两条环圈形左转匝道在跨越铁路下坡后汇入鹿溪北路主线,交通运行存在交织状况,但通过增设集散车道、加大交织段长度等方法可解决左转交通交织问题。环圈形匝道半径较大,分别为60 m和65 m,集散车道长度达到220 m,满足车辆进行转换车道的行驶长度要求。由于鹿溪北路主线与匝道设计车速均为40 km/h,无需加减速车道,因此,虽然车辆存在交织行驶,但不会对主线交通产生影响。

该立交东端为迎宾大桥,景观要求较高。受河道、桥梁的影响,东→北方向及南→东方向两条右转匝道与迎宾大道主线东端衔接位置应尽量靠西,因此,在设计中将这两条匝道平面线位巧妙布置在环圈形匝道内部,从上层跨越。这样,既解决了立交用地范围狭小、匝道难以布设的问题,又优化了平面线形,突出了两条环圈形匝道,使立交造型更加优美。

该交叉口两条道路均为城市主通道,非机动车、行人交通必须统筹考虑,妥善安排,设计非机动车、人行系统进行交通组织。东西向交通采用地道形式进行分离,下穿浙赣铁路、鹿溪北路,与防洪堤上人行道相连接,通过楼梯、坡道上迎宾大桥,在铁路和桥下位置进行交通转向。北→南方向在立交外围与匝道平行布置;南→北方向设计时,北侧利用防洪堤人行道,拓宽增设非机动车道,南侧采用与北侧基本对称的平面线位,美化立交平面造型,整体如优美的“中国结”图案。图3为方案一立交造型图。

图3 方案一立交造型

该方案设计技术标准较高,匝道均为单向运行,设计车速达到35 km/h,平曲线最小半径60 m,采用缓和曲线衔接,最大纵坡度4.85%,纵断面线形平顺,行车舒适。

2.7.2 方案二

方案二造型为蝶形,采用三层全互通立交形式。非机动车和人行交通下穿铁路及鹿溪北路为第一层;鹿溪北路主线地面道路为第二层;迎宾大道主线上跨为第三层。设置8条转向匝道连接第二、三层,解决转向交通问题。

该方案平面线形布置非常紧凑,交通功能完善,用地范围小。鹿溪北路主线偏离规划道路中心线,单侧布置匝道,采用环圈式左转匝道和迂回式组合。非机动车、人行交通系统在立交外围与匝道平行布置,东西向交通采用地道形式进行分离,下穿浙赣铁路、鹿溪北路,与防洪堤上人行道相连接。设计非机动车环形匝道绕行上下迎宾大桥,更完善了蝶形立交平面造型。图4为方案二线形图。

图4 方案二立交线形

该方案的最大优点是造型优美、占地面积小。但缺点也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线平面线位严重偏离原中心线,与立交两端衔接时为反向曲线,且半径较小,导致主线行车不顺畅,影响主线通行能力。

(2)纵断设计中需分散主线变坡点,纵断面线形起伏大、变化多,匝道分合处均在纵断面变坡点位置附近,车辆行驶舒适性差,纵向视距短,安全性差。

(3)迂回式左转匝道进出主线车流均采用“左进左出”形式,不符合司机驾驶习惯,车辆由匝道进出主线安全性差,对主线车辆有干扰,难以保证主线交通快速、通畅。

(4)环圈形左转匝道交通运行存在交织段,环圈形匝道半径较小,仅为45 m,技术指标太低,无法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求。

2.7.3 方案比较

两方案设计均将各种交通流向分层解决,交通功能完善,造型美观,布局紧凑,占地面积较小,造价经济。

方案一具有技术标准高,交通安全、舒适,通行能力大,节省用地,造价低,线形简洁流畅等优点。方案二存在技术标准低、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差,通行能力小等缺点。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景观等因素,设计推荐方案一。

该设计方案巧妙合理地结合了现状地形、地物及道路两侧的用地,与四周环境相协调,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立交线形布局合理紧凑,造型优美,系统完整,功能明确,交通组织合理、便捷。在工程设计招标中,该设计方案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并中标,同时也得到了业主的肯定和赞誉。

3 结语

立交设计中,应树立节地设计的理念,精心设计,保证立交方案设计定位准确,标准适当,规模适度,技术指标合理,造型紧凑优美,既满足规划设计年限内交通的发展需求和交通安全的要求,又满足土地节约化使用、城市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目标,因地制宜,科学地分析和预测交通,充分结合地形地貌,通过合理的立交布局和匝道的巧妙安排,取得占地少、投资省、功能全、造型美的最佳设计效果。

[1]CJJ-20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

[2]徐健,俞雪雷.城市立交节地规划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5):8-12.

猜你喜欢

迎宾北路线形
何纬仁作品
壮族北路坐唱八音乐曲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打击乐特征
短线法预制节段梁线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加成固化型烯丙基线形酚醛树脂研究
都教授客串“迎宾员”
起亚凯尊车顶迎宾灯渐亮功能失效
Reclassification of Oligodon ningshaanensis Yuan, 1983 (Ophidia: colubridae) into a New Genus, Stichophanes gen. nov. with Description on Its Malacophagous Behavior
盖挖顺作法在京广北路隧道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
深圳表情 笑迎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