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调查分析
——以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13-08-05林凡
林 凡
(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莆田351139)
前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学校作为肩负着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教育园地,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结合学校体育教育的特点,加强学生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的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相关责任部门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对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健康意识和行为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因素,为学校体育教育在影响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方面施以良好的作用,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以下简称“科技学校”)初中三个年级和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各年段随机抽取50名,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问卷256份.具体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结构表 (份/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对科技学校各年段随机抽取50名,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问卷256份,其中男生133名,女生123名,回收率占85.3%。
1.2.2 文献阅读: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论文近期16篇,为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
1.2.3 数据统计:对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和对比分析研究。
1.2.4 逻辑分析:用专业知识对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1.2.5 访谈:通过对部分学生访谈,分析存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健康认知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有87.6%的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其中认为“没病就是健康”的占63.2%,“能吃能喝就是健康”的占19.6%,“精神愉快就是健康”的占4.8%。这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健康观念还相当陈旧落后。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了新的定义与解释,大致概括为:“身体、精神、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在良好的状态。”为此要改变学生现有的片面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和施以体育教育的影响力,促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 对影响健康因素的认知调查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文章针对科技学校学生对影响人体健康的六方面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缺乏体育锻炼、缺乏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学习压力大难以适应、吸烟酗酒、生病、不合理膳食等。具体见表2。
表2 科技学校学生对影响健康因素的认知
从表中可以看出影响科技学校学生人体健康的六个因素中:缺乏体育锻炼的占73.8%排在首位;缺乏充足睡眠和休息的占69.1%排第二;学习压力大难以适应的占66.4%排在第三;吸烟酗酒占64.5%排在第四;生病占60.5%排在第五;不合理膳食占54.3%排在第六。调查结果表明,科技学校学生大多数把“缺乏体育锻炼”作为影响健康的因素列在第一位,也深刻认识到了体育锻炼对健康自身的重要性,但因面临学业竞争压力大、家长期望值过高、学习任务繁重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自拔。而学校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体育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学生不自觉的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扭曲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和行为,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
但是从调查中我们还清楚地看到学生对不合理膳食对健康的影响认知还很缺乏。要知道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对健康的影响也是十分关键的。中学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加之学习的压力,如不重视平衡膳食就会影响健康。在对损害健康因素的认知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培养其养成良好健康行为习惯,促进健康,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有资料显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1)每天有规律的三餐;(2)每天按时吃早餐;(3)每周三次适量运动;(4)不抽烟;(5)不喝或少喝酒;(6)保持适当体重;(7)保持适当睡眠;(8)情绪稳定。
2.3 生活习惯状况
表3 科技学校学生生活习惯
从表3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能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习性。从睡眠时间上看,大多数学生能保证睡眠时间有7-8小时之间,但也有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睡眠时间不足,大脑皮层得不到充分的休整易于疲劳,注意力易分散导致精神上萎靡不振,记忆力差,学习、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同时,体力严重不足。加上这些学生平时缺乏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导致疾病的产生。
从表3中还显示,有10.6%的学生不按时吃早餐,有6.3%的学生基本有不吃早餐的习惯。通常按时吃早餐的人们可以防止低血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低血糖严重者可导致昏倒。常言道:“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早餐是人们一天营养摄取的开始,是人们一天的体力活动能量供给所需。而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早餐对学生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学校应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合理安排早餐。
从表3中还可以看到有1.2%的男生吸烟,1.6%的学生经常喝酒,部分女生也加入了喝酒的行列,经常喝酒的女生有多于男生的趋势。通过访谈部分学生,从中了解到这部分学生吸烟、饮酒习惯主要源于错误的认识和不良的环境所造成的。认为烟与酒能解愁、提神、交友、气派等,而实际所产生的效应恰恰相反。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非常重要。那么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就应该从小培养起,从自我做起。中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自我控制养成外,家长和师长也要担负起监督、引导的重要责任。而良好的环境更为重要。为此学校应加强组织与管理,建章立制,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2.4 参加体育锻炼状况
2.4.1 周锻炼次数及锻炼时间
科技学校学生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见表4。
表4 科技学校学生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 (分钟)
从运动健身的角度来看,合理的运动时间是每周运动3~4次,每次适量的运动时间为30-60min,适宜心率=(220-年龄)X60% ~80%。
从表4可以看出,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学生占12.9%,而且男生大大超过女生,每周锻炼3-4次,也是男生明显多于女生,男生占48.1%,女生为27.6%。而大多数女生每周选择锻炼1=2次,不定期或偶尔参与体育锻炼也有部分学生。从每次锻炼的时间上看,男生多于女生,而女生大多采用短时间的锻炼方式并且以不大汗淋漓为主和较注重外表。这表明大多数女学生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为此,加强教育,改变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力推广和开展男女同场竞技协作的运动项目,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育运动基础的体育锻炼之所需,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体育运动锻炼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内容,增强其体育锻炼意识。当然,并不是盲目的不限次数与时间的不合理锻炼,而是提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2.4.2 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和项目
表5 科技学校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
从表5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三大球是最喜爱的运项目,其次是跑步、游泳、小球类、跳绳等项活动。由于男女生的性别、兴趣爱好和体能的差别,参加三大球项目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参加跑步、健美操、跳绳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
在调查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1)学习忙,无时间;(2)缺乏场地器材;(3)缺乏技术指导;(4)惰性大,不愿意参加;(5)没有兴趣。这种种因素说明现在的学校还应该增加场地器材的设置和添购,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锻炼,同时增加师资投入和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及体育习惯的培养。
2.4.3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表6 体育锻炼的目的
从表6看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排在前五位的是:增强体质占68.4%;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占61.3%,爱好、兴趣的占59.1%,丰富业余生活的占39.1%,消遣娱乐的占33.6%。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大多数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着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健康。同时也表明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体育运动具有“强体魄,调情感,强意志,增知识”之功效。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在行为上滞后于意识现象出现。为此应加强正确教育与引导,排除干扰,创造条件,组织和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项目,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现今中学生对健康概念都有着较正确的认识,生活方式较合理,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错误的认识,造成了不良习性。如吸烟、酗酒等。
3.1.2 调查结果表明科技学校学生由于存在一定的主客观原因,如学习压力、场地器材、锻炼气氛等,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之间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和背离。
3.2 建议
3.2.1 建议学校等有关部门重视学生的健康状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2.2 加大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全面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同时,着重培养其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工作和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与健康素养,改变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
3.2.3 建议家长重视、监督和引导学生,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每天有规律的三餐,按时吃早餐,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偏食,不挑食,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等。
3.2.4 加强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健康意识,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建章立制,加强组织与管理工作,做好保障供给必要的体育设施,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促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1]李祥等.学校健康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5.
[2]陆召军,李君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
[3]姜德昆.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2008,5(1):108-109.
[4]崔树林.“终身体育"阶段划分及分析[J].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体育部,2008,15(5):55-57.
[5]王萍,孙旭林.论终身体育观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培养和形成[J].文化教育,2008,37(3):157-158.
[6]李晓冬,程新华.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之我见[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2):66-67.
[7]郑文清.篮球兴趣培养是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15(2):51-52.
[8]田军.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能力培养新模式[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