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策略研究
2013-07-26陈旭雯傅阳栋
陈旭雯 傅阳栋
摘要: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策略主要包括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加强励志进取教育,培育大学生的财富价值观;加强活动载体建设,培育大学生的人际价值观;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加强人文精神渗透,培养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加强正确舆论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109-02
大学生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周围事物是非、善恶评价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决定取舍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观点,其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价值观、财富价值观、人际价值观、就业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婚恋价值观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的总体数量不断攀升,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已达2144.657万人,且每年仍以一定比例增长。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近期,作者以对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和衢州学院600名大学生的问卷和访谈结果为依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励志进取教育、活动载体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精神渗透、正确舆论引导等“六位一体”的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策略。
调查发现,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大多数学生有着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就接受生活环境、传统道德和乡邻习俗的正面影响,爱憎分明,是非明确,道德感强;成才的动机强烈,希望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学习刻苦、做事踏实、遵守纪律,自制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强。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悲观厌世型社会价值观、实用功利型财富价值观、自我封闭型人际价值观,就业、审美、婚恋等价值观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不符,具体表现为理想追求淡薄,集体主义观念弱化,利己主义思想较严重,享乐主义风气抬头,谈恋爱、找对象过分看重经济条件等,这些消极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是由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认识等主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此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主导价值观,引导他们走出自身的价值困境。因此,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策略的研究和建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环境的总的看法和评价,主要包括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现象的认识和评价。由于近年来国家、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管理教育,大部分大学生社会价值观是积极的,他们对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家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对法治建设及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认识片面,对国家发展前景认识悲观。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培育可采用“隐性教育”的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直接向被教育者提出教育目的和要求,而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凭借一定的载体,通过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手段或途径,对教育对象的知识、行为、情感、能力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的教育。如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深化对社会现实的正确认识,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感恩教育,在各种发明创造比赛中,渗透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知恩图报,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约束、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一部分、没有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发展的道理。
二、培育大学生的财富价值观
财富价值观,是人们对如何看待财富、如何获取财富与如何支配财富的根本观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对财富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这与其家庭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如,在对“你所向往的生活方式”的回答中,有32%的同学选择“物质极大丰富,可以无尽享乐的生活”;在“对于你身边比较富裕的人,你认为他们中大多数人主要依靠什么致富”,有16%的同学选择“狡诈,能骗人”和“贪污受贿”;对于“钱是万能的观点”,“同意”的占25%。高校可利用辅导员、班主任这支学生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财富,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去获取财富,教育他们崇尚节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三、培育大学生的人际价值观
人际价值观是指对个体的人际行为及其与所建构的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的个体内部较为稳定的观念系统,它对个体的成才、群体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具有重要影响。问卷中有30%的大学生有较明显的人际交往问题。他们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不合群。对“你是否有知心朋友”的回答,有12%的大学生表示没有知心朋友;对“你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吗”的问题,有15%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益关系”的占9%,认为“那些为人诚实正直的人是死心眼、傻冒”的占8%;对“你结识朋友会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吗”的问题,17%的学生选择“会”。由于经济、心理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消极的人际价值观。高校可充分利用学生公寓、班级、社团等载体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在活动中端正他们的交往心态,让其知道人际交往过程是一个在认识上相互沟通、情感上相互交流、行为上相互作用、人格上相互影响的过程,深刻认识交往是双向的,“我敬人,别人自会敬我”;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展人际交往范围。
四、培育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
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持悲观态度,还有的逃避现实。调查中,当问及“人最理想的择业方式”时,16%的学生仍选择“国家统一分配”;部分贫困大学生对就业岗位选择有认识偏差,当问及“你选择工作的第一位条件是什么”,有67%的学生选择“工资待遇”,25%的学生选择“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对“你对自己毕业后能否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的问题,有66%的学生选择“充满信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19%学生选择“没有信心,感到茫然”。培育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首先要把思想教育与就业教育融为一体,应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在此过程中贯穿社会主义价值观、职业道德、诚信教育。其次,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许多大学生的初次就业会优先选择待遇很好的单位,薪金期望值也较高,常常造成就业失败。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到西部边疆和基层去施展才华,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业。再次,要立足于提高就业能力的现实需求,开发就业价值观教育课程,组建大学生就业的专职教师队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求职择业能力,对大学生中的贫困生群体开设就业的“绿色通道”,如开展“贫困生就业援助计划”、设立基金、对困难学生实施就业援助等。
五、培育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审美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审美价值把握,它表现为人们从审美角度做出的判断、评价和行为倾向,也可叫美丑观,关系到人们喜爱什么、厌恶什么,是人们分辨美丑时所持的基本观点。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观。如,在对“服饰穿着,你最注重什么”的调查中,有76%的同学选择“方便舒适”。同时,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也呈现出个性化、感性化、低俗化的趋向。高校应在审美价值观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打造健康校园文化,让他们在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使他们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要引导他们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要在活动中引导他们以乐观的态度,勇敢地去追求理想和梦想的实现,获得善的体验,实现美的升华。
六、培育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
婚恋价值观,是人们对婚姻、恋爱等相关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由于受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还有的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寄希望于对方。调查中,问及“你选择爱人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有64%的同学选择“人格品德”,有35%的同学选择“对方或家庭的经济条件”;当问及“你对婚外恋的看法”,有9%的同学选择“理解并赞同”,有33%的同学选择“理解但不赞同”。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可充分发挥健康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内媒体,如广播、校报、校园网等,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先学业,后恋爱”的观念,同时,建立相关学生组织,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义务与责任的教育。在美国一些高校里,就有类似学生组织。这些组织定期举办座谈会、心理咨询,成员可以自由发表对性价值观或者婚恋观的看法,内容积极向上。各高校也可以组织、利用类似的学生组织,集中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婚姻恋爱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恋爱观以及性价值观等。
[责任编辑:傅文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