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2013-08-02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39000岳红香

地理教学 2013年9期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39000) 岳红香

一、《考试说明》的功能定位

2013年的安徽省《考试说明》,是由安徽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监制完成;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2013年全国《考试大纲》和教育部颁发的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而编写的,也是在总结我省自行命题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中学课改的实际情况而编写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指导和规范本省全部科目高考自行命题。

《考试说明》的重要性是由高考的重要性决定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我国含金量最高、最为规范和严谨的考试,很多人把高考看成是改变命运的考试。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而《考试说明》又是对《考试大纲》命题内容的解说和诠释。2013年《考试说明》的地理部分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制定的,是地理学科高考自行命题的依据。

《考试说明》不仅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科学备考的依据,能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合理安排相关学科的毕业复习教学,避免备考的盲目性,减轻考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考试说明》地理部分对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文科综合卷地理部分的考试范围和要求作了具体说明,让广大师生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并选编了题型示例,有助于考生复习时对《考试大纲》的理解,对地理高考方向的把握。

二、研读《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包含六个方面内容:考试性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典型示例和附录。前四项主要为高考命题提供依据,后四项是考生复习要参考的依据。以下主要对2013年安徽省《考试说明》地理部分的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变化做具体分析。

1. 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地理高考命题注重考查能力,用新材料和新情境作为能力考查的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第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要求考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有用的文字或图形语言形式的定性、定量的信息,找出内在联系,形成综合性的信息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复习中,要训练考生善于从题目中获取各种有效地理信息,发掘隐含信息,并分析和整合信息,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

第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所有的地理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地理学科、自主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实质上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是对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

第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要求考生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

第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要求考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概念,探讨、评价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考试题从能力立意出发,“淡化知识的记忆和复述,强化知识的迁移和整合,关注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淡化单一知识点的个别考查,强化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考查,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淡化脱离具体情境的理论考查,强化联系特定区域的应用考查,关注社会现实和科学发展”。“三淡化”“三强化”和“三关注”,给高三的复习迎考指明了方向。在复习中,要加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重视探究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训练。

2. 考试范围、内容的变化

2013年《考试说明》的地理部分,较2012年的地理考试范围、内容有较大的变化:共删除八项,其中《必修2》两项、《必修3》一项、义务教育一项、《选修5》四项;增加4项,其中《中国地理》一项(中国农业)、《选修6》三项;前移了4项,“城市化”一项、“农业”两项、“全球定位系统”一项;后移一项,把“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移到《选修6》;语句调整6处,意图是为了表达更明了,避免重复。具体变化见下表。

课程模块 知识模块 增加、删除或移位内容要求自然地理(地理必修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该项提前了)人文地理(地理必修2)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必修3)删除“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提前“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提前“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删除“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移到选修)人口与城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删除“区域的含义”区域可持续发展 提前“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提前“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环境保护(选修6)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5)环境保护(选修6)删除“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共四项。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从必修2移来)新增“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新增“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新增“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世界地理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增加“类型与分布”删除“ 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与分布 删除“ 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及其水文特征(增加“水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关内容新增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删除“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删除“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改为“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我国主要河流、湖泊及其水文特征(增加“水文”)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如秦岭—淮河一线)(本句前后顺序变化)删除“不同尺度区域(如地区、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安徽乡土地理 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删除后半句)中国地理

3. 题型示例的变化

题型示例是高考试题设计的范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今年的题型示例选择题数量还是15题,但替换了7题,分别是例1、2、3、8、9、10、15;非选择题也还是12题,变化了5题,分别是例4、5、7、9、11。题型示例变化较大,新增的例题大多是2012年各地的高考题,对考查的知识点有较好的覆盖,都是反映较好的经典题,体现了高考考核要求,代表了命题的思路和难度,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科学备考

高三复习进入第二阶段,我们不能再按一轮复习那样全面撒网,要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把握高考方向,要以《考试说明》为复习指南,加强复习的针对性,保证复习的有效性。

复习中要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梳理,设好专题,整合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构建主干知识网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并用于教学中,强化能力训练。重点抓以下两方面。

1. 设好专题,整合知识内容, 梳理思维线索

历年高考的地理试题大多围绕学科主干知识选取素材设计问题,例如 :大气运动、水循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能源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自然灾害等,都重点突出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在有限的二轮复习时间里,应大胆取舍、突出主干、简化知识、加强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复习中要强调地理综合性的特点,重视地理模块内部的联系,更要重视地理各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渗透到区域地理中,在某个特定区域去认识研究其自然和人文特征,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整合。让学生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高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复习中要重视地理原理、规律的总结,构建思维模式(即思维建模)。

例如,常见“地理特征”类的思维模式;位置特征,半球、经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及其季节组合;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季节分配、雨季长短、年际变化;水文特征,水位、流量、汛期、落差与水能、含沙量、结冰期;水系特征,干支流、流程、流域、流向、补给方式和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城市化特征,水平、进程、起步、城市等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发展特征,发展水平、产业构成、空间结构、开放程度、发展状态。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理顺答题思路。

2. 解好例题,突出技能训练,掌握应试技巧

复习为了应试,这是非常明确的目标。应试技能需要训练,如何训练?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答案,熟悉高考答题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从中找出规律,抓好审题、解题和答题三个环节。

审题是应试第一关,“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审题时要关注、圈点关键词语,挖掘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

二是解题,解题是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思考答案的过程。解题的能力要求是处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与技能。解题的要领是展开联想、迁移知识、组合要点。

三是答题,答题是把解题中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或图象方法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术语,做到层次分明、表达完整、语言简炼,其能力指向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探讨地理问题。在二轮、三轮复习时应加强以上三个环节的训练。

总之,备考的广大师生都要深入钻研《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2013年《考试说明》地理部分,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特别是考试范围和内容的变化部分,尤其要关注新增加的内容。认真分析《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提升解题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 黄山书社, 2013.

[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 黄山书社, 2012.

[3]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