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

2013-07-30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师范生免费

★《人民论坛》

数字化大学来临

近几年来,美国名校纷纷将名师课程搬上网,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纷纷跟进,“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任何课”,这就是这场教育革命的核心内容,它的方式就是将互联网变成大学讲堂。

目前能维持传统大学存在的主要保障就是学位授予制度,学位授予制度标志着大学与受教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标志着教育资源的有限。但是,假如这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制度被改变了呢?假如课程全部在网络上进行,假如学位授予可以通过网络考试获取学分的方式来进行,假如不再限制学位授予数量而只以成绩为授予标准,假如考试可以在一年内安排多次、时间地点都变得十分灵活的话,那么大学将变成什么样子?要知道,网络已经为这一切提供了可能!

社会也将由此发生巨变,任何人都可能圆大学梦,将不再有地域、年龄的界限,“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不能通过空喊口号,数字化大学将使整个中国变成“学习型社会”,获得新文凭的诱惑将激发人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保障社会活力与创新能力。假如中国不立即着手进行这一切工作,那么互联网将吸走我们大部分学生,从而使中国教育再次落后。即便是在数字化方面赶上发达国家,我们也必须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诸多方面加以改进,可谓任重而道远。

2013年第12期

★《民生周刊》

“免费师范生”的回乡路

4月中旬,恰逢毕业生求职黄金季,与其他忙着跑招聘会的同学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院“免费师范生”班的几名学生整日呆在学校里做实验。

这个群体曾经是令人羡慕的,他们享受着“免费教育、保底就业、带薪读研”的优厚政策,但事实上,他们也遭遇了身为探路者的风险与困惑。

按照入学时和学校签订的协议:“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毕业时,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或服从分配,到中小学任教。”协议还规定,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接收和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各项工作,确保其有编有岗。

眼看就要毕业了,但不少免费师范生还不知道“有编有岗”的工作到底在哪里。

除了制度上的难以为继,对职业前景的迷茫也成了困扰他们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中,多名“免费师范生”确实有为基层教育奉献的初衷,但长期生活在信息闭塞的边远地区,培训和深造的机会较少,他们担心各方面都会与工作在城市的同学拉开距离。

对于他们的困惑,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直言,“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政策确实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创造性地推行这项“免费”政策,才可能回归国家资助师范生的本真目的并有望收到实效。“4年大学生活不是静水深流,经历过一个个难以预知的成长变数,他们到毕业时或者工作以后如果改变当初的择业志向也是不足为奇的,这些都需要社会的宽容。”

2013年第12-13期

★《求是》

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重要关系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全面贯彻落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部署,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重大关系。

如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任务。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需要处理好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在四大职能中居于核心地位,包括科学研究在内的高校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当前,重科研轻教学或孤立抓科研的现象在许多高校较为普遍。这既对人才培养构成严重危害,同时也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因此,推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建立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机制,需要确立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并综合考虑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贡献的教师业绩考核体系。一方面要彻底扭转当前高等学校流行的以科研经费金额、研究成果数量为依据的教师业绩考核办法,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质和量在教师业绩评估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必须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支撑的观念,鼓励教师重点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理论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

2013年第9期

★中国教育报

起床管家彰显教育温情

近日,知名微信公共账号“大学助手”基于对全国3049所大学学生起床情况作的一份调查,根据各个大学学生的起床时间和起床人数,得出全国最懒的167所高校。

调查虽有娱乐之意,但确实也点中了大学生作息不规律的“软肋”。而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顺势在大一年级试行“起床管家”制度,组建了由10名志愿者组成的起床管家小分队进行叫醒服务。

这种细腻的教育管理效果显而易见,“试行第一天,早晨第一节课迟到人数基本为零”。

对学生睡懒觉之类的问题,学校放任不管显然是教育的失误。但更多时候,学校的管理可能还没有细腻到如此程度。就算有相关制度,也不过是被动地依靠上课点名等相关措施。“起床管家”则化被动为主动,将学生的懈怠及早地进行疏导,这对学生的学习与健康都有着很好的帮助。看似是个小举措,但对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转变的大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的确是一种善意而温暖的“提醒”。在纷繁复杂的高校管理中,这些看似微小的措施值得我们喝彩。

2013年5月10日

★光明日报

教授年轻化应兼顾创新和规则

近日媒体曝出武汉大学出现85后教授一事,迅速引发了热议。从某个角度讲,教授“年轻化”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鲜活例证——让年轻人有更好的发展平台,给学术界带来更多的“气血”和“闯劲”,更有利于打破现行高校人才晋升“论资排辈”的宿弊。对于这样的改革,只要这些年轻人的学术成就过硬,符合高校人才引进与职称评定的政策和规定,就应该肯定。

当然,教授“年轻化”在操作中着实须谨慎。教授是教学岗位,不是研究员的科研岗位。因此,如果没有教学经验,没有带过学生,甚至还没有获得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证,就被直接破格评定为教授,则有些不妥。笔者看来,一个既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又能鼓励培养年轻人才的妥当办法,是给他们评定为相当于正教授职称的研究员。在人才引进上,这是一个能兼顾“改革创新”与“尊重规则”的方法,去年中南大学破格聘请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的大四学生刘路为教授级研究员,就是一个好例子。

2013年5月22日

★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一舍难处,何以处天下”

针对广州大学的1500份学生抽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宿舍内部人际关系不满意。(《新快报》4月22日)

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智商高,情商也要高。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健全的人、素质全面的人。假如一个大学生学习优秀,仅仅因为舍友打呼噜、晚睡等小事引发宿舍矛盾,这样的人将来踏上社会,恐怕也会“一不小心”就“摊上大事”。因为不懂得谦让、宽容和谅解,不懂得人际交往技巧,今天,你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处不好,将来也可能不懂得与社会上的陌生人群友善相处。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生活工作的环境里,处处有“敌人”,人生也就注定会失败了。时下的一些大学生都胸怀大志,渴望成功,认为自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能力,这是好事,但须记住以下两句话: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美国的一项著名的心理研究表明:成功=80%情商+20%智商。

2013年4月23日

★人民日报

“最难就业年”如何破解

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来自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字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刷新纪录。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严峻的就业形势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以至于有人称今年可能是“最难就业年”。

面对今年新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群体,调整和完善就业政策,出台新的就业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刻不容缓。高校的改革必须提速,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一片新天地。

更需看到,就业压力之下,“公平”二字尤其重要。只有摒弃学校、性别、户籍、年龄等就业歧视,终结各种有违公平公正公开的暗箱操作和“拼爹游戏”,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和社会环境,才能缓解大学生就业之困,化解他们的就业焦虑,让他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3年5月10日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师范生免费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Can you eat yourself more happily? 吃出快乐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Skills Competition
免费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探讨
免费为止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