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处理的一点尝试

2013-07-29韩高云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材处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韩高云

摘 要:用好教材十分重要,但不能照本宣科,应尽可能让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材处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主要的教学资源。用好教材十分重要,但也不能照本宣科,必要时灵活处理可能效果更好。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我将知识进行整合,分成两块——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首先让学生回忆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猜测:金属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然后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金属与氧气、酸、盐的反应,同时意识到不同金属其性质有区别——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表现有所不同。接着引导思考:为什么不同呢?经过讨论,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从而认识金属的活动性,了解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及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此前学生对金属有一些零散的认识,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对金属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酸、碱、盐知识奠定基础。

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时,我将知识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情景和条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金属锈蚀的现象,教材中金属资源储量与开发统计图,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金属资源?如何保护?通过讨论形成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防止金属锈蚀?金属锈蚀的原因是什么?接着通过分析铁锈的成分和生活中铁生锈的一些事实,引导学生做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安排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又从化学回到生活的理念,也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自然顺畅。

“常见的酸和碱”中,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是学习的难点。教材中只通过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来说明碱的这一性质,学生认识不深,而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也觉得有困难。教学时,我增加了一组实验,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探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吹气,学生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产生疑惑;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合作设计方案——用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再用胶头滴管向瓶中滴2~3毫升浓的氢氧化钠溶液,迅速盖紧瓶塞,摇动一下,就会看到塑料瓶迅速变瘪。由此再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认识到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生成物进行研究,并用实验加以证明——取出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有气泡产生,从而证明生成物是碳酸钠。

总之,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深入研究,不断发掘教材的潜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学习和动手实验的机会,尽可能让我们的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陈建欣.化学教学与自主学习[J].常州师专学报,2002,20(6).

(作者单位 湖北省仙桃市郭河二中)

猜你喜欢

教材处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农村英语教学之我见
运用生活实例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
找准切入点,教活阅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