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铁复合物和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40例
2013-07-28陈雪亮黄云霞童仙女金笑丹
陈雪亮,黄云霞,童仙女,金笑丹
(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浙江 金华 322200)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展至后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所出现的必然症状[1]。造成肾性贫血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缺乏红细胞生成素,慢性失血、红细胞寿命缩短、营养缺乏、铁和叶酸不足、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是造成肾性贫血的原因[2]。临床上常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治疗肾性贫血,但缺铁严重影响了疗效。因此,补充铁剂对治疗肾性贫血的治疗至关重要[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铁剂有多糖铁复合物、蔗糖铁、右旋糖酐铁,医院于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应用多糖铁复合物和蔗糖铁对比治疗肾性贫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80例,均为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口服铁剂3个月以上效果不佳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红蛋白(Hb)低于80 g/L,血细胞压积(Hct)少于25%,血清铁蛋白(SF)低于500 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低于20%,维持血液透析时间为4个月~6年,每周透析2~3次,每周透析2次的患者每次透析时间应在5 h以上,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每次透析时间应在4 h以上。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铁剂过敏者,2个月内有输血史者,2个月内使用过注射铁剂者,铁负荷过量者,严重营养不良者,血液系统疾病,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 23例,女 17例;年龄 38~76岁,平均(52.6±13.2)岁;体重 40~65 kg,平均(53.8±5.6)kg。治疗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36~75 岁,平均 (51.3±12.6)岁;体重 42~66 kg,平均(54.3±5.8)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沈阳三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74,规格为3000 IU/瓶)治疗,剂量为每周150~200 U/kg,皮下注射。当 Hb高于110 g/L时,则将r-HuEPo用量减少25%。对照组给予口服多糖铁复合物(珠海许瓦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122701,规格为150 mg×10粒)150 mg,每天1次,于餐前 1 h或餐后2 h服用,疗程为8周,忌茶。治疗组给予蔗糖铁(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11204,规格为100 mg)200 mg加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于透析2 h后通过透析器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在30 min以上,于每次透析时使用,直至完成补铁总预计量,以后每月用100 mg蔗糖铁维持。总补铁量(mg)=体重(kg)×Hb(目标值110-实验值)(g/L)×0.24+贮存铁量(mg),体重在35 kg以上者贮存铁量为500 mg。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查肝肾功能及测定 Hb,Hct,SF,TSAT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缺铁、贫血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4]
显效为SF≥300 g/L,TSAT≥25%,Hb和Hct改善不超过30%;有效为SF和TSAT较基础值增加50%以上,Hb和Hct改善不超过10%;无效为SF和TSAT无明显改善,较基础值增加50%以下,Hb和HCT改善低于10%。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比较采用 t检验,计量数据用表示,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其中腹部不适5例、头痛6例、恶心呕吐4例;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其中头痛1例、恶心呕吐2例、皮肤瘙痒1例,对照组显著多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缺铁及贫血症状改善情况(,n=4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缺铁及贫血症状改善情况(,n=40)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 治疗前治疗后Hb(g/L)76.5 ±11.391.4 ±9.7△78.2 ±10.5103.7 ± 8.6△*Hct(%)30.8 ±4.638.2 ±3.1△30.5 ±4.246.3 ±3.8△*SF(μg/L)134.3 ± 62.8217.3 ± 93.6△139.1 ± 59.6692.4 ± 206.1△*TSAT(%)15.2 ±5.819.7 ±6.1△15.7 ±5.643.2 ±4.6△*
3 讨论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所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缺铁是造成维持性透析患者贫血的第二诱因[5]。缺铁可影响骨髓造血,还可影响细胞代谢中酶的合成,对各个系统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可加剧肾性贫血患者贫血严重程度,还可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效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有缺铁和贫血症状,透析失血和红细胞生成减少是造成铁缺乏的原因,透析患者在不伴有其他失血的情况下大约每年丢失2 g铁,且长期营养不良、肝脏铁滞留和含铁食物摄取不足也可引起缺铁[6]。肾性贫血的治疗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自促红细胞生成素问世以来,在我国应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接近20年,其治疗肾性贫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有半数患者足量应用后Hb和Hct还是无法达到或维持目标值,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铁缺乏。研究表明,补充足量的铁剂可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疗效,减少其用量。
目前,临床上补充铁剂的方法包括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7]。口服铁剂虽给药方便,但对胃肠刺激较大,患者依从性差,且难以吸收,消化道反应与铁吸收不良影响了铁剂的应用;肌肉注射目前已被淘汰,因其易造成局部肌肉的坏死;静脉滴注胃肠道刺激小,补铁利用率高,可增加可利用铁,还可提高铁储存的水平。本试验应用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蔗糖铁可分解成铁和蔗糖,体内被消耗的铁储备可受释放出的部分铁的补充,显著升高患者血清中的铁和蛋白质,特别适用于长期血液透析并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8]。
本试验应用多糖铁复合物和蔗糖铁对比治疗肾性贫血,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缺铁及贫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缺铁及贫血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显著多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因此,我们认为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缺铁及贫血,患者依从性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1]吕伟权.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53-54.
[2]丁学谦,郝 丽.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56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16 -17.
[3]张亚荣,徐明成.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血透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2):49-50.
[4]Parker PA,Izard MW,Maher JF.Therapy of iron deficiency ane mia in paitient on maintenance dialysis[J].Nephron,2007,23:229 -231.
[5]刘高伦.静脉推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9):1681 - 1683.
[6]薛 蕾,秦 佳,武春燕.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42 -143.
[7]刘 林.不同补铁方式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42例[J].中国药业,2012,21(5):68 -69.
[8]冉建平,米绪华,张 杰.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四川医学,2009,30(5):63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