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助场域信任危机发生及克服的过程解析

2013-07-30欧阳兵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信任危机求助者势能

欧阳兵

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3

在众多的场域中,求助场域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域,尤其是近来发生的“老人跌扶”的风波,加上之前发生的房主怀疑救援人员的身份不让其通过自家房间抢救掉在天井里的坠楼者、致伤者未及时施救而亡,人口普查工作者入室调查由于被疑而遭拒等咄咄怪事,使求助场域更是被弄得风生水起。求助场域发生的信任危机是经年累积的结果,一般性地空发议论还不足以认识和明晰该场域信任危机发生的机制及克服的路径。本文试图通过解析求助场域信任危机发生的机理,更理性化地找到应对求助场域的信任危机的途径。

一、求助场域与即时势能落差

场域理论进入中国已有近二十年了,至今学术界仍受启发于场域理论的集大成者布迪厄的场域观而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就对场域理论精神的“吃透”而言,有二点在学术界已经有了共识。第一,在布迪厄的场域观中,场域分诸多种类是他的一个基本思想。场域不局限于一地一域,有时候一个大场域里面又套着许多小场域。布迪厄认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由此他对包括艺术场、经济场、政治场、宗教场、学术场等在内的场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第二,布迪厄的场域是平面的。布迪厄的场域概念来自于一马平川的田野,类似于一个大平面。布迪厄认为田野的平面是有边界的,惟这点和欧几里得几何不一样(欧氏几何认为平面是没有边界的),“场域的界限在场域作用停止作用的地方。”平面场域的视野将使考察者更多地关注此场域和彼场域的界限、场域的覆盖面,而对某个具体场域内部各个客体间纵横交错,特别是凸凹不平的位置关系(这种位置关系常表示各自所具有的“能”的高下)予以忽略。

求助场域作为一种极普通的场域,虽符合学术界的第一点共识,然而却一直未能得到学理上的真正认可,更谈不上重视。这里本文不想探讨为何求助在学界没成为一种独立的场域,倒更想探讨求助场域的独特性状,即异于学界共识的第二点:场域是平面的。

在撇开了场域自身的艺术、社会、知识等属性外,我们来看一个纯粹的甲对乙求助的场域有着什么样的场域个性。摒弃场域理论流行的不考虑场域内客体相互位置关系的传统,在求助场域内甲和乙是存在相互位置关系的,这种位置关系不完全等同于机械运动中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移动,更多地是和客体的非物质属性相关。我们知道,一个人对另一人求助不是随便可以发生的,人都有自尊、自负甚至自傲的心理,要一个人屈尊去求助于他人,首先就要求助者在内心里愿意接受自己比被求助者“矮”一截的现实,非受某种外来压力所迫不至于如此。但是具体到甲对乙求助,又有几种情况要加以区分:第一,甲因生计问题向乙求助。生计问题的求助大多发生在经济领域,被求助者一般不会怀疑求助者动机的真伪;第二,甲因仕途升迁向乙求助。仕途升迁的求助需要双方有非常过硬的关系作背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还通行“潜(钱)规则”,因此被求助者也不会怀疑求助者意图的真假;第三,甲因某种技能不足问题向乙求助。技能不足问题的求助多存在于知识、信息领域,该领域比较清净和高雅,不会发生讹人的情况。总之,以上三种情况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是亲属、熟人、同行或同事关系,虽然也存在相对位置上的“尊卑”,但不会发生信任危机。我们要关心的是第四种情况,即甲因偶然事件向乙求助。偶然事件一般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当然非陌生人间也有偶然事件求助的情况,但由于不会发生信任危机,故我们只关心发生在陌生人间因偶然事件而求助的问题。偶然事件可以有多种,像老人街上跌倒、钱包被扒后无钱回家、路遇歹徒非礼、家人突遭不测后无力应对等。所以第四种情况所对应的求助场域也可称做偶然求助场域。由于该场域会发生信任危机,其客体间相对位置上的“尊卑”就特别引起我们的关注。

无论发生上述偶然事件中的哪种情况,求助者都尤其要做到能放下身段来发出呼救信息,那种“低姿态”比前三种情况还甚,因为人在陌生人面前比在非陌生人面前都更想保持矜持或自尊。求助者何故愿牺牲颜面“低三下四”来抬高被求助者的地位,就自然有值得重视和研究之处。为此,本文把求助者与被求助者之间的位置差距叫做即时势能落差。“势”表示求助双方财富、权力、地位、人脉、背景、健康、情商、智商等各种社会和精神资源,而即时势能落差则仅表示求助之时所产生的“势”上的不一致。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一个百万富翁甚至会向一个流浪汉求助,比如百万富翁半夜醉酒倒在路边不省人事。虽然他的势能要高于流浪汉,但他的即时势能却低于流浪汉。建立了即时势能落差概念后,我们就可比较精确地描绘求助场域的图景:求助场域也有着特定的边际(这点和布迪厄场域有界的思想一致),但场域内的客体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即时势能落差,它和求助相辅相成,正是有了即时势能落差,才会发生求助;求助一经发出,就加剧了双方的即时势能落差。总的看,求助场域是一幅立体图像,而非平面形状,用形象的比喻,求助场域更像军事用的沙盘地图或开发商用的楼盘模型。有了这样的印象后,接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求助场域中的信任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二、求助场域信任危机发生的理论假说及信任失衡中的信任模型

在正式阐释求助场域信任危机发生的机理之前,必须借助以下三个理论假说来为本研究打开“绿色通道”。

1.可以对求助场域作适当变换,变换后场域的效用不变

通常我们理解的求助场域是处在一水平面,尽管它是立体形状。根据求助双方的即时势能落差是求助场域的标志性特征,从便于进入场域深层和发现客体间联系的角度出发,我们可适当(所谓适当即不成极端之举即可,并无某个数值区间)地将求助沙盘倾斜起来成一头高、一头低的姿态,使势能高的一头更高、势能低的一头更低,这样不但较好地体现了当前求助场域的信任失衡现状,还能体现场域客体的即时势能落差,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导出当今信任非理想状态下求助场域的信任模型。为了使问题简化,此处假定,场域变换后只是客体的即时势能落差加大了,其它的变换均是等效变换。

2.求助双方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是求助场域产生信任的先决条件

这一假设的合理性来自于斜面物体研究最常见的一种理想形态。同时,受巴里·韦尔曼(Barry Wellman)研究信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时“社会结构决定二人组关系的运作”方法论的启发,本文设想一定存在一种客观的力量决定求助信任模型双方的运作;如果有的话,这种客观的力量就应该在特定的场景中去寻找。于是,如果将求助场域倾斜成不太极端的角度,比如说35°—45°之间,场域内的求助双方客体的位置关系就会演变成斜面物体蓄势下滑的形状,我们所需要的特定场景便随之出现。不难知道,在斜面物体研究的诸多形态中,最常见也最为理想的一种是斜面物体保持静止,而要保持双方客体静止的唯一先决条件就是求助双方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从哲学的高度来看,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特例或稀有状态;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静止是人们得以窥探对象内部活动的窗口,捕捉到了静止就意味着人们为明了事物真相而获取到了难能可贵的良机;从本文的角度来看,静止就是一种双方力量的均衡,只有达到了求助双方的心灵感应(默契),才能达到均衡,实现了均衡,就用一种特殊方式从本质上消弭了场域内即时势能落差的影响。

3.心理感受问题可以通过工具手段模型化处理

任何信任都属心理感受的主观范畴,正如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一样。心理感受十分微妙,又因人而异,故如果要从研究个人的心理感受开始,进而得出一般人的心理感受,那将会是几乎不可能的繁琐工作,因为一百个人对同一种事物可能会有一百种心理感受,虽然用言语表述起心理感受来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种,但真正的内心感受绝对是人异心殊,是言语难以胜任的。把心理感受问题假定成可以通过工具手段来加以模型化处理,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从人的一般性心理感受入手,研究带有普遍意义的集众情绪想法,而不过多地受个人因素的制约。同时,问题作了简化处理后,也较易探导出求助场域的当前信任模型。

综合上述求助场域概述、即时势能落差、三个理论假说,可模拟出此信任模型,如下图。

上图是个典型的求助场域当前信任模型。A、B分别表示求助者和被求助者,其间的即时势能落差由它们在斜面上的高度差体现出来。F1表示被求助者B在斜面上的下行力,F2表示求助者A给予被求助者B的上行力,F3表示被求助者B自身所受的斜面给予其的摩擦力。前述的理论假设2已经载明,求助场域信任成立的先决条件是双方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所以在这个信任场域里面,F1=F2+F3,它们方向互反。该图表示的是求助双方信任已经建立的状态。

因此,本文实际上遵循的是这样一种思路,即由求助双方信任已经建立这一理想状态倒推出双方信任危机形成以及信任重建的机制发生过程,符合由已知推向未知的认识路径。

三、求助场域信任危机的发生机理

求助场域信任模型已很明确地揭示了该场域信任危机发生的总的机制:求助双方的即时势能落差的静止状态被打破,或者说双方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鉴于此,我们来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条件,所有能够达到这一条件的集合即构成场域信任危机发生的机理。

1.下行力F1大于逆行力F2与摩擦力F3之和

发生这种情况,信任模型的静止状态无疑会被打破,A、B两模块将沿着斜面下滑。稍有物理学知识的都知道,F1是模块B的自身重量在斜面方向上的一个分力,自身重量越大,分力也越大。在实际作用的情形中,模块B的自身重量所对应的是自我私欲心,即把自己的欲求看得很重的人。所以,求助场域信任发生危机的第一项机理就是与被求助者把自己的利益份量看得过重有关。有了这种利益观,就会怀疑若是帮助了他人,在他人的求助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例如早班匆匆而过的上班族中,又有多少人当看到有人发生了人身不测之时,愿意甘冒耽搁行程、导致误工而扣发奖金的风险去伸出一把援手。

2.求助者和被求助者的即时势能落差太大

求助场域信任模型还隐寓了一个常见但又不常被人意识到的行事准则:求助者和被求助者的即时势能落差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也会令一方起疑心。模型图显示出,如果模块A和B的高度差(可近似地看做是即时势能落差)超过一定限度,则下行力F1定然会加大,当大到超过F2与F3之和时,信任客体双方的即时势能落差的静止状态将被打破,信任危机将会产生。现实生活中虽然不乏豪门慷慨相助寒门的动人故事,但豪门与寒门这种状态的势能落差非体现在即时而是体现在一个较长的周期上,在短期的一个时间点并且是在求助场域内,富与贫、尊与卑间的信任隔阂还是存在的,比如,要你肢体接触地扶助一个或穿得脏兮兮、或穿戴稍带整齐的路人,你更愿意扶助哪一个。如果不出意外,答案大多是后者,原因就在于二个待助路人的不同打扮会使旁人在情感好恶上产生不同的信任差别。特别地,如果模块A和B的高度差大到足够大,将会使模块B的重心越发显得突兀而发生该模块的倾覆,整个信任场域将受到毁灭性的搅动而呈一片乱象。

3.模块A先行下滑或受到其它外力的不当作用而加速下滑

模型中的两个模块应贴在一起,才有可能保持整体静止。但如果作为求助者的模块A自个先行下滑,则静止被打破从而信任不再了。此种情况对应的现实就是求助者假冒受困者的名义向别人求助或被施救后反诬赖施救者一口,如 “乞丐村”的“乞丐”讨钱和一些老人频频出现的“碰瓷”等。另一种情况就是模块A受到了某种外力的不当作用加速下滑,也会导致模型分离。所指外力的不当作用的一种情况就是本想协助模型不下滑而施加与下滑方向相反的力,结果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助推模型下滑的力(方向与下滑方向同向)。此种情况也有现实案例的印照,比如开始是某些心术不正者动求助的歪脑筋,骗取了人们的同情心于一时,媒体为了还求助场域的清白和维持信任,进行披露也无可厚非,但披露过度、不适当地放大此类信息,就容易使人对任何求助者的求助产生不信任并报以麻木。当然,作用不当的力也可能作用于模块B,但真实生活中的求助场域的信任与否几乎都属A能否被B信任的问题,与B能否被A信任无关,故此处不考虑B受不当外力的情况。

以上讨论的是在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所发生的情形,对不同的倾角斜面所展开的危机分析过程和得出的相应结论应大致相同,尽管不同的倾角表示信任失衡的程度不同。

四、求助场域信任危机的克服路径

了解了求助场域信任危机的产生机制,对政府和社会而言,就不难有针对性地给出克服危机的方案,总的原则是与求助场域信任危机的产生机制反其道而行之,即令求助信任模型的双方始终处于静止(双方即时势能落差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1.增大求助者对被求助者的上行力及求助场域斜面对被求助者的摩擦力

处于求助场域斜面的求助模型总保持着下滑趋势,预示着下行力F1(不信任力)无论如何都消除不了,一有机会就要表现出来。为了克服这种趋势,在某个求助场域的不信任力处于一定值之时,增大求助者对被求助者的上行力无疑有助于抵消不信任力的下行作用,使求助信任模型保持静止。那么求助者对被求助者的上行力怎样体现出施加作用呢。无须待言,求助者在已经陷于困顿之时,自身都难保,在发出求助信号的时候是无力出手再去施加什么力的。本文这里的求助者的施加力是被含于求助场域的,而求助场域再有边界也不是局限于求助者发出求助讯息时所处的空间范围,包括求助发出、援助实施、困境解除或善后所对应的时空都属于求助场域。因而,把求助者增加对被求助者的上行力定在困境解除或善后环节是应该办得到的。回到实际场景中,在被救助之后,求助者最起码要怀有感恩之心,对施救者的义举事后要有自己的肯定的态度和行动,不要让好人热心又伤心,如果有舆论的参与,求助者的作用力度将更大;场域给予模块B的摩擦力是场域与被求助者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它喻示着被求助者应充分体会和感受求助场域的精神与真谛。我们知道,两个物面相互粘贴得越紧、渗透得越深,它们间的摩擦力就会越大。所以加大求助场域斜面对被求助者的摩擦力,就是要让被求助者与求助场域的依托面——助人文化紧密接触与磨合,凡事多多体谅待助者和弱困者,常怀博爱之心、常伸怜悯之手,达到与其水乳交融、心灵感应之境地。

2.改进模块A和B的材质

在求助场域为既成信任斜面的事实下,改进模块A和B材质的防滑性,较之前面增大求助场域斜面对被求助者的摩擦力,更能增强模型整体的稳定性。这就启示我们,改进模块A和B的材质,意在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又要特别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就是我们常提的“八荣八耻”对整个社会信任风气和氛围的引领作用,加深对“八荣八耻”中的“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精神的学习把握和深刻感悟,在全社会自觉形成鄙视刁滑轻浮、崇尚负重担当的时代风尚,让每个公民都做个有内涵、有涵养之士。关于改进材质、提高素质,笔者曾多次主张要在道德感化、秩序净化、人品教化三领域齐抓共管、齐头并进方能见成效。改进材质实际上就是改进人品,因而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最重要的行动是让每个公民都意识到有责任加强自修和自律,都责无旁贷地是改进人品的第一责任人。

3.及时而恰当的干预力必不可少

求助场域信任模型所受的三个外力并非就是模型保持某种状态的主宰,在一些特定时期某些干预力的介入也能“一锤定乾坤”,特别是道德出现滑坡、求助场域的信任已然出现下滑的当下,靠模型自身的调节已无法改变下行的颓势,此时来自他方、能够在模型还没有滑向底部的时候起到阻遏作用的干预力就更是必须。设想干预力可以是仅仅“顶”住模块A,也可以是双管齐下式的前“顶”后“拽”。政策含义就是政府这只手应果断出手干预,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行动。政府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和放心氛围营造,宣传媒体在报道欺诈式求助这类负面新闻时要把握基调,防止新闻传播的放大效应在“提醒”民众谨防上当受骗时把民众引向“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极端思维,怀疑并拒绝一切求助者,让真正需要受助者反倒陷入民众冷漠围观的窘境;另一方面要严厉惩处那些假借求助之名行诈骗之实、或对施救者事后反咬一口的无良者。对前一种行为的惩处已有诈骗罪的罪名相对应,不会有法律障碍,对后一种行为的惩处比较棘手,因为法律遭遇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伦理生活的新情况而出现了不容忽视的盲区。今后要加大研究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力度,尽快出台能够有效遏制这类为公序良俗所不齿行为的法律新规,而不仅仅停留在道德谴责的层面。

4.根治之道在场域重造

上文讨论的是信任失衡状态下(即信任已经发生了不利于求助者的倾斜)求助场域的信任危机克服问题,然而都不治本,因为求助场域本身就“根基不正”。求助信任模型启示我们,把求助场域由斜变平,或许不失为根治之道。改变场域外观的过程,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场域重造,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杜绝求助场域成为“问题场域”。对求助场域进行重造牵涉到许多基本、但又是深层次观念的东西,包括对为什么会产生“碰瓷”,产生“碰瓷”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因素是什么,产生“路人冷漠”的体制机制的土壤是什么,如何把上述因素和土壤加以铲除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如果摆平求助场域的基面,对已经被搞乱的求助场域“拨乱反正”,则求助场域的信任将永远保持平衡般的静止。当前场域重造最紧迫的是要实施“矫正根基”治疗,即把盛行于一些人的歪斜的生存哲学矫正过来,特别是那些认为只要能够在金钱社会里生存,就可以置人的寡廉鲜耻于不顾去亵渎和骗取人类最美好的善心和爱心的“阿混”式念头,或是利用人们对老人的尊重,对曾搀扶过自己的好心人反目相向、甚至不惜对簿公堂竟然底气十足还振振有词不怕遭到天谴人怨的“耍赖”式念头,更是首当其冲需要剿杀。但愿循此路下去,从根本上治理求助场域乱象、重建求助信任、还场域信任里一片纯净的蓝天应该不是一种期待。

[1]布迪厄,华康德.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

[2]P.Bourdieu,L.D.Wacquant.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58.

[3]Wellman, Barry and S.D.Berkowitz (eds.).Social Structures:A Network Approach[M].Greenwich, Connecticut: JAIPress Inc.1997:38.

[4]欧阳兵.重建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的正常心理预期[J].中国流通经济,2012,(4):106.

猜你喜欢

信任危机求助者势能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动能和势能”知识巩固
“动能和势能”随堂练
动能势能巧辨析
拒绝的正确方式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汽车售后市场怎样才能摆脱“信任危机”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天津爆炸事件后中国爆发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