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

2013-08-05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重点高校村官机制

★《人民论坛》

完善大学生村官保障制度的建议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村官队伍,大学生村官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我们应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与保障。

大学生村官的连贯性、长期性应该有制度性的支持和保障。政府需要全面系统了解基层情况,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进口、管理和出口机制,让村官们来的有条件、干的有舞台、留的有希望、走的有收获。既要抓好这只队伍的管理工作,也要考虑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完善大学生村官工资递增机制,探索完善村官自主创业和建立创业基金机制,探索从村官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机关单位的途径。要逐渐建立大学生村官多需递增、缺口递补的长效机制,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正常流动、逐步壮大。

总之,伴随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快速普及,大学生村官发展的空间还在不断扩大。大学生村官制度一路走来,从当初的“三农”问题慢慢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的角色转变,大学生村官制度走向未来的长效建设,还是一条漫长持续的征途。我们要认真对待大学生村官的保障工作,努力完善选拔机制,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培养机制,为党和人民培养出了一支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的优秀后备干部人才。

2013年第13期

【 期 刊 】MAGAZINE

★《环球人物》

别再让穷孩子上不起清华北大

半个多月前,国务院作出部署: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把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名额扩增至3万名……

这一连串的数字,放在我国重点高校资源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就更能掂量出分量。这不仅意味着每年会新增一批农家子弟进入北大、清华等一流大学,更重要的是,它让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寒门子弟,看到了政府推动教育公平的坚定决心。

其实,提高重点高校农村孩子的比例,受惠的不仅是寒门子弟。中国农村卧虎藏龙,是最庞大却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人才宝库。当年许多从高校走出的农村孩子,如今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栋梁。而且,如果重点高校将眼光更多地投向希望的田野,如果能认识到农村孩子吃苦耐劳与城里孩子精通棋琴书画一样是“素质教育”,那么,高校的“农村招生倾斜政策”,就不会只是履行责任,而会成为更主动的发展选择。这将促使我们更加在源头上发力,从起点上改变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竞争落差,从而达到教育公平目标,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给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多一些成就梦想的机会,就是给中国更好的未来。而为这些梦想做出的各种努力,何尝不是一个国家的前行步伐?

2013年第15期

★《中国经济周刊》

高考改革从改变考试内容开始

根据国情进行中国式高考改革,第一步不是改变高考的形式和方式,而是改变高考的内容。我们现在高考的内容偏重“死记硬背”,缺乏针对“灵活应用”能力的考核。与其让学生学习解决偏题怪题的能力,不如培养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在考试中加大这类题目的比例,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真正解放出来,既达到了考试的公平性,更达到了教育的改变。

如果我来出高考政治题,我会问:“如果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你如何就叙利亚近期发生的武装冲突发表中方的态度?”如果是地理题目,我会问:“简述钓鱼岛地理位置、主权的历史由来及中方的立场和原则。”如果是物理题我会问:“阐述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每升汽油产生的废气量,并阐述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技术指标和目前急需改进的技术难题。”“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地基每平方米承受的压力和基础推导。”如果是数学题,我会从现在的平均25道题变为100道题的快速计算考试模式等等。

我们不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考试,就连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都在相关英语的考试GRE和GMAT中败给了中国人,这似乎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能力不是真正的能力。中国的高考会延续,也需要延续,但是我们不能还走30年前一样的路,更不能明知道需要改变而不去改变,这样最终“痛”的还是我们自己。

2013年第22期

★法制日报

“高考”

湖北钟祥三中考点,在高考结束当天“一举成名”。一些学生计划作弊,但因异地来的老师监考严、屏蔽信号等措施,让多数人作弊失败。调查显示,在教育名城钟祥,作弊已形成市场链条,学校老师乃至有关部门人员涉嫌参与其中,一名副校长卖答案给学生,学生作弊未成,找副校长退钱未果后举报(6月20日《新京报》)。

遏制高考“产业链”的产生,仅靠道德制约是苍白无力的,而必须要有制度体系的建立,一种完善的制度会让人想坏也坏不了,一种不完善的制度则会让想坏的人更坏。社会没有理由相信,那些参与其中的校长及老师们都从来没有过师德,他们走到了今天这一步,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一定存在着制度体系的问题,而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高考每年进行一次,但出现的问题却难以一次解决,这如产生问题时一样,都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个完善制度的过程,而不是“短平快”式的就事论事过程。对于湖北钟祥高考“产业链”映射出的问题,应当从制度建设层面及时给予“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并且对各项制度建设完善工作,也要每年来一次“高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摧毁这样的高考“产业链”,从而在制度层面保障考生的起点公平。让制度拨云见日,让考生在阳光下公平竞争。

2013年6月27日

★中国教育报

解决毕业生结构性失业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遭遇“滑铁卢”,就业困难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劳动力市场需求超过供给的条件下,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失业实质是“有效供给不足型”失业,匹配的岗位一般是“蓝领”岗位。与之对应的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技能与劳动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不匹配,“有人没事做”与“有事没人做”同时存在。

“有效供给不足型”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的漂移,导致专科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这主要源于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性质、教育计划定向、培养途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等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压缩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技能不足,难以适合企业需要,成为无效供给。

因此,要改善高职毕业生的“有效供给”,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回归“职业本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运行机制上,注重企业需求与市场驱动,培养技能人才。

2013年6月21日

★光明日报

大学价值取向应求“真”有“爱”

《光明日报》6月4日刊发了“从校训看中国大学的价值追求”一文,对112所“211工程”高校的校训进行字频分析,结果发现“学”“德”二字频次最高,而“真”字出现12次,处于垫底位置,“爱”字则只出现在一所大学的校训中。

古今中外,大学首要的追求就是探究真理,从而去解决社会问题。在古代,中国学人延续不辍的价值追求是“士志于道”。关于“道”,古人又把它分为天道与人道,天道即探究自然奥秘,探求、追求真理;人道即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准则,不断探究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求真拒伪,是大学学术增值的生长点,也是品质提升的先决条件。古人的大学之道尚能崇尚“亲民”,有“爱”的学校才能真正大起来,才堪称大学。而眼下一些中国大学将这两点边缘化,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中国大学品质提升的现实障碍。

大胆追求真理,竭诚服务大众,这才是中国大学所应明确追求的价值取向。

2013年6月18日

★新华每日电讯

打破教师终身制关键是激活淘汰机制

要不要打破教师终身制,一直以来争论不休。支持者认为,教师终身制让一些教师不思进取甚至自甘堕落,所以应打破,用“换血”的方式来保持新鲜的血液;而反对者则认为,教师终身制不可打破,因为只有终身制,才能让教育工作人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教育生涯,更加放心地去创新教育事业,也才能更好地引进教育人才。

众所皆知,教师终身制是没有原罪的,之所以问题频发,还源于教师的退出机制与淘汰机制缺失,才使得一些教师有恃无恐。但在《教师法》中,却是有“淘汰之说”的,只是现实中并未执行到位。

当“教师淘汰机制”遥不可及,一些自律能力不强的教师,他们的素质便不敢恭维了。这样逼仄的现实,给我们最大的提示是——完善教师淘汰机制迫在眉睫。只要“淘汰机制”是完善的、且被严格地执行,那教师终身制本身便是一个伪命题,自然,其对教师群体的震慑作用,便也显而易见了。

2013年6月18日

猜你喜欢

重点高校村官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重点高校建设背景下高校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的研究
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俄罗斯政府向21所重点高校拨款99亿卢布
社会正义视野下我国重点高校学费制度之审视与设计
监管者的责任哪里去了
皮革机制
我只是个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