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申纪兰: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化石”

2013-05-26郭琦镖

支部建设 2013年10期
关键词:申纪兰活化石人民代表大会

■本刊记者 郭琦镖

每当两会召开,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代表吸引着公众的眼球。这次也不例外,84岁高龄的申纪兰第十二次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位精神矍铄的“双十二”老太太一亮相,便让记者们手中的“长枪短炮”忙得不可开交。

申纪兰,山西的劳动模范,一个时代的符号,半个多世纪的传奇。她出生于军阀混战的1929年冬天,在建国伊始创办了农业合作社,在“一五计划”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辈子受社会主义熏陶。从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到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她也是全国唯一的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无到有、延续至今的见证人,被亲切地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活化石”。

民主进程见证人

2013年 1月30日,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选出山西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0人,申纪兰再度当选。

已过仗朝之年的申纪兰,作为一个从山沟沟里成长起来的妇女干部,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民主制度的变迁,不得不说是一个时代的奇迹。1954年,这个山西贫困山区的劳模因提出“男女同工同酬”而第一次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骑着毛驴从村里出发,然后转乘卡车、火车,足足用了四天,才走进中国最高议事殿堂。在此后的60年间,不变的齐耳短发,不变的蓝布套装,不变的朴实无华,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申纪兰对自己的农民代表身份也是很自豪,在老百姓看来,像她这样的农村干部、农村妇女、农民代表实实在在反映的是农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她始终心系人民,为最基层的群众尤其是农民的利益奔走呼号。同时,她的名声也引来了许多求助,每年她都会收到全国各地的很多来信,反映最多的是老百姓迫切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

经历了旧社会的苦楚,方能体会新中国的甘甜。作为中国民主进程的见证人,申纪兰最能体会其中变化。“有了新中国,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农民才有了话语权。”有人问申纪兰,能连续十二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靠的是什么?她回答说,靠的是说老实话,靠的是为老百姓说话。要不是人民信任我,要不是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这个普通农村老太太怎么能当这么多届人大代表?我的人生经历充分证明:民主确实是个好东西。

“话题人物”惹争议

申纪兰是一名全国老劳动模范。她曾13次被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周总理还在中南海西花厅专门宴请过她,邓小平曾和她亲切握手,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特地登门看望她。

今年,她因为在两会时说了“我从来不投反对票”、“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发养老金”之类的话语,无意中又引出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不投反对票是对代表身份的不尊重,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任,辜负了人民的信任。也有人认为,每次开两会,不投反对票的人多了,为什么大家单单盯着申纪兰呢,那是因为老人家老老实实地讲出来了。

申纪兰对此表示,自己当人民代表,就要始终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也要始终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低,言语之间说的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么多年来,只要是内心拥护的事情,就投票,不拥护的事情,自己保留意见,但先不投反对票,待观察准确以后再作决定。

有网友指出,申纪兰所谓“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发养老金”一事纯属虚言,且罗列出诸多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能领到养老保险金的例证。并一再指出申纪兰年事已高,不应再担任人民代表。

对于是否是“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发养老金”?或许是无心误读,或许是有意为之。窃以为,老人家仅仅是从纵向的历史进程中来表达一种感激的情怀,而并非刻意强调这句话。因为申纪兰历经旧社会的黑暗,深知那个年代老百姓的无助和绝望,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改革开放后,她深切地感知了民生的改善,真实地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带给人民的实实在在的光明和希望,所以,心生感激,且从不忘记。简而言之,只有经历过风雨的肆虐摧残,才能体会到彩虹的弥足珍贵。套用老人家的一句话,“没有在旧社会活过的人,很难理解我心中的恩情,也不会想到我们这个国家是怎样走过来的。”

这就是申纪兰,一个84岁还在迈步前行的“争议人物”。

心系群众六十载

人大代表何所为?他们是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实实在在去反映社情民意、实施民主监督、商讨国家大事、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而作为“活化石”存在的人大代表,申纪兰始终心系人民,她说:“当人大代表,不论学问多大、地位多高,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要对群众知冷知热,这才对得起人民选举你的那份心。”

1960年3月,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决议时,申纪兰发言:“把农业搞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没粮就乱,没粮就慌,没粮就没了主张。”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当时已经75岁的申纪兰,领衔提交了保护耕地的议案,她说:“中国人这么多,土地是命根子。没有地种庄稼,大家吃甚?”在此后的数年中,对于保护耕地,申纪兰多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不断提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申纪兰已记不清自己到底提过多少件议案,更无法统计为老百姓的利益有过多少奔走呼吁。

都说人总是有私心的。但是,这么些年来,这个老太太心中始终有杆秤,称砣上放着老百姓。申纪兰并没有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来谋私利,相反,只要这件事是为多数群众好,她就义无反顾地干;而为少数人谋利的,她坚决不干。对此,她认为,“有些地方我说话比你们起作用,需要我出面我就去。咱是为老百姓好,又不是弄腐败,不丢人。”

60年风雨坎坷,申纪兰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农村老太太,从不为名利所惑,不争权,不谋私,不迷失方向,心中只想为群众多做好事。这样的人大代表,群众怎么会不爱戴,怎么会不拥护。

忠诚信仰永不变

有人问,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自己的一生?“忠诚!”申纪兰郑重而又动情地说。

有外媒称,申纪兰是一位有信仰的坚强女性。“我对党是有感情的,我觉得共产党是最好的”,“我们要感谢党,跟党走”,“是党给了我这一切,让我有那么大的荣誉站在这里”……尽管是些老掉牙的官话,但是,从这些貌似煽情的字眼里,人们还是能真正体会到一个见证了共和国成长的老人的赤胆忠心。

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劳模,一个被老百姓12次高票推选的人大代表,在这60年中,她怀着一颗对党、对国家的感恩之心,认真地为老百姓做好每一件事,无论多大荣誉、诱惑,她都能守住自己。

申纪兰见证了从积贫积弱的旧社会到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再到屹立东方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发展变迁,见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步步前进,见证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诞生到成长的全过程。

在今年3月7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在全团审议中,申纪兰代表第四位发言,一开口,在场的150余名记者就感受到这位“活化石”的魅力和内涵所在,8分半的脱稿发言,赢得了全场代表和记者长时间的掌声和快门声。

而发言结束时,一句诚恳的“我有哪些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获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其实对于这次申纪兰再次当选人大代表,网络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批评的,有赞扬的,但是我们想说的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批评指正,却也并不是误读谩骂。这位84岁的“活化石”用一甲子的岁月诠释了忠诚,我们应该继续支持和鼓励她,应该相信她能在晚年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研讨中继续拿出自己的建议,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出更好的议案。

猜你喜欢

申纪兰活化石人民代表大会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一号
申纪兰:妇女模范 人民代表
申纪兰特殊的临终遗愿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男女同工同酬”的倡导者
——申纪兰
去澳大利亚遇见“活化石”吧
申纪兰特殊的 临终遗愿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