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分析

2013-07-26胡汝均江智霞蒋德玉郑喜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9期
关键词:心肺医学院校医务人员

胡汝均 江智霞 周 静 蒋德玉 楼 婷 郑喜兰 李 玉

胡汝均:男,硕士在读,护师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摔伤、车祸及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病人因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而造成伤残甚至死亡的现象普遍存在。有调查发现[1],80%的呼吸心跳骤停事件发生于院外,其中67%有目击者,但通常为非医务人员。有研究表明[2],院前急救猝死病人中,在医务人员到达前没有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是复苏成功率极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对于提高院外意外伤害病人的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知晓程度、培训现状、获取途径、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以便今后更好地对其实施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我校2011 级新入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11 级新入学本科生153 名。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急救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民族、生源地等;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知晓情况;参加急救培训情况;急救知识获取途径;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于2011年9月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集中发放,采用不记名填写,填写完后统一收回。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53 份,收回有效问卷146 份,有效回收率为95.42%。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 软件处理定性资料以构成比表示。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本组153 名护生中,男21 名(14.38%),女125名(85.62%)。年龄17~23 岁,平均(19.2 ±0.99) 岁。汉族120 名(82.19%) ,其他民族26 名(17.81%) 。高中就读于省会4 名(2.74%) ,地级市40 名(27.40%) ,县95 名(65.07%) ,乡镇7 名(4.79%) 。生源地:贵州省105 名(71.92%) ,四川省15 名(10.28%) ,重庆市13 名(8.90%) ,其他省份13 名(8.90%) 。

2.2 146 名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知晓情况 仅有7名(4.79%) 参加过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8 名(5.48%) 不知道急救电话号码,有55 名(37.67%) 不知道心肺复苏术,对于其他急救常用技术(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 知晓情况也不容乐观,见表1。

表1 146 名学生对常用急救技能知晓情况 名(%)

2.3 急救知识获取途径 有108 名(73.97%) 来自电视、广播、网络,76 名(52.05%) 来自报刊、书籍,66 名(45.21%) 来自家长、老师、同学,19名(13.01%) 来自讲座、培训,1名(0.68%) 通过其他渠道获得。

2.4 146 名学生对急救知识技能需求情况(表2)

表2 146 名学生对急救知识技能需求情况 名(%)

2.5 146 名学生参与培训的意愿

2.5.1 对于培训的重要性 有85 名(58.22%) 认为在学校开展急救培训对全体学生都有作用,59 名(40.41%) 认为对大部分学生有作用,仅有2 名(1.37%) 认为对小部分学生有作用。

2.5.2 对于急救培训师资的意愿 有81 名(55.48%) 认为医学院校从事急救医学教学的老师会更好,37 名(25.35%)选择120 救护人员,21 名(14.38%) 选择三级医院医护人员,7 名(4.79%) 选择其他医务人员。

2.5.3 对于在哪个阶段接受急救培训 选择在小学高年级接受培训的有48 名(32.88%),初中接受培训的有40 名(27.40%),高中接受培训的有42 名(28.77%) ,大学接受培训的有15 名(10. 27%) ,认为接受培训无所谓的有1 名(0.68%) 。

2.5.4 对于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形式 111 名(76.03%) 选择教师示范及模拟实践,86 名(58.90%) 选择多媒体授课及模拟实践,35 名(23.97%)选择观看电视教学片,26 名(17.81%)喜欢观看动画片及教育游戏,选择其他培训方式的有4 名(2.74%)。

2.6 146 名学生对别人实施急救措施的意愿(表3)

表3 146 名学生对别人实施各项急救措施的意愿 名(%)

2.7 146 名学生不愿意实施急救的原因(表4)

表4 146 名学生不愿意实施急救的原因 名(%)

3 讨 论

3.1 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亟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79%的学生参加过急救培训,5.48%的学生不知道急救电话号码,37.67%的学生不知道心肺复苏术。对于其他常用的急救技术,如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大多数学生只是了解或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完全掌握的不到10%。可见,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现状不容乐观,知识水平亟待提高。不仅我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薄弱,其他外省市的大学生也存在同样的现象[3-6]。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薄弱目前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因此加强对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迫在眉睫,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还任重而道远。

3.2 医学院校学生对急救培训的需求程度高 医学院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需求非常迫切,对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表2显示,分别有64.38%的学生表示非常需要学习心肺复苏术和外伤止血,分别有40.41%的学生表示非常需要学习包扎和骨折固定,28.77%的学生表示非常需要学习搬运,这与国内其他研究者的调查结果相似[7,8]。虽然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有很高的热情,但目前国内的培训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急救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广播、网络,仅有13.01%的学生急救知识来源于讲座、培训。主要可能与各地红十字会、医学院校及医院等机构组织的培训太少或学生忙于学习而没有时间参加急救培训有关。58.2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开展急救培训对全体学生都有作用,对于急救培训师资意愿的顺序依次为医学院校从事急救医学教学的老师、120 急救人员、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其他医务人员,说明学生对在学校开展急救培训作用的肯定,这也暗示学校应充分利用我校优越的急救医疗、护理师资队伍,积极支持和鼓励相关专业人员在学校开展急救培训,不断提高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对于在哪个学习阶段接受培训更好,学生选择的顺序依次为小学高年级、高中、初中、大学、无所谓,可见学生对接受急救培训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认为,急救培训应贯穿于学习阶段的全过程,应反复、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均有一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才能真正使急救知识大众化、规范化。76.03%的学生表示更喜欢教师示范及模拟实践的培训形式。“面授+练习+考试”是最全面的培训形式[9],且效果较好,因此今后的急救技能培训应尽可能以此类形式进行。

3.3 担心自身能力不够直接影响到医学院校学生急救技能的实施 表3显示,有54.11%~69.87%的学生愿意对别人实施急救措施,其中更多的学生愿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外伤止血、包扎、固定,而不愿意进行口对口呼吸,这可能与口对口呼吸时怕感染传染病和感觉脏等心理因素有关。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出[10],由于心脏病导致的心脏骤停病人,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或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因此,在培训时应对受训者说明这一点,告知学生在成为第一目击者时,即使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也应该及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影响学生施救的原因主要有担心自己急救能力不够,占68.49%~85.63%,次要因素有怕传染病、怕被别人误解而背黑锅等。可见,多数学生乐于对别人实施急救,但担心自己急救能力不够影响到实际实施,提示我们对大学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由于国内目前还没有保护救治者的相关法律,一些人担心自己会因为给别人实施急救措施而被误解背黑锅,这也是影响学生施救的原因之一。

3.4 对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提高我国公众急救水平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以及公众对急救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现代社会急救已从单纯的医院内急诊科拓展到院外的公共场所。即使在急救网络非常健全的发达国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专业的医务人员也很难在“黄金10 min”内赶到现场施救。因此,只有让广大公众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发挥“第一目击者”的救护作用,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护,减少人员伤亡。有研究表明[11],目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率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卫生部在2011~2015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中指出[12],到2013年,城市居民急救知识覆盖率达到60%,农村居民达到40%;到2015年,城市居民覆盖率达到80%,农村居民达到60%。要完成以上指标,我们任重而道远,仅靠医务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让所有公众参与其中。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将大学生作为普及急救知识的切入点,不仅使大学生自己很快学会掌握基本急救知识,成为“第一目击者”中有效的施救者,还能通过他们对周围人群起到间接影响和灌输作用,这样可以带动全民急救意识,从而使病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为院内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13]。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仅能提高大学生面对意外伤害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及综合素质,而且也为社会注入一股有力的后备军,对提高全社会公众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1] 张军根,宋因力.512 例猝死院前急救及效果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 :785 -786.

[2] 胡大一.心脏猝死危险因素的预防[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5) :379 -390.

[3] 李明霞.我院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当代医学,2011,17(12) :1 -2.

[4] 许 莹,魏碧蓉,戴秋蕊,等.我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状况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1,8(5) :224 -226.

[5] 陈根芝,胡高楼,林 佳.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 :402 -403.

[6] 王 满,答帮俊,杨 辉,等.河南省高师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6) :74 -75.

[7] 李 艳,赵宏卫,朱庆生,等.北京市朝阳区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5) :407 -409.

[8] 高宏伟,胡役兰,郝建军,等.某部队医学院校学员急救知识现状调查[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9) :568 -569.

[9] 张军根.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现况与对策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2008.

[10] 廖晓星,魏红艳.心脏骤停救治中的共识与争议[J].中华普通外科文献(电子版) ,2011,5(4) :281 -283.

[11] 殷 欣,李文涛,安力彬,等.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J].医学与社会,2009,22(8) :42 -43,45.

[12] 卫生部.2011 -2015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EB/OL].(2011 -11 -17) .[2012 -09 -05]. http: //www. moh. 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yjbgs/s3581/201111/53363.htm.

[13] 孙义萍,倪爱民,钱国薇. 论院前急救中急救医疗功能的充分发挥[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7) :518 -520.

猜你喜欢

心肺医学院校医务人员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