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2013-07-28梁敏运
朱 涛,梁敏运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浙江 湖州 313000)
小儿多害怕注射,且在麻醉实施时静脉注射较难,在麻醉诱导、手术过程中存在气道管控难度大,手术完成后苏醒延迟兴奋躁动等一些弊端[1]。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在小儿手术的麻醉诱导中多采用氯胺酮肌肉注射[2]。此诱导方法虽然简单,麻醉师易掌握,但静脉穿刺困难,给患儿带来了疼痛,同时肌肉注射会导致坐骨神经损伤,以及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咽喉分泌物增加、呼吸抑制等症状;起效慢,消除也慢,导致患儿苏醒推迟,不良反应较大。七氟醚又称氟甲基-六氟-异丙基烷,为无色透明液体,对呼吸道无刺激性,略带香甜味,有挥发性,不易溶于水,且其血/气、油/气分配系数很低,对心血管抑制小,所以诱导起效及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诱导剂[3]。笔者将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小儿手术患者102例,排除有精神疾病、癫痫、肝肾心功能不全、循环呼吸系统疾病者。其中男 59例,女 43例;年龄 1~7岁,平均 (4.7±1.5)岁;体重 9~30 kg,平均 (18.3±9.1)kg;扁桃体摘除手术20例,腹部手术20例,斜视矫正25例,疝气修补手术19例,包皮包茎手术18例。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各51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1 例;年龄 1~6 岁,平均 (4.3±1.4)岁;体重 9~29 kg,平均(17.9±8.4)kg;扁桃体摘除正手术9例,腹部手术10例,斜视矫正13例,疝气修补手术10例,包皮包茎手术9例。治疗组中男29例,女 22例;年龄 1.5~7岁,平均 (4.8±1.6)岁;体重 10~30 kg,平均 (18.7±8.6)kg;扁桃体摘除手术11例,腹部手术 10例,斜视矫正12例,疝气修补手术9例,包皮包茎手术9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禁食禁饮4~8 h,对照组患儿肌肉注射氯胺酮4~5 mg/kg,面罩密闭吸入氧气2 L/min,待小儿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阿托品0.01 mg/kg,手术过程中根据患儿躯体运动或者心率比诱导前升高约20%时追加1次氯胺酮1~2 mg/kg,手术结束后停药。治疗组麻醉前用药一般不推荐使用,麻醉诱导采用面罩下吸入七氟醚(商品名为凯特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12062131,规格为120 mL),吸入浓度从0.5%开始,按每2~3次呼吸增量1.0% ~2.0%的方法逐步升高3.0%~5.0%,直至睫毛反射消失,最大吸入浓度为7.0% ~8.0% 。麻醉过程中根据患儿生命体征调整吸入浓度;缝皮开始时逐步调整吸入浓度至2~3%,每30 s呼唤患儿,呼之不睁眼为意识消失,患儿入睡后继续吸入额定浓度,将面罩紧贴患儿面部行辅助呼吸,刺激无睫毛反射行气管内插管。整个手术过程中不用其他镇静药,尽量少用镇痛药,可辅助以肌松药(维库溴胺,0.1 mg),手术结束停吸。
1.3 监测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诱导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监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主要指标,同时观察诱导过程中有无咳嗽、喉痉挛、分泌物增多、体动等兴奋表现,以及手术后有无恶心呕吐,躁动复睡等现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两组比较用 t检验表示,计量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治疗期间,治疗组51例患儿有2例出现轻微咳嗽,1例分泌物增加,2例轻微呕吐,6例发生躁动(初醒后哭闹,其中4例经父母抚慰后停止,另2例给予芬太尼2 μg/kg静脉注射后安静)。发生躁动的原因可能与七氟醚麻醉苏醒快、麻醉作用消去后患儿在苏醒时感到疼痛引起,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屏气、喉痉挛,无复睡现象,检查肝肾功能无异常。对照组发生喉痉挛3例,躁动8例,恶心呕吐20例,咳嗽4例,分泌物增加2例。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下表同。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麻醉诱导时间(s)347.3 ±56.419.2 ± 4.7*疼痛消失时间(s)468.3 ± 29.5167.2 ± 25.8*苏醒时间(min)19.4 ± 8.78.3 ± 4.5*
表2 两组患儿各时间段HR及SpO2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患儿各时间段HR及SpO2变化比较()
项目 诱导前 诱导 气管插管后 拔管后HR(次/min)SpO2(%)对照组109.7 ± 15.497.8 ± 0.8治疗组108.9 ± 15.297.1 ± 0.9对照组143.5 ± 25.796.6 ± 1.2治疗组120.2 ± 21.5*94.4 ± 2.6*对照组138.4 ± 22.598.2 ± 0.7治疗组113.6 ± 23.7*98.1 ±0.8对照组108.8 ± 18.798.4 ± 0.3治疗组109.1 ± 18.498.6 ± 0.2
3 讨论
小儿手术多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完成,但在麻醉实施时常出现静脉穿刺困难、术后舒醒延迟,且在术中气道的管理和麻醉的诱导难度比较大。以往常采用氯胺酮肌肉注射来实施麻醉,但氯胺酮可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影响精神以及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不良反应;且其还需要合用咪唑安定维持麻醉,两者合用会增加造成呼吸抑制的风险,导致苏醒时间延长,使胃内压增高引起呕吐,腺体分泌增多,增加喉痉挛或气管痉挛发生的几率[4]。目前,小儿手术麻醉中最常用的诱导方式为全身麻醉面罩诱导,具有无创伤、无痛苦、刺激性小等优点,容易被患儿接受[5]。
七氟醚是上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麻醉药[6],刺激性小,在血液中溶解度低,吸收和恢复较快,无痛苦,无创伤,小儿在不知不觉中入睡,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且清醒快而完全,可以快速拔管,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患儿HR及SpO2在气管插管时没有因为插管刺激而明显波动,麻醉诱导平稳;患儿约1~2 min左右入睡,停药后3~15 min迅速苏醒;但还是有少些患儿感觉咽部不适,分泌物增多呕吐现象,有一定比例的躁动,可能是因为手术后伤口疼痛造成的[7]。
综上所述,七氟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总体效果满意,起效迅速,苏醒快,无痛苦无创伤,麻醉深度易控制,不良反应少,是小儿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
[1]杨 旭,周作健,谢 勇.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1):93-94.
[2]孙 杰,王忠云,丁正年.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6):468 -470.
[3]张福清,陈国忠,聂海贵,等.七氟醚用于小儿吸入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2007,23(4):334 -335.
[4]梁勇升,唐培佳,谭冠先.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麻诱导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73-74.
[5]高立群,张 炜,徐向杨.小儿全麻诱导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09,3(7):810-811.
[6]张溪英,郭曲练,王江平,等.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2(3):503-506.
[7]吴江燕.七氟烷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5):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