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地域性表达:获奖方案《Weaving bamboo》的解读

2013-07-26刘剑颖

四川建筑 2013年2期
关键词:竹笼竹雕西街

刘剑颖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1 对现代主义的质疑

1.1 现代主义

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性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潮的洗礼,世界各地的现代建筑从未有过地涌现,秉承着“功能主义”,也有人认为是“理性主义”的核心思想,大量的建筑以几乎相同的元素出现在世界各地:平屋顶,光洁的白墙面,大小不一的玻璃窗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居住的机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工业时代和战后需要大量建筑批量生产的需求,其意义是深远的。但是这种国际式建筑的全球弥漫,也同时在稀释着各个地域的文化建筑元素,这是我们值得警醒的。

1.2 后现代主义

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针锋相对对现代主义只注重功能的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进而掀起一场后现代主义的风潮;但是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常常是只有表面,而没有对建筑的当地文化性进行充分的挖掘和表达,因此后现代主义被很多学者称之为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

2 地域性建筑的地域性是地域性建筑所要考量的因素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每个地区特有的基地环境、社会意识、文化特征、气候特点都是不同的,而这些不同特定地区的建筑是应该能够扎根于具体的环境因素之中的,所以这些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或者在大城市中的城市文脉应该成为影响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制约因素。

许多建筑学者提出了“地域建筑”的“地域性”观点。作为地域性建筑应该有以下几点的考量。

2.1 对基地周边环境因素的考量

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到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例如印度的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1],他的建筑作品和设计思路就十分重视印度本身的热带季风的地域特征,以及印度的人口高密度的环境。

2.2 对基地现状的尊重

地域性建筑要十分尊重基地的原始风貌以及已有的现状,最可能小的给基地带来负面的冲击,同时也要做到新建筑的地域性表达。同样举个查尔斯-柯里亚的例子,他所有作品中唯一只做了一个高层设计,位于孟买风景优美的山区,他之所以将新建筑以高层的形式出现,是为了保留周围的一片传统村庄。

2.3 对当地文化的地域性表达

建筑师能够对当地地域文化的提取将它作为建筑的表现元素设计在建筑上,能够给使用建筑的人透露这些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透过建筑空间形式、建筑游览路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等等来进行显露。

3 以都江堰民俗体验馆方案为例

3.1 基地区位及现状(图1、图2)

图1 基地区位

图2 西街的现状

方案的基地是在四川都江堰的“西街”。这个“西街”之前是唯一一条通向玉垒山的一条茶马古道,也应该是如今唯一一条保存完整的茶马古道了。西街周边的建筑都是依附这条古道而自发建立起来的,周边建筑的材料大多是木材和竹材。另外,在古代,这条西街刚好位于古城的城墙边缘,十分有特点的是:在西街的左侧有一条长约200 m的古城墙,这个城墙的历史更加悠久,在基地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周边的小民居建筑都已经将城墙穿过室内变为住宅的一部分了。

如今的现状是,玉垒山的入口已经被封住了。玉垒山被围起来成为了玉垒山公园,西街已经逐渐衰败,同时,由于城墙的阻隔,南侧热闹的游人又无法进入西街,进一步导致西街的衰败。

3.2 民俗的选择——毛竹

任务书的要求是在这个西街片区设计一个3000 m2左右的民俗体验馆,必须能够激活这个西街的片区。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四川是一个盛产毛竹的省份(图3)。毛竹的生长十分有特点,该竹子前5年生长缓慢,但是从第六年雨季开始,会以每天1.8 m的速度向上急速上窜15天左右,就能增加27.4 m,是竹林中的生长冠军,产量十分丰富。如果将毛竹作为民俗馆的主要材料,并将“竹”作为民俗馆主题,那么能够较充分的体现出民俗馆的地域性。

3.3 对毛竹的物理性质的评估

通过资料的数据搜集和一些简单的实验,得到竹子的抗拉强度和收缩率等材料属性数据,结合现有资料的整合,得到了竹的一些属性和特点:竹材重量轻,加工容易,强度也符合结构要求;竹材导热不大,作为表皮有较好的隔热作用;竹材的韧性好,能够很好的塑形。竹材自身的色彩柔和淡雅,与西街现有建筑的色彩和氛围相契合。

图3 丰富的毛竹

3.4 四川的竹编和竹雕

在对竹材评估的同时,也调研了四川民俗的情况。发现在四川,竹编和竹雕十分盛行且有特色。都江堰的聚源竹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青神竹编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个产品被选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推荐礼品;江安竹雕在1915年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成都的三友竹编瓷胎工艺产品已经走向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市场……从某种角度来说,一见到竹,人们的印象中就会出现“四川”这个词。因此,对民俗馆的地域性表达,用“竹”作为最关键的元素(图4)。

图4 竹材编织过程

3.5 选择性的保留老城墙

确定了建筑材料,应着手解决“激活”这个目标。基地的古城墙在古代作为御敌之用,但如今已经完全没有这种功效了,相反,由于这个城墙的阻隔,导致外部的游人无法进入西街,城墙又毕竟是这块基地的文化产物,不可彻底将其拆除,因此,笔者的思路则是在城墙的三个部分进行打通,能够允许行人通过这三个口进行交流,其他的部分进行保留。

如何在西街这个小尺度的片区建立一个3000 m2的民俗馆?如何最大限度保留西街北侧的原有建筑群?于是,笔者大胆的将民俗馆依附整个古城墙,将民俗馆设计为一个长约150 m,宽约8 m的一个线性空间。通过城墙打通的三个洞,将民俗馆分为了四个部分:竹编主题馆,休闲馆,竹雕主题馆,后勤工作人员部分。将古城墙“包裹”进民俗馆,作为民俗展示的一部分。这样最大限度保留了北侧现有建筑群,保留了他们难得的有机自发的群组肌理。

3.6 将“竹编”与“竹雕”元素引入民俗馆,同时考虑都江堰的治水文化

在解决了“激活”的问题后,又回到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上,除了材质,还能从其他方面进行表达么?西街所在的都江堰以水利工程闻名于世界,而其对水的治理更秉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杩槎截流术”就是都江堰流传了几千年的治水技术。“杩槎截流术”运用的两种主要元素“杩槎”和“竹笼”对水的治理十分有效。因此,我将“竹 笼”元素,运用到了民俗馆馆体的设计上面。“竹笼”就是将河边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用竹笼捆绑在一起,然后堆积在杩槎前面。由于鹅卵石与鹅卵石之间留有缝隙,所以竹笼挡水却不阻水,因此水遇到竹笼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冲击,水流就这样温和的被挡住了。

民俗馆的整个馆体由三层组成,最外层的表皮采用竹编的手法,用竹材制作,第二层为结构层,用木材作为结构层的盒子,将结构隐藏起来,整个结构盒子就像竹雕一样,第三层则为玻璃层。馆体的外壳整体就如同一个竹笼,编织的表皮和镂空的结构层形成了许多缝隙,因此整个馆就像一个半透明体,限制了大部分光线的进入,但是又不完全阻挡阳光,阳光和表皮的配合所造成的光影效果也给游人营造出一种惊喜的体验。因为都江堰常年气候宜人,不会有阳光的曝晒,也为这个概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 结束语

都江堰民俗体验馆充分地考虑了基地的现有环境,尽可能地保留了值得保留的建筑群和古城墙,同时,对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在建筑语言和形体上对四川的竹文化和水文化进行了地域性的表达(图5)。

该方案在第十届autodesk杯全国大学生优秀作业评比获奖,同时在2012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奖”中获得银奖。

图5 方案最终效果图

[1]http://jz·zhulong.com/jianzhushi.asp筑龙建筑师[OL]

猜你喜欢

竹笼竹雕西街
周桂新竹雕作品《蜻蜓之音》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竹里乾坤,形色无边
——袁牧竹雕作品欣赏
泉州西街尽显“古韵新风”
用心编织的爱
松茂古道从西街到松州古城
天水竹雕的艺术工艺
竹雕的收藏攻略
西街往事
观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