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复习应该具备的五个意识
2013-08-02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221005王公月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221005) 王公月
地理新课程全国卷是目前使用省份较多的试卷,品味新课程地理全国卷,其主题式的命题视角、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区域素养的命题思想、注重基础的命题落点,以及注重思维品质考查的整体规划,既彰显了新课程的理念,又引领着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方向。针对新课程全国卷地理试题的命题特征,笔者认为2013年新课程全国卷的地理复习教学应该树立“主题意识”“能力意识”“区域意识”“基础意识”及“学生意识”等五个意识。
一、树立“主题意识”
新课程试卷具有特别突出的“从不同视角对一个主题进行设问”的命题特征。如2011年新课程全国卷36题,其命题背景是新加坡的水资源问题,试题以一段文字提供了某岛屿的人口、面积、地形、河流、经济发展等信息,用一幅区域示意图提供了其经纬网特征信息,用一幅统计图提供了气候资料信息,从而营造了“水资源”这一鲜明的主题,然后试题围绕这个主题,从水资源的形成原因及涉及的气候特征、水资源工程对水资源多少的影响、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等进行了多视角的设问。
这种命题特征提醒我们,复习教学应该树立“主题意识”。主题性实际上也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我们的复习教学可以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即将地理主干知识划分在不同的主题之内,通过对每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以扩大学生对同一主题的全面认识,减少考试时的“盲区”。此外,通过“主题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
具体做法是:
1. 确立复习主题,构建主题内涵网络,设计主题探究视角。
2. 围绕主题视角,选取典型试题,强化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
例1.“水资源”主题的复习教学
(1)构建“水资源”的主题知识网络(如图1)
图1
(2)对主题进行多视角的问题探究设计
如,针对“水资源”主题知识网络,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探究:为什么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作为评价水资源多少的主要标志?什么气候下水资源较少?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与气候有什么关系?水资源缺乏程度取决于哪些因素?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有哪些?等等。
(3)选取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
如,选取与水资源相关的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从做、评、析三个方面进行思维训练,在析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思维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地理思维的特征,明白地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例2.“工业”主题的复习教学
(1)构建“工业生产”的主题知识网络(如图2)
图2
(2)对主题进行多视角的问题探究设计
如,工业区位与工业类型的关系如何?如何分析某地的区位优势?工业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原因与影响如何分析?工业分散或集聚的原因与好处分别有哪些?等等。
(3)选取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
如,选取新课程全国卷2011年的1~2题进行练、评、析,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从文字材料提取信息的思维。思维导图见图3。
图3
需要提醒的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最起码可以对“地球”“地图”“气候”“河流”“工业”“农业”“城市”“人口”等主题进行探究式教学,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二、强化“能力意识”
注重“能力立意”,强调思维品质的考查,是新课程全国卷一个极显著的特征。
如,表1反映的必做试题能力结构。
表1
据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看,2、3、4、6、7、10等题的得分率很低,从能力结构看,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最差,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区域图中的信息提取和解读能力、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
试题及答题情况告诉我们,地理复习教学应该强化“能力立意”。我们的复习教学应该从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转移到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上来;从知识立意转移到能力立意上来。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环境,切实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
(1)复习选题应牢记“能力立意”的原则,根据主题需要选择能够体现四项综合能力要求的试题。
(2)复习评讲应突出试题的能力要求,归纳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最好展示经典试题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地理思维的特征。
(3)精选高考题进行“地理思维”的专项训练与评讲,以高考题为案例,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例1.对学生进行区域图像信息提取和解读的训练
如,2011天津卷4~5题,试题提供的是一幅区域示意图(见图4),我们在复习教学中,可以首先进行图像信息提取和解读的训练。方法是利用此图直接进行问题探究。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读图判断污染物主要来自什么地方?所示牧区为什么这样分布?经过师生间反复讨论、分析、归纳,最后形成如下的思维过程图(图5)。
图4
图5
这样的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读取图像信息的一般方式,建模成功。
例2.对学生进行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训练
如,将新课程全国卷37题作为典型例题,进行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训练,效果比较突出(题略)。其思维导图见图6。
图6
三、 突出“区域意识”
区域性是新课程卷的一个引领性的改革,也是高考试卷中分量逐年增大的部分,需要引起复习教学的重视。如,2012年新课程全国卷中,大小11幅图像,区域图就占了7幅。特别是得分率比较低的6、7题,就是典型的区域素养考查试题。
因此,我们的复习教学必须突出“区域意识”。突出“区域意识”需要注意摒弃“传统的区域复习方式”,探索新的区域地理复习方式。因为,新课程卷中,区域地理的考查已经不是传统上“死记硬背区域八股”的方式了,以区域图像为载体,在“区域环境中进行地理思维探究论证”已经成为新课程卷的显著特色。而且,从新课程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看,课程标准只要求通过对一个大洲、五个国家和六个地区的学习,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包括①从区域图像中提取信息的技能。②对区域图示信息归纳综合的技能。③描述区域图示规律的能力。④在区域图的基础上探究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
(1)放弃全面复习区域地理的思想与做法,采用以提升区域分析能力为核心的区域专题的形式复习。
(2)对于世界概况,主要强化海陆分布、经纬度位置等内容,而大洲与国家,则主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载体,并在此载体上进行以“地形、气候、自然带、洋流”等自然要素综合的训练,以及以“人口、城市、产业、交通”等人文要素综合的训练。
(3)对于中国地理,除进行必要的细致的概况复习外,分区的复习则需要借鉴世界地理的方式,以中国的区域提供信息,在其上进行“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训练。
(4)复习选题注意选取以“区域提供信息”的试题,训练学生从图中信息进行区域分析的能力,提升其区域地理素养。
例1.2012年新课程全国卷6-7题,提供了两幅地图(如图7),要求比较一月和七月甲乙两地的气温高低,并判断两地所处的位置,其解题过程最能说明区域地理复习的要旨。如图8。
图7
图8
四、坚定“基础意识”
从新课程卷来看,“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试卷的核心,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思维方法的运用却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所以,地理教学应该坚定“基础意识”,把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思维方法等作为复习教学的立足点。
具体做法是:
(1)根据考试说明,确立复习主题,根据课程标准确立复习范围和能力要求,再进行细致划分。即某一主题的复习包括哪些视角应该由课程标准要求来确定。如农业主题,在课程标准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运用这些因素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方面,而与这两个方面相关的知识点应该是“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体现。
(2)注意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细节复习。因为,主题式的命题,其视角一般比较细致,挖掘也比较深入,有些基本概念不清,就会影响思维判断。如,粮食总产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商品粮生产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各自的区位优势有哪些?再如汽车产业的生产,核心部件、一般部件、组装厂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区位因素的要求有什么不同等等。“主题式的命题”特别适合用“细节决定成败”说明。
(3)运用知识网络法进行基本知识的建构,被证明是效果比较突出的。如以“产业集聚”引发出相关知识,包括集聚的概念、原因、好处、实例等等。可以先让学生采用自主的网络建构的方法,进行思维发散联想,画网络结构图,然后师生一起进行订正、归纳、辨析等活动,实现目标的落实。
五、牢记“学生意识”
复习的成效用什么衡量?从新课程全国卷的要求看,笔者认为可以用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量”来判断。即从学生的能力成长状态来判断衡量复习效果。效率是指课堂上学生“记住了多少”“参与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而“思维量”则是看一节课,我们提供的复习材料是否有思维含量,学生的地理思维是否得到了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复习教学应该牢记“学生意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着眼,做好练、讲、评、析的工作。
此外,从有效教学来看,具备“学生意识”的复习教学课堂,应该从对学生的测量开始,即经过有效试题的测试,确定学生存在的问题,而后的教学才能有效。
上述五个意识与新课程全国卷的特点相对应,落实五个意识是提升复习教学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