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精品课程的文化建设

2013-07-26周传运刘利斌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建设

周传运 刘利斌

摘要:课程文化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是对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道德品质等的引导与控制。文章阐述了省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及产品制作”在教学实施中用课程文化统领课程建设的做法,从推行“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行为文化、贯彻“德才兼备、德育为先”的考核标准、培养“严谨求实、锐意创新”的工作观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子技术;精品课程;课程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140-02

“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及产品制作”被评为2011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组在2006年启动建设工程以来,一直关注该课程的文化建设,并把文化的主旨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课程文化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树立了以文化建设统领精品课程建设的新理念

课程文化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道德品质、行为准则等的控制与引导。由于课程文化的这种内在功能,对课程建设者来说,课程文化如何建设是必须要思考的主导价值取向。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构建新的课程文化。“课程文化”的再造是课程建设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一般认为,课程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内核,因为前三者的变革与重构最终目的是促成精神文化的变革与重构。如何重构课程知识、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等属于课程的物质和行为文化范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这种有形的文化变革去促进学生精神文化的养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观。

二、推行“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行为文化

“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就是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学生实现平等对话,在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学科知识。从文化层面解读,学习方式属于行为文化的范畴。

要完成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学习行为的转变,教师必须搭建合适的教学平台,使学生有能力自主完成学科规定的任务。首先,精简系统理论知识。我们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摸底、企业走访等途径的深入调研,修订了“必须、够用”的学科知识大纲,将原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仪器及测量”、“数字电子实验”、“模拟电子实验”等课程分解重构,整合为“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及产品制作”两门课程。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基础上再进行产品制作的训练,把精简理论知识的课时转移到后期的项目制作实训中。其次,精心选择制作的产品,通过动手制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制作的每个电子产品都从实用主义出发,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知识点到多个知识点按层次推进的原则进行选择,前一项目为后一项目的基础,知识范围逐步扩大,直至构成较完整的电子技术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从准备资料器件、元件检测、软件仿真到安装焊接、调试测量、检查评价等各阶段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到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启发、修正作用。

我们通过产品制作为载体,努力去搭建适宜自主学习的平台,力图实现接收式学习行为向自我要求学习行为的转变,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而且其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为学生走出校园继续学习新知识、开创新天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文化层面讲,一件具体的电子产品制作属于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范畴,而学习思想、学习能力为精神文化的层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都在探索怎样通过对行为文化的有效调控从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能力。

三、贯彻“德才兼备、德育为先”的考核标准

从文化定义来看,考核标准属于规范制度文化的范畴。育人是课程文化最本质的东西,人无德性不立,德性是做人的资本。“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都无法补偿(但丁语)”。古今中外的各级各类正统教育无不关注人的德性教育。中国古老的“六艺”之教在本质上就是德性之教;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杰出代表杜威曾鲜明地指出:“道德目的应该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什么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典型工作岗位知识、能力、素质分解表》,每个岗位都规定了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力,还规定了应具备的道德素养标准,如“具有团结协作、耐心细致的职业素质”、“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等。基于此,我们修订了学生成绩考核标准,不仅有产品制作成功与否的评价,还增加了团队协作、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考核标准的转变,也促使学生观念的转化,单纯的知识掌握已限制了其学业成绩的提高,必须全面审视自身素养,在专业知识的尺度之外又增加了道德的筹码,而且这种筹码具有可见性、量化性。学生要把自己设定为人才或者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必须按照道德素养标准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高等学校,往往把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割裂开来,专业课教学单纯追求学生知识的掌握,不顾及比专业知识更有价值的品德考核。在“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及产品制作”建设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专业知识和道德标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规范文化的推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

四、培养“严谨求实、锐意创新”的工作观

工作观,从文化层次看属于精神文化。它是指以怎样的指导思想状态对待工作、以怎样的精神做好工作的思想观念。只有在把工作任务当成一种乐趣、当成一种享受时,才能有“严谨求实、进取创新”的工作态度,也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我们营造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设计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按照企业技术人员开发产品的标准进行运作。学校提供了一体化电子实训室,并配备了投影仪、联网电脑以及EWB、PROTUSE等仿真软件。学生可通过Internet网络现场查阅技术资料,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技术资料的阅读方法,分析设计方案,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电路仿真验证;实训室备有充足的电子元件和测试仪器,完全满足现场制作和测试的要求。在这种真实化、企业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需不断地调整设计方案、反复测试产品的可靠性、科学性等。这种修正调整的过程就是学生工作观培养的过程。只有具有了严谨求实、知难而上、锐意创新的工作态度才可能制作出合格的产品。学生虽然身在学校但已经受过企业化的历练,在将来走向实际的工作岗位时,也易于脱颖而出。

总之,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借助制作的电子产品这一物质文化载体,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引入自主学习的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促进了学生个人素养全面提升。用文化的力量来推进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育的最终诉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多少知识和掌握多少技能,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力的人才。教育对学生最直接的影响是课程。研究课程文化的科学性、合理性,将直接受益于学生文化力的培养。教育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生命的成长需要才是教育的基本内容。我们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位,将完整生命的成长简单化为知识的增长,将行为、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置于附属地位,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要求。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课程的文化建设置于顶层,构建了一种充满生命关怀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