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乳品产业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研究

2013-08-05潘斌罗艺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11期
关键词:乳品内蒙古产业链

潘斌罗艺

一、内蒙古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现状

内蒙古地区地处北纬45度左右,从地理位置、气候和资源方面来看,处在天然的畜牧带上,对发展畜牧经济来说具有非常优越的独特条件。这里产出的牛羊肉、牛奶,口感好、品质优;从全球来看,产绒山羊主要分布在北纬35度到55度、东经5度到120度的区域,内蒙古恰好在这个区域内,是国内和国际上白山羊绒的主要产地;另外,内蒙古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300-500mm,且主要集中在一年中的7-9月份,加之夜间气候干燥,风力较大,农作物病害较轻,这使得内蒙古地区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乳品、肉类、羊绒、马铃薯从“十五”开始就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产业,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全国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此外,内蒙古河套平原出产的番茄,以红色素含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单产高,病虫害少,霉菌少等优势闻名世界,是继新疆之后国内第二大番茄及番茄制品产区。这些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结合传统工艺和世界先进技术,生产出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特有产品。

二、内蒙古乳品产业链现状

乳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内蒙古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内蒙古乳业一直保持了较强的发展动力,奶牛饲养量和乳制品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前列,逐步形成了丰富的乳制品生产基地。奶牛养殖专业户达5万多户,生产鲜奶超万吨的旗县达19个,大小乳制品龙头企业109家。乳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丰富城乡市场供给、改善群众饮食、优化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纵向关系视角来看,乳品产业链条相对比较清晰,由原料的生产到乳品加工企业再到市场渠道最终是消费者。图1描述了目前内蒙古乳品产业链的组织结构体系。

图1 乳品产业链组织结构图

(一)原奶生产环节

乳业是内蒙古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乳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内蒙古乳品产量达325.67万吨,增长率为7.77%,占全国总产量的12.8%,继续位居全国首位。内蒙古约有奶农80万户、奶牛250万头,奶牛饲养量和乳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首位。内蒙古乳业产业化组织关系如表1所示。

(二)乳品加工

乳品产业链中乳品加工环节主要是由有自己品牌的乳品企业来完成的,乳品企业往往同时具有加工和销售两个环节。内蒙古自治区乳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截至2012年底,内蒙古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牛奶加工企业达118个,年加工鲜奶76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36亿元。这些企业带动农牧户约60万户、农牧民近200万人。其中,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加工鲜奶各300万吨,发放奶款近100亿元。内蒙古众多知名的区级重点龙头企业在乳品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连接奶农和市场的主要载体,更是现阶段乳品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三)乳品销售

乳品要经过渠道才能完成销售的职能,乳品营销渠道是产品从生产经营者转移到消费者和用户所经过的通道和途径。根据乳品生产企业与渠道商的产权关系,乳品营销渠道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如表2所示)。

表1 内蒙古乳业产业化组织模式

表2 乳品营销渠道模式

三、内蒙古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

以农畜牧生产为基础的内蒙古特色产业已经具有了较完整、较紧密的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三大功能相互协作,各环节衔接紧密,每个组成环节都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畜牧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内蒙古还有很多产业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产业链价值提升功能无法有效实现

内蒙古目前大多数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呈现“短而细、上粗下细”的畸形结构,严重影响了产业链价值提升。从产业链功能来看,难以实现各利益主体及各环节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也无法降低交易成本;从产业链长度来看,在产业链的前向和后向延伸不足,这导致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和能力都较低,无法真正实现价值增值;从产业链宽度来看,各环节及农产品功能没有得到有效扩充,提高综合利用率较低。

(二)产业链各环节联系仍缺乏紧密

内蒙古农畜牧生产主要是提供初级农产品,且基本上都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没有形成直接以其为原材料的加工产业群式的规模经济。而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生产的前期和后期辅助环节脱离现象比较严重,直接表现为农产品生产这一中间环节被孤立出来,造成了广大农牧民不能广泛参与其他两个环节,为农牧民持续增收制造了障碍,也不利于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迅速推广及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价值的迅速实现。

(三)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衔接仍缺乏紧密,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严重,就造成生产与需求的不匹配。加之资金短缺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农牧业科技投入较少科技水平较低,从而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因此,内蒙古特色农产品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应有的创新机制,导致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四、内蒙古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优化整合的对策以及建议

目前,内蒙古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构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农民并未成为产业链的主体。因此,对农户开放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让农民(不仅仅是农产品)进入产业链的各环节,才能使农民从农产品深加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增强农民的积极性。根据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优化的实际,内蒙古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优化的主要实现路径应从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提升和产业链整合着手。

(一)以农户家庭为微观经营主体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

产业链中产品的最终价值同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同步发展。内蒙古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应是后续产业环节,即农产品加工的增加和以增生扩张追加收益的过程。要实现内蒙古产业链产加销环节的紧密衔接,就应推动特色农产品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的推广以及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同时,不断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和产业链延伸的带动作用,通过特色农产品产后环节的开发,扩张其价值和效益,发展各具特色、增值空间大、能创造较多就业机会的产后环节。

(二)以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整合

产业链之间的衔接、合作和协调是内蒙古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整合的方向,应根据社会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以产业链中微观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和伙伴关系为基础,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合作,在产业链之间进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协调各产业链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此实现协同效应和聚合质量;同时,通过加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互动、互补和互助,来带动内蒙古区域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并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从而推动内蒙古经济发展过程中基础性支柱产业的形成。

(三)以产业链虚拟一体化为宏观组织形式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提升

根据内蒙古农畜牧业发展的实际,加快相关产业基地的建设,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积极鼓励各环节中小涉农企业采取“强强联合”、“强弱联合”的形式,构建优化的产业链重点产业集群,以此促进强势企业的内涵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弱势涉农企业在产业链细化分工中的定位和实现产业升级;积极依托合理的组织模式和相应的制度,通过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全面提升产业链作为资源转换器的效能和效率。

[1]刘金山.市场协调农业产业链的一种探索[J],上海经济研究,2002(3):32-36.

[2]侯淑霞,钟敏,潘斌.纵向组织关系与营销渠道---基于乳品产业的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12月.

[3]王祥瑞.产业链过窄过短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J],农业经济,2002(9):28-29.

猜你喜欢

乳品内蒙古产业链
《自由》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筑牢产业链安全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可爱的内蒙古
乳品检测中的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