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答疑的功能及原则初探

2013-08-0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315101杨建标

地理教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气压道路师生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315101) 杨建标

答疑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高三备考阶段,答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有些教师在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导致答疑的效率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形式比较单一。答疑时教师直接给学生一个答案,然后简单分析一下原因,有时连原因也没有给学生分析,或者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二是学生的思维常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只管自己说,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情境中来,学生听了教师的解答,貌似听懂了(也许此时真的是听懂了,但学生没有独立深入的思考),结果过了几天又忘了。这样的答疑,最终是无效或者低效。上述情形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其实,答疑有其自身独特的功能。教师给学生一次成功的答疑,笔者以为不仅具有矫正纠错、归纳小结、深化拓展等功能,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答疑的功能分析

这里所说的“答疑”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问进行一对一个别辅导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已学的地理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完善和深化等作用,具有矫正纠错、归纳小结、深化拓展等功能。

1. 矫正纠错功能

矫正纠错功能是答疑最核心的功能。它使学生明确正确的答案以及之所以成为问题或疑问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清楚自己问题的根源,从而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 归纳小结功能

给学生答疑,不能只停留在矫正纠错功能,即不能止步于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及原因,而要通过答疑,将所用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与小结,将相关的地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进一步运用知识打下基础。

3. 深化拓展功能

给学生答疑不仅要讲解知识点,更应剖析问题的本质;不仅要讲解常规的解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深化拓展,构建思维模式或解题模式。在答疑过程中,要让学生发现自身思维过程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思维过程,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并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提高答疑效率的原则探析

对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依据教育心理学与高中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笔者以为应当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条课堂教学中所倡导的原则在答疑时同样适用。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最后答案。而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分解为几个小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便于学生解答,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这样能使答疑效果达到最优化。

2. 互动性原则

教师给学生答疑的过程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其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答疑的过程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居高临下地向学生讲解如何做,而是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是学生问,老师答;也可以是老师问,学生答。师生互动,不仅使答疑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融洽了师生关系。

3. 自主性原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只有当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到自己知识结构体系中。而事实上有不少教师在给学生答疑时,却忽视了这一点,把答疑的过程变成了一种简单的传输过程,其结果是教师答疑了多次,学生考试时仍然不会解答或者不会迁移。笔者通过研究与实践,发现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能有效提高答疑的效率。

(1)教师故意将学生的思维盲区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内省。学生之所以向老师提出疑问,可以肯定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理解或对地理知识不会运用。教师有意将学生的思维盲区呈现出来,从而引发学生深思,引发师生之间多向交流与探讨,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升华,从而提高答疑的效率。

案例l:

读图,回答1~2题。

1.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气压高于①地

B.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2. 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a地风向为西北风 B. c地风向为西南风

C. b为阴雨天气 D. d为下沉气流

面对这个题目,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笔者揣摩可能是对热力环流没有真正地理解。答疑时,笔者先请学生画一幅“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的等压面示意图(如上图),并故意带着困惑的语气问:“从图中你是不是看到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从低压流向高压?是不是你把图画错了?”笔者故意将学生的思维误区或盲区呈现出来。语音刚落,这位同学马上又看了一遍自己所画的图,“老师,图没有画错啊!”通过短暂的思考和老师的提醒,学生明白了图中“高低”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进行比较,而不是近地面与高空进行比较,在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总是比高空要高。教师进一步启发“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在什么情况下会比较大?”,学生思考之后得出结论:近地面气压越高,高空气压越低,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就会越大。学生将图a、图b结合起来看,最终恍然大悟,由衷地发出了笑声。

(2)转变问题角度,引发自主思维。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真正成为其内在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在答疑时经常转变设问角度,将问题有意抛给学生,引发学生自主思维,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

案例2: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见下图)。读下图,完成3~5题。

3. 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 80 m B. 110 m C. 170 m D. 220 m

4.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 道路①为直线

B. 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 道路③最长

D. 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5. 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 道路③ B. 道路①

C. 道路①和② D. 道路②和③

解答这个题目,读懂上图是解题的关键。故笔者在答疑时把一系列的问题抛给对方:

(1)图中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含义?如果把图中的点(0,260)看作是甲地,那么乙地在哪里?请在图中标出。这个就能解决第3题。

(2)图中甲乙两地间的三条道路中,路程最长的是哪条?地势起伏最大的是哪条?最小呢?

(3)你认为甲乙两地间海拔最高点是否就是③道路中海拔最高点?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第4、5两个小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4)你还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以上述问题为纽带,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中,将知识、解题方法也慢慢地纳入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体系之中。

4. 民主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愉快、安全的环境中,思维才变得活跃,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生的神圣的好奇心好比一株脆弱的幼苗,它除了需要鼓励外,还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在给学生答疑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只是默默地、认真地听老师讲。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发言、言怕出错、害怕失败等心理,教师要努力创设开放、轻松、愉快、自由、安全的氛围,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空间,在活动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积极、平等和协作的关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在答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行为和结论,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予以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当然,给学生答疑,不是一定要等到学生来问问题了才进行,许多时候,教师可以主动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学生答疑。这也是民主性原则所倡导的。

5. 激励性原则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是师生之间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是新课标倡导的最重要理念之一。学生向老师提问题,往往是学生经过思考的,学生一般也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地理思维过程。在答疑时,学生都希望获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因此激励应贯穿答疑过程的始终。

(1)当学生拿着书本或资料向老师问问题时,老师要笑脸相迎。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简单还是难,我们先要肯定学生主动提问的好学精神,及时给予表扬。笔者能明显地从学生的眼神中捕捉到他们开心、兴奋、放松的情感。这样的“见面礼”,也为接下来高效地答疑营造了极好的氛围。

(2)在答疑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的发言,激励学生不断地积极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他们都希望被老师认可和欣赏,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亮点,鼓励学生。例如,有的同学成绩虽然一般,但是他们问问题特别主动,教师不能因为成绩差而说风凉话,而是要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在答疑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了创造性的新颖见解,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只有这样,才能在答疑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勤奋好学的愿望,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3)将平时好问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进行表扬,不断创造激励机会。有的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从心底里渴望得到肯定和鼓励,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答疑这个机会,因为这是一个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非常好的契机。笔者也发现受表扬的学生在课堂上就非常投入,上课听得特别认真,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鼓励带给他们强烈的激励作用!

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有很长路的要走,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答疑的功能与作用。在答疑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民主氛围为依托,以激励为手段,重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答疑的效能。

[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学与教的心理学(实验)》(第五版).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气压道路师生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看不见的气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麻辣师生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