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13-07-26石雪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坎地沙坦丹参滴丸

石雪丽

本研究通过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及运动耐量的检查,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4 月—2011 年5 月本院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患者60 例,其中男33 例,女27 例; 年龄50~69 岁,平均(58.7 ±5.4) 岁; 心功能NYHA 分级Ⅱ~Ⅲ级。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组和治疗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 年龄50 ~68 岁,平均(57.5 ±4.6) 岁; 心功能Ⅱ级18 例,心功能Ⅲ级12 例。治疗组,男16 例,女14例; 年龄51 ~69 岁,平均(59.9 ±5.9) 岁; 心功能Ⅱ级19例,心功能Ⅲ级11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4mg,1 次/d,以后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情况,每周逐渐递增其剂量达到最大耐受剂量; 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坎地沙坦用法同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10粒,3 次/d,口服,两组均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 周末采用心脏彩超测定LVEDD,用6min 步行试验测量运动耐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 及6min 步行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6min 步行试验及LVEDD 的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6 minute walking test and LVED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两组治疗前后6min 步行试验及LVEDD 的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6 minute walking test and LVED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组别 例数 6min 步行试验(m)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LVEDD (mm)治疗前30 344.7 ±74.9 355.1 ±76.2 64.0 ±5.0 60.6 ±6.2治疗组 30 359.4 ±79.8 409.9 ±78.8 64.7 ±5.5 57.3 ±5.6 P >0.05 <0.05 >0.05 <0.05值

3 讨论

近年来,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对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从而加剧心室重塑、促进心力衰竭恶化且衰竭心肌有能量代谢障碍。因而心力衰竭的任何治疗措施不应仅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还应干预神经内分泌,从而减轻心肌损害、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已作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西医经典治疗[1],提供了较好疗效,但心力衰竭预后仍不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水肿、哮喘范畴,其病位在心,由心失所养引起,但其发病与肺、脾、肾、肝脏功能失调相关,属本虚标实之意。其本为气血不达,阴阳亏损; 其标为气滞血瘀、痰浊、水饮,在临床上虚实夹杂。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气不行,不能推动全身的血脉运行,因此发病的关键还在气滞为要。

复方丹参滴丸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丹参活血、通血脉; 三七止血、散瘀、和营止血、通脉行瘀; 冰片芳香开窍,3 药合用共凑祛瘀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丹参可以活血又补血,故古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终末期的主要表现,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与心室重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有关。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构。大量研究证明,丹参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缓解内膜增生,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与细胞增殖,具有钙拮抗、扩血管、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氧化功能[2]。丹参滴丸中的脂溶性丹参酮ⅡA 能抑制体内RAAS 代谢,调整和改善心脏局部儿茶酚胺和氧自由基代谢[3]。保护心肌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损伤,从而保护缺氧性心肌[4]。三七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脏供血[5]; 降低心肌耗氧,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使内皮细胞的供氧增加,代谢改善,损伤减少。同时丹参滴丸为纯中药提取,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无耐药性。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药、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叶任高,陆海英,谢毅,等. 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74.

2 许涛,喻丽,郑智,等. 丹参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预防[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 (1) : 54-55.

3 柳锋,郑智. 丹参防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效应与对儿茶酚胺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 (11) :765-766.

4 王孝铭. 丹参保护心肌细胞的分子机制[J].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 (9) : 4.

5 王志强,张国栋.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J]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 (4) : 397-398.

猜你喜欢

坎地沙坦丹参滴丸
坎地沙坦改善血管紧张素Ⅱ导致的内皮损伤的机制研究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坎地沙坦靶向TRAIL-DR5介导的AMPK信号通路减少宫颈癌细胞自噬保护的研究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新型联苯四氮唑沙坦类化合物的合成
阿齐沙坦的临床应用进展
坎地沙坦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和肽素的影响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口服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转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维持窦性心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