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013-08-04周珺车裕斌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标准值社会化浙江省

周珺,车裕斌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浙江金华32100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在人多地少、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背景下,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路径。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近年来各类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带来新的机遇。新时期,为了有序推进各地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正确判断各地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状况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不同区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由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的各类服务的总称。各类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组织机构及其提供的所有服务活动构成一个区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服务内容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产前服务、产中服务和产后服务。产前服务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耕地土壤改良,土地翻耕、平整,种子种苗供应等;产中服务包括机械化育、插秧,化肥农药投入,农机购置与维修,病虫害防治,标准化技术推广,农作物收割、采摘等;产后服务包括农产品包装、贮藏,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此外还包括资金信贷,农业保险,以及市场信息、气象信息、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信息服务。按照服务供给组织的差异,通常区分为政府服务、村集体及合作组织服务、市场化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根本目标是使得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把一部分不适合自己完成的生产环节交给专门的服务组织或个人去完成,以提高营运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整体竞争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形式同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府的农业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目前世界上共有三种典型的农业社会服务发展类型。一是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二是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农协导向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三是以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政府导向性农业社会化服务。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择的原则

为了使评价的结果全面、客观,在选择评价指标时遵行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综合性原则,即选取的指标应尽可能体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因素,尽可能多地评价反映被评价问题的各个侧面,力求做到全面系统;二是导向性原则,即设立的各项指标既要反映目前特征,又要结合农村服务业发展趋势,既要保持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的稳定性,又重视指标参数的适应性,指标体系中引入前瞻性和趋向性的指标;三是可操作性原则,一方面要求指标简单明了,保证指标含义清晰,涉及统计范围明确;另一方面要求尽量选取现有统计资料中公认的指标,方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二)指标体系构建

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参考有关学者的研究,结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总体指标,反映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总体水平,包括6项分类指标。

第二层次,分类指标,从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生产资料与农产品流通加工服务、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科技与信息服务、农村经营管理服务、农业保障支持服务6个方面考察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水平。之所以将农业科技服务同农业信息服务纳入同一个分类指标,是因为科技成果通常要转化成信息的形式来推广。

第三层次,群体指标,是衡量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的具体指标,一共设有21项群体指标。

由此形成的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评价方法与步骤

(一)确立指标的标准值

标准值法是在对个体指标在比较分析基础上,找到一个较为合适的标准值。通过将实现值与标准值比较,可以看出这一指标目前所处的水平。如果某项指标达到了标准值,可以视为该指标值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本文主要依据相关的国家发展规划和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结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并参照国外发展的经验值和以往一些学者的研究,综合确立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各指标的标准值见表1。

(二)确定指标的权重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可以参考的资料不多,本文运用德菲尔法,请有关专家对各项指标赋予权重,先对6项分类指标评定权重,再对各分类指标下的群体指标的重要性分别给定权重。各层级指标的权重见表1。

(三)建立评价模型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的设置,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总体评价模型:

其中Z表示总体指标的值,wi为第i个分类指标的权重,Zi表示第 i个分类指标的值,i=1,2,...n,n 为指标体系中分类指标的总个数。

其中wj为第i个分类指标中第j个群体指标的权重,Zj表示第 i个分类指标中第j个群体指标的值,j=1,2,...m,m为第i个分类指标中群体指标的个数 。

其中Xj表示各项群体指标的实现值,X—j表示各群体的标准值。当Xj>X—j,给定Xj=X—j,使Zj的值不超过1,当Xj<0,给定Xj=0,使Zj的值不为负数。因此取值范围为 0≤Zj≤1。

表1农业社会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目标与权重

(四)评价等级划分

通过以上模型可以计算出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总体指标值Z,Z在[0,1]范围内取值,如果赋予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的满分为100分,则可相应计算出当前浙江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总体得分。按照总体得分划分,可以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得分在[0,45]为起步阶段;[45,75]为快速发展阶段;[75,90]为逐步完善阶段;[90,100]为全面实现阶段。

三、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综合评价

运用上述模型测算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测算表

四、结论与建议

浙江省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测算总体得分为53.17分,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分类指标的得分与其权重赋予的分值比较,可以看出农业经营管理服务、农业保障支持服务的得分相对较低。例如,农业保障支持服务分类指标的权重分数为13,而实现值得分为6.56分,其发展程度低于总体水平,因此是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从21项具体指标来看,相对得分最低的前5个指标依次是:农业保险密度、农业科技投入比重、农业金融服务水平、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比率、农户参加农业培训比率,可以反映在农业金融保险领域的服务发展相对空白,农业科技投入的比例低,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还有待提高。针对上述不足与问题,建议如下:

1.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在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和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的基础上,有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2.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建立健全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继续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利用现代科技更好的服务农业。

3.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服务能力与水平。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大土地流转服务,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专项补贴,引导合作社规范化、组织化经营从而提高专业合作的服务、带动能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

4.大力发展农业金融保险服务。着力发展农业领域的金融服务,解决农业投资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急需的资金,提高农业生产和运营能力。着力发展农业保险服务,提供多种保险品种,加大政策性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1]闻海燕.浙江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21(123):41 ~42.

[2]禢燕庆,赵亮.浙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与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12,(10).

[3]张颖熙.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C].现代服务业发展国际论坛,2009.317 ~325.

[4]辛岭,将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47.

[5]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省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标准值社会化浙江省
《初心》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浅析风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与监控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