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著花犹吟歌 留得声名远近香:记原五台县委组织部长王先和
2013-08-01金俊贤杨建堂
金俊贤 杨建堂
(作者分别为五台县委组织部党建研究会副会长、五台县退休干部)
那是2012年11月1日,白雪皑皑的华北屋脊五台山下古城村哀声骤起,呜咽的唢呐声吹碎了人们的心扉,生他养他的山峰低下了它昂扬的头颅,孩时戏耍的滤厂虎古河也流出了潺潺的悲声。党的好干部王先和同志去世了。数百人的自愿送葬队伍里有着一张张熟悉的、挂满泪珠的脸。他一生出任行政与社会职务18次,撰写、编辑、发表文稿1100万字。他荣膺各级各类荣誉82件次,颁发的奖状、奖章、证书多达107件。
他走了,永远地走了。留下的是人们无限的思念和深切的缅怀。
仕途扬鞭:乐为艰辛苦奔忙
1930年,王先和出生在五台县耿镇红石头村一个民风古朴、古色古香的秀丽村庄。由于家境贫寒,1939年就辍学回家参加了革命工作,年仅10岁的他还是个孩子,就成为晋察冀边区大众剧社的一名儿童演员,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不断成长磨砺,长年奔波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第一线,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留在五台继续工作,全家迁居在台城镇古城村。1956年任县委组织部长,以“伯乐”的身份打开了组织工作新局面,长年奔波在建设社会主义第一线。曾三次召集全县576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试行推广“面对面培训、背对背选拔”的干部任用模式,先后有430余名工人、农民经他选拔走上区乡一级的领导岗位,这让五台县的组织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忻州地委曾在五台召开现场会,山西省委也在1958年7月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大会上对五台予以表彰,同年9月他出席了中央组织工作大会,并再次受到表彰。
1978年5月,他调任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不久被选为政协常委。当时,由于县工会是“文革”中的重灾区,只有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1间,还被储藏物占去一半,根本没有办公的地方,几名工作人员只好在别的部门“打游击”办公。怎么办?他首先抓总工会的党组建设,组织干部职工制订工会发展计划,在县财政、市工会的支持下,跑回资金10万元,一幢881平方米的办公楼建成了,俱乐部、图书室等活动场所也应有尽有。经过两年的努力,基层工会组织由原来的84个发展到216个,工会会员由原有的3789人发展到1.17万人。他亲自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全面建设和普及民主管理的决定》,报经县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后,以县委文件发给各级党委和基层工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全县的工会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1982年6月,忻州地委召开了“全区工会工作五台现场会”,表彰和推广了五台经验。同年7月,山西省总工会也召开了全省表彰大会,他在大会上专门介绍了五台的工作经验,五台县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全省先进总工会”。
文海畅游:挥毫泼墨写山河
王先和同志的夫人、原五台县检察院办公室主任刘焕文同志,珍藏着丈夫大量的手稿及发表的诗词、书画作品。她丈夫幼时就爱好书法与写作,上高小时师从王嘉谟老师,专攻王羲之书法,因而自成一体。他运笔富于变化,却没有雕饰,笔画农纤折中,超逸优游,有一种特有的风韵。由于运笔达到了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境界,内心的情感就能自然流露于笔端,这与他性格直爽豪放有很大的关系。他摹写王羲之的《兰亭序》,点画之间让人感受到的是“思逸神超”“,达其性情、追其乐趣”的艺术境界。
他在诗词创作和书法写作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喜欢自创自书,将两者融为一体。在欢庆香港回归祖国之际,他以书法、诗词歌颂了党的“一国两制”及繁荣发展,挥笔写了《庆香港回归》。诗中“粤珠东侧深水港,世间向往极乐境”和“邓公巧对铁娘论,一国两制定乾坤”等佳句都广为流传。当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成,他在欣喜之下一气呵成“七绝”一首:《赞神奇“天路”》。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之际,他又及时创作“中华世博之光”诗词书法。当江泽民同志视察五台山,并题词给五台山名胜时,他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写了《五台山名胜》一诗,将红色景点、山河地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衷心赞美了汉藏两庙同聚一地而能融入祖国的一统河山。作品入编《五台山》专刊、忻州《三关新韵》一书,并收入北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书画艺术展精品集》,中国国际王羲之书画院也将《五台山名胜》书法作品评为3 A级金奖,并授予他本人“国际金奖艺术家”荣誉称号。
20多年来,他除参加书法活动,还撰写、编辑、发表文稿1100万字,重点参与了《中共五台县组织史资料》编写,计七个版本130万字和《五台工运史》编写,计2万余字。与夫人刘焕文同志一起,精心编写了历史人物单行资料754份,计40万字。还将抗日战争以来党、政、军主要领导人系列名录整理成典型材料,计上百万字,被《五台县当代人物志》全部采用,仅打印与往北京邮递就支付了5000余元,全部自费负担。2004年11月,人物志编辑部将他特聘为“特邀编辑”,为其夫妇赠送牌匾,致以谢意。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研究部研究员、少将、《五台县当代人物志》总编刘岩及副总编、大校韩海秀分别为他题诗“老树著花犹诗歌,留得声名万古香”和“功德无量,成果永存”。
球场驰骋:组织全国门球赛
五台县门球队创建于1987年,体育活动大都集中在县城。1994年,虽说离岗8年、却一直离而不休的王先和又出任五台县老年体育协会主席,目的是在全县大规模开展体育运动,普及老年体育组织,为走出佛国大地、面向全国奠定基础。一年的时间,就在全县340余个村分片建起了老年门球队,发展门球协会会员7600余人。用“村与村分赛、乡与乡联赛、县与县大赛”的办法选拔劲旅,走出了“济胜桥”,跨过了“牧马河”,终于冲出了“石岭关”,在全国老年人体育运动会上榜上有名。
1996年,他动员五台山五峰宾馆总经理李生祥创新走企业文体发展之路,投资5万元建起了6个标准化门球场。同年6月1日,首届“五台山杯”全国门球邀请赛在五台山五峰宾馆隆重开幕,他担任组委会主任。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40余个代表队560余名老年门球运动员齐集五台山切磋技艺,展开友谊比赛。经过连续鏖战,河南省洛阳人民银行队捧走冠军杯,忻州地区粮食局队获亚军,山东胜利油田和河北省廊坊队分别取得第三名、第四名,另有10支门球队获风格奖。在他担任五台县老年体育协会主席的任期内,仅“五台山杯”全国门球邀请赛就在五台山五峰宾馆连续5年举办了6届,邀来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48个门球队的2594名体育爱好者登临五台山佛教圣地切磋技艺、观光旅游,领略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直至2005年,新任五台县门球协会会长董先保还念念不忘前6届体育运动会的盛况空前。近年来,县门球协会已养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每逢法定节日都要举办门球活动。如“春节”门球赛、“三八”妇女节门球赛、“七一”党建门球赛、“八一”建军门球赛、“九九”重阳门球赛、“国庆”门球赛等。在王先和的影响及带动下,他们立足本土,增强体质,走南闯北,纵横捭阖。矫健的身姿展示出老年人顽强的生命力。
王先和走完了83年的生命历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人生业绩先后被收入《新时期共产党人》文集、《开国将士风云录》文集、《世界人物辞海》文集、《共和国专家博览》文集、《红旗谱》文集,以及《中国专家大辞典》、《百年文墨大典》等21部典籍。
巍巍五台山作证,滔滔清水河吟歌。他的一生为儿子王志勇、王志华、王志锋、女儿王劲竖起了一座座做人做事的丰碑,成为儿女们怀念父亲、难以忘怀的缕缕思念。而他对党的眷恋、矢志不移的信念,以及生命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又时刻激励着五台县32万人民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