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编辑的素质修养
2013-07-29贾敏樊荣
贾敏 樊荣
【摘 要】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着编辑现代化、高新技术、多元化出版市场、信息量庞大等一系列挑战,其中心是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科技期刊人才,在竞争中求谋求发展。加强医学编辑素质修养,是实现医学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作为优秀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包括如下几方面。首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医学科技期刊编辑要以爱岗敬业为基础,具有甘为人梯,默默奉献,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其次,要具备科技创新理念,信息灵通、寻找创新、掌握策略,逻辑分析和与时俱进。第三,编辑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作者、专家顺畅沟通,才能更加完善的处理编辑工作。实现科技期刊的创新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编辑队伍,必须加强继续教育,明确医学编辑的教育方向;必须转变学习模式,自我教育,加强自学。新世纪提高医学科技编辑素质正收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与实际的需要还存在差距,医学科技编辑行动起来关心自己素质修养,为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和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医学;科技期刊;编辑;修养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也是创新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医学期刊在医学领域发展中重要和突出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编辑现代化、高新技术、多元化出版市场、信息量大等一系列挑战也不断向医学科技期刊趟来,在挑战中求生存与发展要以人为本,拥有世界一流的医学编辑队伍[1-4]。提医学编辑素质是实现医学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1.医学期刊与编辑素质
1.1 高尚的道德情操 情操是比情感更高层次的一种人类感情,是情感的一种升华。爱岗敬业是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是深刻的敬业认知、强烈的敬业情感和坚定的敬业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作为医学期刊编辑要以爱岗敬业为基础,具有甘为人梯,默默奉献,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医学编辑所面临的是医学科研的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技人员,与服务对象相比较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有想当的差距,如何面对这种差距造成的种种心理负担,这就需要认识问题,就要有一种精神,一种崇高的不计个人得失的敬业精神,深刻认识医学编辑事业与医学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联,提高自身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深刻而持久的爱岗敬业道德情操。
1.2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精益求精的精神,实质上则是一种对待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它不仅是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更是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现。医学期刊是传播医学专业知识的载体,是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媒介,作为精神产品,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医学事业的发展,编辑工作又是一个繁琐,需要极强耐心的工作,因此,要做到精益求精,医学编辑必须对工作严格要求,细心谨慎,细节决定成败,应本着为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努力。把握组稿审稿校对等各个环节以优质高效为标准,并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编辑加工,严格把关期刊论文的学术性与科学性,兢兢业业地做好编辑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5]。
1.3尊重作者劳动成果的业务素养 医学科技论文通常是指作者或其团队在自己的医学专业领域对所从事的科研工作进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从而撰写而形成的作品,以论文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工作经验,学术思想、科技成果和学术观点。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因此编辑修改作者稿件时应坚持遵循这样的原则,尊重作者,保留风格,只能“锦上添花”,不能强加于人。书稿毕竟是作者所呈现的作品,是作者的思想活动和个人风格体现的综合产物。因此,修改稿件时应谨慎,做到尊重作者的文字本色风格,如需重大的修改应征得作者本人同意[6]。编辑在稿件修改上经常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大篇幅改动,要么宽容缺陷。对原稿改动较大时,要及时和作者沟通并送作者复阅。总之编辑修改加工稿件应在尊重作者,保持原作品思维,脉络和行文风格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应该树立尊重作者的观点,把握稿件编校过程的“度”。
1.4创新的科技意识 医学编辑创新素质是推动医学期刊创新的原动力,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编辑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只有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才能开创科技期刊业的新局面。
1.4.1创新过程要树立超前意识 作为医学编辑,应该对本期刊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要有职业上的灵敏嗅觉,学会随时随地捕捉信息,即用超前的眼光准确地把握该医学专业的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抓住作者和读者市场。国家医学科研基金立项时,都是经过了该研究领域众多专家的认真审核及评议,只有那些选题新颖、有独创性、对基础、临床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且研究者有研究能力才能得到项目资助。医学编辑在分析处理相关的稿件时,可建立绿色通道,争取第一发表权,促成知识创新的实现。我们还应去发现具有创新思想的作者,因为作者的自身学术水平及科研素质与其取得的成果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SARS(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非典型肺炎)时期,如何以最快的速度组织有关SARS研究的最新进展,以促进科学防治SARS,同样是每个医学编辑的责任与任务。“5.12”汶川大地震后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等相关医学问题,同样需要医学编辑及时准确的在医学期刊上刊载和报道,以总结地震灾后医疗救护经验和推动医学科技发展。
1.4.2创新性成果要与时俱进 根据时代要求进行科学面客观的分析并把握重点,将研究成果的精华以文献形式表达出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网、中国知网,以及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医学检索数据库(如PubMed)等都方便地为我们提供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平台,为科技论文编辑出版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科技期刊也将逐步实现与市场的全面接轨,产业化、集团化是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期刊市场化和国际化市场经营模式将逐渐成为期刊发展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不仅要开发市场,还有根据市场需要来调整期刊的内容、选题及形式,发挥它最大的经济效益。
1.5良好的沟通能力 编辑工作过程离不开社会交往活动,这是由编辑职业特性所决定。编辑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加完善的处理编辑工作。积极调动沟通能力,取得各方面的理解[7]:加强与审稿专家的沟通,领会专家学术评价,并对提出的偏差意见进行探讨纠正;与作者顺畅沟通,才能将稿件修改意见客观、准确的传达给作者,并了解作者科研能力和科研过程,了解科研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首创性,并根据不同情况与作者进行沟通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只有勤于交流、善于交流,才能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争取更多更优秀的稿件。与读者的互通性,定期与专业范围内的读者群进行交流沟通,了解读者对期刊编辑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建议,从而保障期刊质量[8]。在编辑交际中运用语言交谈的同时,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非语言因素。是我们交谈和交际过程的动作、表情、环境等,这些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交际。
2.提高医学编辑素质
2.1继续教育 优秀的编辑队伍是实现科技期刊快速稳定的发展根本,现阶段从事医学编辑工作的大多是相近专业或其它专业人才,未系统学习过编辑专业正规课程,对医学科技期刊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必然缺陷,不能很好适应与促进新时期期刊的创新与发展。应针对编辑部人员的不同需求和自身的情况开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以促进知识提高、更新和扩展,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代人们的共识,对编辑的教育自然会与继续医学教育(CME)联系在一起[1-3]。而编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继续教育起步较晚。目前CME针对医师有两种模式,一是训练模式(传统医师进行正规的、说教式教育的方法),另一种为反应模式(继续专业发展)。对于医学编辑可以参照这两种模式的特征,就如何学习,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提出的不同观点,同时结合自主学习、专业的发展,以及开展多学科和多层次教学等领域结合起来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2-4]。相对完善的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也是医学编辑进行各种具体教育的前提。
2.2 信息交流 20世纪末科学领域的重大改变基本都是源于计算机应用和远程信息交流技术[4]。目前因特网(Internet)正成为一种处理信息的世界性标准,多媒体交互教育工具、桌面电视会议、在线文献报道提供新一代视频科技出版物使用的工具[9]。一方面医学编辑可以通过计算机的高速来查找资料,确定稿件内容的先进性或创新性;另一方面远程交流是全面开放、资源共享、地域广阔的,打破了地理阻隔,作者可以与世界各地学者、专家求教、咨询,特别是编辑在约稿时的情况更是如此[9,10]。所以每个医学编辑应尽快掌握和应用远程交流技术,建立个人之间,编辑之间和研究机构间的广泛连接来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新技术中另一个未来对编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是医学边缘学科,如基因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对医学编辑学产生巨大影响。掌握或熟悉医学边缘学科的有关信息,可以大大提高编辑水平。加上计算机、网络来重新加强自身的学术地位,深入理解编辑学的内涵,更好地促进医学编辑事业的发展。因而医学编辑应当着手准备,掌握医学现代科技的边缘科学的理论基础。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应该引进到医学编辑的课程里来。应当让他们参与到每天与作者交流的实践中,让他们带着问题去与作者、与相关学科的专家或教授进行广泛接触[4-10]。现在一些编辑研修班已建立了自我导向学习中心,给医学编辑提供教材和编辑学自我教育程序(DDSEP)。未来医学编辑数量将是有增无减,加强编辑再教育十分重要,医学编辑的学习模式也将贯穿始终。学习模式的改变要求医学编辑能够通过自我导向学习,根据个人需要确定学习的内容。医学编辑再教育中需要有一个对自我学习效果相对客观的评价系统才能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与此同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医学编辑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能够通过及时的调整来适应将来学习的个人化趋势,同时要学会有关医学论文发表和期刊选择[10-14]。在评价形式方面医学编辑需要面临一个由过去依靠多选题来评价临床能力的考试向在实际操作中测试医师的方式的转变。通过信息反馈和评价学习,也有助于解决医学编辑在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促进自我导向学习的目标[12-15]。
新世纪提高医学科技编辑素质正在受到学术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与工作中实际的需要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全球的医学科技编辑都应行动起来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和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昌泰. 医学编辑修养之我见[J]. 科学时代, 2007 (14):136-139.
[2] Norcini JJ, Banda SS. Increasing the quality and capacity of education: the challenge for the 21st century [J]. Med Educ, 2011, 45(1):81-86.
[3]Schwarz MR, Wojtczak A, Stem D. The outcomes of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ements (GMER) pilot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J]. Med Teach, 2007, 29(7):699-705.
[4]许昌泰,富明. 医学编辑与人文素养[J]. 科学时代, 2008(8):247-249.
[5]申海菊,张阳德,张雷,等.青年医学编辑成才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5):3198-3199.
[6] Kamiński G. Editorial[J]. Nucl Med Rev Cent East Eur, 2013,16(1):1.
[7]蒋爱敏, 郑海农, 徐敏. 新世纪复合型医学编辑能力的培养[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2):90-94
[8]权菊香, 单爱莲. 医学编辑应对网络版冲击要努力提高双重业务水平[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3):238-240.
[9]许昌泰. 医学编辑应加强语文修养[J]. 杂志工作简讯, 2007(9):4-8.
[10]魏正强, 迟雪东. 谈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培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2, 13(1):73-74.
[11] Kuper A, D'Eon M. Rethinking the basis of medical knowledge [J]. Med Educ, 2011, 5(1):36-43.
[12]梅人朗. 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开发和使用[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77-81.
[13]刘丽娟,许劲松,王悦.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37-38.
[14]Friedman JH.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CME): goals and objectives [J]. Med Health R I, 2010, 93(11): 330-331.
[15]张俐. 新世纪青年科技编辑的培养和发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1,12(6):484-485.
通讯作者:樊荣,管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