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矩形坯三角区裂纹的成因与控制

2013-08-05肖鹏程刘建敏刘增勋朱立光

关键词:坯壳柱状晶三角区

肖鹏程,刘建敏,刘增勋,朱立光

(1.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唐山063009;2.中钢集团石家庄设计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在生产Q235钢种矩形坯时,铸坯出现了大量的三角区裂纹,同时伴随有窄面凹陷、宽面鼓肚等形状缺陷,严重影响了轧材质量。本文结合现场生产实际情况,通过低倍检验和数值模拟,对矩形坯三角区裂纹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优化二冷配水制度,消除铸坯三角区裂纹。连铸工艺参数:连铸机弧形半径8 m,采用抛物线连续锥度结晶器,结晶器长度900 mm。铸坯断面150 mm×350 mm,浇注温度1550 ℃,拉速1.0 ~1.5 m/min。

1 三角区裂纹位置与形貌特征

三角区是指铸坯横截面上由宽、窄面柱状枝晶前端相遇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该区域内的窄面柱状枝晶的晶间裂纹被称为三角区裂纹。按裂纹位置和形式,三角区裂纹有四种类型[1],如图1所示:Ⅰ型是最常见的三角区中间裂纹,出现在三角区中心位置;Ⅱ型是网状三角区裂纹;Ⅲ型是角部三角区裂纹,多发生在三角区角部;Ⅳ型是不规则三角区裂纹,常与形状缺陷伴随出现。该厂矩形坯横截面的低倍组织和三角区裂纹形貌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三角区裂纹主要产生在三角区厚度中心位置,属于第一种类型裂纹。

图2表明,三角区裂纹最大长度约30 mm,裂纹起始位置距窄面17 mm左右。一般认为,铸坯内裂纹产生于凝固前沿的脆性区。利用建立的有限元传热分析模型,对生产工艺条件下矩形坯的凝固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三角区裂纹在距弯月面1.13~5.51 m范围内形成。

当矩形坯四面冷却均匀时,三角区内柱状晶生长应与宽面柱状晶生长速度保持一致。完全凝固后,三角区顶角应为直角,其顶点与宽面和窄面距离相等。如果窄面冷却速度比宽面快,窄面柱状晶生长速度大于宽面,三角区顶角将变为锐角,顶点远离窄面。由图2可知,此矩形坯三角区顶角呈锐角,顶点与窄面和宽面的距离分别为87 mm和75 mm。可以认为,在二冷区内铸坯窄面冷却速度较高。同时,在矩形坯窄面的中心区域,出现了整体凹陷现象,最大凹陷深度约5mm。通常认为[2],窄面冷却强度过大是引起窄面凹陷主要因素之一。连铸机仅在足辊和一段区域布置窄面喷嘴,二段以下区域为空冷。窄面上部过分强冷使铸坯表面温度下降,进入下部空冷区后,表面将形成较大回温,引起三角区内拉应力。

在矩形坯内外弧的两个宽面,都出现了明显的鼓肚,最大鼓肚量为11 mm。通常认为,铸坯鼓肚程度取决于坯壳厚度和夹辊的辊间距。现场生产表明,随着拉速增加,铸坯宽面鼓肚现象也更加严重。连铸机辊间距无法调整,可以认为引起矩形坯宽面鼓肚的主要因素是宽面冷却强度较小,导致坯壳生长缓慢,坯壳温度高、刚度下降,在钢水静压力作用下形成鼓肚。

铸坯宽面鼓肚引起角部转动,使较冷窄面向内变形,形成凹陷[3]。同时,窄面变形在三角区内引起平行于窄面的拉应力,与三角区内柱状晶生长方向相垂直。柱状晶间结合力较差,在拉应力作用下断裂,沿柱状晶方向形成三角区裂纹。可以认为,在二冷区内存在窄面过分强冷和宽面冷却不足现象,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矩形坯形成三角区裂纹。

2 三角区裂纹影响因素

2.1 钢水成分

2.1.1 碳含量

Q235碳含量内控成分为0.14% ~0.20%,凝固时两相区内将发生包晶反应,伴随着明显体积收缩[4]。与包晶钢(0.08% ~0.15%C)相比,Q235包晶反应出现在固相率较低区域;而且,完全凝固后,δ-Fe向γ-Fe转变量很小。在弯月面附近形成初生坯壳时,大部分包晶反应已经提前完成;在初生坯壳形成后,凝固收缩对坯壳变形影响也大幅下降。因此,Q235表面纵裂纹发生率低于包晶钢。但是,由于包晶反应大部分发生在两相区的脆性区内,凝固收缩将加大铸坯内裂倾向。

同时,Q235钢两相区相对较宽,枝晶间偏析较大推迟凝固,有效坯壳厚度降低,容易发生鼓肚。同时,凝固偏析导致枝晶脆性增加,结合强度下降,进一步加大了铸坯内裂倾向。当鼓肚变形超出一定限度(0.2%~0.4%)时,将导致铸坯撕裂,形成三角区裂纹[5]。

2.1.2 锰硫比

固态钢中硫溶解度低,S与Fe结合形成低熔点FeS,以I类硫化物夹杂形式分布于晶界处,引起晶界脆性。S含量过高导致钢的强度、延展性降低,容易造成铸坯开裂。提高锰硫比,使Mn与S结合形成高熔点MnS,避免FeS析出,增加了晶间强度[6]。生产实践表明,当锰硫比大于25时,出现三角区裂纹的几率明显减小。但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钢水Mn含量普遍按中下限控制,S热脆危害将比较突出。

2.2 钢水过热度

浇注温度对三角区裂纹的影响如图3所示。图3(a)和(b)分别显示浇注温度为1567℃和1542℃时,铸坯内三角区裂纹状态。由图可知,随着浇注温度升高,三角区裂纹也相应加重。首先,钢水高过热度延长了液芯中过热区长度,不利于游离枝晶残存,柱状晶发达,三角区内更容易产生裂纹[7]。其次,高过热度钢水加剧坯壳冲刷、延迟凝固,使坯壳减薄和液芯延长,导致宽面鼓肚量增加,铸坯三角区裂纹进一步扩展。

图3 过热度对三角区裂纹的影响

2.3 拉速

随着拉速提高,坯壳厚度下降、坯壳温度上升,坯壳刚度降低使铸坯更容易产生鼓肚。由于连铸机二冷区较短,提高拉速使液芯延长,凝固末端超出二冷喷水区范围。空冷区冷却强度低,铸坯表面回温降低了坯壳强度;同时,空冷区辊间距较大,更高的钢水静压力加重了凝固末端的坯壳鼓肚,使三角区裂纹进一步延展。

拉速变换过于频繁将影响铸坯传热效果,造成铸坯温度分布波动,使铸坯容易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裂纹。首钢迁钢通过优化工艺,大力提高恒拉速率,铸坯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8]。

2.4 辊间距及开口度

二冷夹辊的辊间距对铸坯鼓肚影响非常显著。连铸机设计拉速低,辊间距较大。随着拉速提高,辊间距过大的影响也明显。由于长时间高温运行,尤其是下部空冷区缺乏有效水冷,夹辊及轴承容易变形,加大了夹辊开口度。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二冷区各部位辊缝大小,保证开口度及对中性满足工艺要求。既要防止浇注过程中出现鼓肚,又要防止过度挤压铸坯造成铸坯内部应力过大,减少铸坯三角区裂纹的倾向。济钢三炼钢厂经验表明[9],开口度和弧度偏差值分别控制在0.5 mm和1 mm内,可以有效减少三角区裂纹。

2.5 二冷喷嘴性能

采用二冷喷嘴测试系统,对连铸机的喷嘴进行综合分析,测定喷嘴的水流密度分布、水流量和喷射角度等冷态性能参数。图4显示了足辊区12580喷嘴水流密度分布状态。由图可知,该喷嘴中间水量过大,而两侧水量较小。在宽面内外弧采用两个喷嘴并排布置,水流在宽面形成叠加,叠加后的水流密度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在宽面中间区域平均水量为30 L·m-2·s-1,而距角部50 mm范围内水流密度下降到15 L·m-2·s-1以下。偏离角部区域冷却不足,将导致宽面靠近角部区域坯壳过薄、刚度下降,在钢水静压力的作用下,造成宽面整体鼓肚,引发铸坯三角区裂纹。由图2可见,宽面鼓肚起始位置距角部30 mm左右,这与宽面水流密度分布情况基本吻合。

2.6 二冷配水制度

以喷嘴测试结果、现有二冷区喷嘴和夹辊布置为边界条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铸坯进行传热分析。在原有冷却制度下,比水量为1.06 L/kg,铸坯宽面和窄面中心温度分布图6所示。

图6 优化前表面中心温度分布

由图可知,在二冷区铸坯表面存在三个明显的回温区。其中A区和B区为足辊区、二冷一段和二冷二段的衔接区域,原冷却工艺中均未布置喷嘴,C区为空冷区。其中,A区、B区和C区最大回温分布为494℃、182℃和471℃。坯壳温度回升将引起坯壳刚度下降、生长延缓,导致鼓肚变形量增加。同时,铸坯表面回温在凝固前沿产生拉应力,加重铸坯内部裂纹。由图2可以看出,三角区裂纹起始位置距窄边约17 mm。传热分析表明,裂纹起始位置与足辊区出口处高温脆性区基本一致。

3 改进措施与效果

为了消除矩形坯三角区裂纹,对转炉和连铸生产工艺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降低出钢温度,改善钢水调度管理,把钢水过热度控制在20~40℃;加强脱硫改善钢水质量;严格夹辊维护和二冷喷嘴检查。根据传热分析和喷嘴测试结果,对连铸二冷工艺制度进行优化:

(1)在各段衔接区域,内外弧分别增设两个喷嘴,A区窄面布置一个喷嘴;空冷区增设第三喷淋段,减少各段衔接区域回温。

(2)更换喷嘴型号,足辊区窄面喷水减小30%,二冷一段窄面喷水减小25%,降低窄面的冷却强度。

(3)比水量提高到1.4 L/kg;足辊区与二冷一、二、三段水量之比调整为27:32:7:2。

二冷工艺优化后宽面、窄面中心温度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优化后A区、B区和C区最大回温分别降低到275℃、146℃和205℃。

图7 优化后窄面中心温度分布

优化后的铸坯低倍组织如图8所示。通过工艺优化,基本消除了铸坯宽面鼓肚和窄面凹陷,三角区裂纹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图8 优化后铸坯低倍组织形貌

4 结论

矩形坯宽面冷却较弱和窄面冷却过强导致铸坯宽面鼓肚和窄面凹陷,是产生三角区裂纹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喷嘴型式和布置方式,优化二次冷却制度;合理控制钢水成分与过热度、保持合适的浇注速度和恒速拉钢;加强辊间距及开口度检修,基本控制了宽面鼓肚、窄面凹陷和三角区裂纹。

[1] 何宇明.连铸坯三角区裂纹的形成与防止[J].炼钢,1997.13(5):35-39.

[2] 周世锋.板坯三角区裂纹分析与控制[J].连铸,2005(6):33-34.

[3] 曾全胜,蒋云云,隋然.连铸钢板坯凝固壳横截面变形与内部裂纹的关系[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6):290-294.

[4] 刘亮,张彬.包晶钢纵裂成因分析及工艺控制[J].连铸,2011(2):8-11.

[5] 罗秉臣,孟令忠.连铸板坯坯壳鼓肚变形量的有限元分析[J].重型机械,1995(6):33-37.

[6] 刘安民.酒钢板坯缺陷原因分析及控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7] 王建伟,张涛,干明,等.迁钢板坯恒拉速技术应用与实践[J].中国冶金,2012(9):26-33.

[8] 张辉.板坯三角区裂纹的成因分析与控制.天津冶金[J].2008.(2):24-25.

[9] 修立策.连铸板坯三角区裂纹成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国冶金,2007(3):59-62.

猜你喜欢

坯壳柱状晶三角区
GCr15SiMn钢超大圆坯凝固过程传热研究
高速连铸结晶器内凝固传热行为及其均匀性控制
地震时是躲是逃?
京津雄三角区高速路网智能车路监控策略探讨
正确对待黄金三角区防病又保健
对流扩散-多相相变体系内柱状晶/等轴晶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
PtCo23.2永磁合金加工开裂原因分析
消防射水对导线二次短路熔痕的影响分析
连铸圆坯结晶器锥度优化设计研究
小方坯连铸结晶器内热力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