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2013-07-26李敏
李敏
摘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短时期内被广泛运用,得益于其自身的优势:包容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力强,易于被学生接受,能引发学生的新奇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与此同时,其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在第一阶段的新鲜感过去,学生明显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审美疲劳”,不能与特殊的教学模式相配合,教师也忙于应付信息量过大,学生课堂反应度降低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反思,已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手段;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142-03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多媒体教学开始了发展,距今为止我国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有了近三十年的研究历程,在这段时期,我国的多媒体教学发展迅速,普及很快,尤其在高校教育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新鲜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表现方式、直观化的传输形式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企及的。因此,我国的学者和教学工作人员都将注意力放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上,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理论研究
传播学的奠基人施拉姆说:“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也就是说,学习的效果依赖于我们如何运用这一媒体,而不是费心去选择或创造所谓更好的媒体。如今多媒体教学方法已经为众多学校课堂所接受,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远不如我们预期的那么有效,很多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对此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
蔡波、杨靖认为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但之所以效果欠佳是由于教师本身对多媒体的内涵并不了解,并且自身的媒体信息技术素养并不高,教师急需的教育技术培训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去优化学科教学,达到教育技术进学科、进课堂之目的;三是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深造、提高,促进终身学习和帮助其教学研究工作。
董华、张树海等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影响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的因素中最易为人们所忽视,急需改善的是多媒体设备和环境建设。多媒体教学是依托信息技术交流的平台而展开的,良好的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以先进的硬件设施为基础,以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胡光顺、叶严军研究了多媒体教学的不利一面,他们指出:盲目凭借手段的先进反而会降低备课的质量:声光电的运用所产生的“五花八门”的感觉有时也会使学生“逆反”。
郑旭翰、何明珂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效果指标引导式”多媒体教学管理机制。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为中心,将相关指标的建立、实施与考核作为促进多媒体教学水平提高的基本方法。
现在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研究都在肯定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从不同角度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同问题,但是缺乏对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问题整体的概括总结。本文从一般课堂的角度全面分析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以期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改进。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不足
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评估指标要求普通高校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15%,“211工程”院校不低于30%。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率不断攀升,很多高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率已远远高于国家试行方案的规定,我们一度沉浸在高科技平台教学方式的喜悦中,也曾认为这是提高教学水平、体现教学效果与国际化教学方式接轨的康庄大道,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问题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最终的结果也远不如我们所预想的那么理想。王永红在《专业课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信息》一文中曾提到,通过对2004年专业课多媒体教学的调查,发现将近44%的学生认为适当的传统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其课堂的理解力,希望能适当保留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更看重教师的临场发挥以及教学的生动性。现如今处于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大面积普及的时期,我们最大的一个误区是将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尺,实际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观性较之某种教学方式来说显得更为关键。因此,很多不同的看法已经出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出现了很多急需我们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认识上的误区
现在,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作为平台,“多媒体课件是指,通过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地‘学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也就是说,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目的是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效果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很多的多媒体课件都只是将纸质的教材简单地转化为电子教案,实属是“换汤不换药”,根本没有体现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内容枯燥,方式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并且由于其本身的特性,致使学生反而对其有了更大的依赖性,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记笔记,下课将教师的课件拷贝下来,以应付考试。这种现象完全背离了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本来初衷。
另一种与其完全相反的现象是,有些多媒体课件在形式上一味追求新颖和动感的效果,运用了过多的图像、影音资料,以期达到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事实上这种华而不实的形式会过度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其注意力分散,忽略了教学内容,造成了本末倒置,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被“滥用”
多媒体教学以其先进的技术和新颖的教学表现为被大家所认同,并且在实行初期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产生了跟风模仿的情况,大家对其所产生的效力盲目乐观,致使各种类型的课程都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但实际上,不同的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侧重点和教学方式应该是不同的,比如:理工类的课程公式多、题目步骤多,应该考虑是否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充分发挥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在直观上理解题目的推算过程,而不是全部摆在课件上,使学生面对眼花缭乱的数字不知从何下手。若是英语课程的讲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影音、图画、游戏等一系列的形式运用进来,寓教于乐,在活泼的气氛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有其独到之处,应将其特色在适当的领域发挥出来,而不是“滥用”。
(三)课堂教学“模式化”,师生关系“冷漠化”
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课程内容增多,而课程进度加快了,在课堂上,教师不停地讲,信息量过大,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整理,更没有精神思考、消化所学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机会进行交流,一个不停地讲,一个被动地接受,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学生感受不到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反而会产生厌学情绪,使多媒体教学完全模式化,体现不出其优越性。
(四)多媒体教学文件使用的单一性
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使用的文件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常用的文本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形及表格曲线等。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支持多媒体表现力的这些文件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作用。
从表1可知,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的使用明显不乐观,频繁使用率和每节课必用率加起来也只有13%,而文本文件每节课必用率就高达56%,其次是图形文件的利用率39%。可见,教师集中利用的文件类型还是文本文件和图形文件,这两种文件类型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地表现出来,但是都是静态表现手法,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负担,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课件表现形式上明显过于单一,限制了多媒体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定位
多媒体教学有其独特的表现力,能够给学生以更直观的理解,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本身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只是将它作为一种有力的辅助手段,用来帮助我们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现在多数对多媒体的管理都放在课件制作的规范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应该明确:我们并不是引人多媒体技术,而是将技术作为“辅助”与教学内容合理配置,以解决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把握好多媒体教学投入的要素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中介作用
从理论上讲,我们现在高校中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但笔者认为并不是每门课、每次课都需要用到多媒体教学方式,事实上我们可以考虑对课程进行分类,或者把一门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划分,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差异化教学,有些课程进行多媒体教学,有些课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将一门课程进行部分划分,对不同的课程章节设计不同的讲授方式,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帮助学生转化思维模式,适应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可替代性
相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传统教学方式显得太过于简单和枯燥,表现形式也更加单一化,随着课程类目的增多,我们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在能够容纳多元素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上,但从实际的状况来看,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大,翻页的速度过快,每一页的内容停留时间过短,学生的注视时间不足,并且前后的关联度不强。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对重点或难点的地方加强讲解,重复叙述,使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时间更充分;对于前后连贯的内容,传统教学可以很容易实现直观化的联系,学生也可以前后对比记忆,而多媒体教学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只能前后不停地翻页,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更重要的是,扰乱了学生的思路,达不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将是我们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对于不同类别的课程的适应力也不尽相同,将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融入到多媒体教学中是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
(四)新型教学方式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高校的教学方式通过不停地探索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同的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挖掘更多方式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比如管理类的课程,我们可以将自由辩论、小品、案例模拟、小游戏等比较活跃的教学方式吸收进来,可以使学生在亲自设计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更好地弥补了多媒体教学模式化和传统教学单一化的缺陷。
(五)努力实现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前文所述,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普及使课堂教学“模式化”、师生关系“冷漠化”。因为,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成为简单的口述者,将课本内容的叙述转化为多媒体课件的诵读,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照本宣科,教师只关心课程进度的完成情况,无暇顾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力到达哪种程度,这样的教学气氛一旦习惯化,师生之间互动将无从谈起。而交互式的教学注重的恰恰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在课堂上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激励学生自己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交互式的教学依靠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进行沟通,运用图像、影音、故事叙述、案例分析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共鸣。另外,多媒体的运用也可以促进这一点的实现,我们可以考虑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多媒体个人教学网站,使学生和教师有一个探讨问题交流思想的平台,并且,这个平台还具有开放式、平等、民主的优势,更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增强沟通的效果,实现交互式教学的理想模式。
综上所述,多媒体有其自身的优势,它的出现是我国教育发展进步的契机,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完全对它持否定态度。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及接收者的实际要求,有选择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并配以其他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更完美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