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家风范的文学新星

2013-07-26崔道怡

湖南文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文学小说

■崔道怡

《爱情到处流传》,流传到我这里,已是2011年春。作为“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委,我被分派对付秀莹的这部中短篇小说集进行初审。《小说选刊》主编杜卫东的推荐意见,说作者“具有独特的审美品质”,作品“既闪烁着情感之美、思想之美,也流露着文字之美、韵味之美”。是否溢美,未敢认同,总得通过自己的观感来判定。读过全书,心悦诚服,我沉浸于久违了的美感享受之中。

其实,早在2009年冬,这篇小说就已在读者中到处流传。它原发于《红豆》10月号末题,《小说选刊》11月号头条推出,随即被认为是当年最优秀短篇小说之一。曾获2010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称号的评论家李云雷,最先撰文指出:“它提供了一个短篇小说近乎完美的样本……可以说承续了废名、沈从文、萧红、孙犁、汪曾祺以来的现代小说‘抒情诗’传统,也是传统中国美学在当代的再现。”

不久,《新华文摘》转载该作,此后,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选刊作品奖。发于《人民文学》12月号的《六月半》,进入小说学会“2010年度小说排行榜”。《小说选刊》编辑鲁太光认为:“这篇作品微妙之处在于,从主人公焦虑——分裂——崩溃的心理出发,在引而不发的叙述中映照乡土文化的瓦解,从而潜在地探究了如何重归和谐的大问题。这也是一直‘平静’的小说结尾爆发出巨大能量的原因。”

2011年3月,《人民文学》与盛大文学进行“未来大家”评选,付秀莹当选最具创作实力与前景的新锐小说家之一。4月,由《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北京市作家协会共同主办,召开了付秀莹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二十余位国内知名评论家与会。接着,《文艺报》刊登了贺绍俊教授的文章,指出付秀莹写的是“真正的小说,体现了小说的本质与精髓”。

凡此情况,我都是在事后得知的。退休以来不再留意创作现状,参与“丛书”编审也只是看申报作品,所以这次初读,不禁眼前一亮。1994年至今,“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共编选了14套,推举了新人148名,其中多数已成为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骨干。历次编审过程中,初审时就令我感觉“非同凡响”的,为数无多。这次,17年之后的第14届,我又感受到了“真正的小说”那种纯美的韵味。

“丛书”编审委员会由中国作协书记处、创研部、各报刊负责人,军界和全国性报刊的评论家组成。他们中一些人早了解付秀莹,因而在4月23、24日终审会议上,所有编委一致赞同这部书可入选。我认为这部书有可能成为本届“丛书”的“亮点”,为使它更闪光,我在会上提请著名评论家李敬泽来为它写序。不料,李敬泽拎起我的初审稿签抖动着说:你写了这么长的意见,岂不就是现成的序?

是的,我的审读意见,长达两千来字,是所有稿签中写得最详细的。不仅本届,每次如此。我是一名编辑,不擅于评论家那样提炼概括,总想以向读者推举新人的方式,具体介绍作者和作品情况,说明我的阅读感受。这次的读后感,我只会说“描绘‘我’父母间微妙的情感,无论‘恩爱’还是‘风流’,故事一般却情思悠远”,而说不出“关注乡村秩序背后跳动不安的灵魂”这种精粹的论断。

以我农村见闻,在“芳村”,“父亲有文化”,“女人们都暗暗地喜欢他”,母亲因此也是“一个受人瞩目的人”。父母“恩爱”,是“我们家的盛世”。但“在人们眼里,父亲和四婶子,一个郎才,一个女貌,真是再相宜不过了”。因而,“野鸳鸯”钻“麦秸垛”,母亲后来“主动同四婶子交好”,月到风来,水流云在。似这等“爱情”,早有人写过,只是因何在她笔下,描叙得恁般吸引并感染读者?

因为,她并非以故事奇特取胜,也不是以时尚流行的“婚外恋”引人。我对这一篇以及这一部书的总体感受,归结在我审读小说时用以测量的七种尺度。她靠的是:独特的语言,切实的生活,巧妙的结构,清新的意境和悠远的情思。有这些,也就有了人物和故事。而这七个因素,难以分别剖析,它们互为因果,水乳交融,汇聚成精致的七巧板,开放出优美的七色花。真正的小说,莫不如是。

当今诸多小说,有故事无生活。缺乏切实的生活体验,仅凭借想象编织故事。这一类作者的语言,尽管不无形象描述,却只为了讲述故事。付秀莹的语言功力,不单在于遣词造句,文字本身就是生活的提纯和艺术的写真。看她笔下情景,读者就能生发虽未亲历却身临其境的感受:有血肉,有质地,有味道,有气息。那源于她艺术的天赋:在她小小心灵中,生活便是艺术的,她成长在艺术的生活里。

若非满怀深情沉醉于亲身的经历和切实的体验,就难以对历史留下如此明晰的记忆,就难以对现实进行这样别致的观察。她的题材有城乡两部分:农村乡亲的情仇恩怨,来自少年刺目锥心的感怀;城市、机关与知识分子的勾心斗角,是她走进社会怵目惊心的思虑。这些难忘的积蓄,这种悲悯的情愫,使她油然命笔。而其文学素养和品味取向,让她既找到了创造成功之路,又打开了独树一帜之门。

她的语言,简洁干脆,鲜活爽利;她的细节,如诗如画,有声有色。《翠缺》开头:“丝瓜架是春上她帮着娘搭的。这会儿花开得正稠,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泼辣得很。”是叙述,是描写,又是一种“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境界。她的结构,看似平平淡淡描绘场景,慢慢悠悠讲述进程,但因富于真真切切的世态人情,筋骨里蕴藉着的魅力引人入胜,能教读者一路漫步赏心悦目,最后突然惊诧莫名。

的确,她属于“抒情诗”小说家。然而那情,既有春花秋月,也有风霜雨雪。只是行进途中似无刀光剑影,然而走到最后——《花好月圆》“直到最后,桃叶也不知道,事情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那一对客人,双双卧在沙发上,拥抱着,已经没有了呼吸。”又如《翠缺》最后,“看着那把大剪子在大战的胸前颤悠了几下,终于不动了。她轻轻叹了口气。月亮慢慢地爬上来,亮得很,只是不怎么圆。”

从结构技艺看,她深谙小说之道。小说也可谓语言的结构,语言精粹又结构巧妙,最后出乎意料或虚无缥缈,才能耐人寻味。故事应是人物性格轨迹、人际纠葛结局,总该给人以触动和启迪。小说家大都在怀念或刺激中有所感悟而后才进入构思,其感悟或许复杂又朦胧,却总会有其内在核心,那便是思想或曰主题。艺术品的旨趣,在意境与情思。那是小说的魂魄,没有这两素质,只不过是故事。

故事若仅求“收视率”,不顾人情事理逻辑,其实未必看得下去。“抒情诗”类小说的故事,往往在不易察觉的角落里,仿佛就是生活本身,却经得住咀嚼。一般故事的人物,多是听凭调遣的“演员”,缺乏质感、实感,难以令人认可。“抒情诗”小说的人物,常常是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色,却因受到作家深情关注,显示其诗意的性格命运,更能引人思忖。付秀莹小说的故事和人物,大抵如是。

在付秀莹看来,“如果小说是一棵树,必定枝叶纷披,繁茂深秀,花苞芬芳,果实肥硕,微风过处,绿肥红瘦隐现。也有鸟鸣。让人不禁循声去找枝叶掩映下某处神秘的巢。”她“试图通过小说发现人与人关系中隐秘的褶皱,曲折的迂回,幽暗不为人知的人性角落。这些,沉潜生活河流底部,潮汐过后,留下一地零乱碎片,真实而触目,让人惊诧不已。”这便是她所追求并创造的小说意境与情思。

《六月半》是一篇农村往事与现实交织的小说。年轻时,俊省婉拒宝印提亲。现如今,宝印已成大款,俊省和儿子的命运便都攥进他手心。为儿子,俊省献上了身子,不料又献出了儿子。村长骂道:“狗日的宝印,钻到钱眼里了!”这历史的悲剧似出于偶然,却折射出了现实的必然:天差地别的贫富悬殊,正诱使人性随金钱变异,与物质的宽裕同步,如何维护精神的淳朴,已成为严峻的社会课题。

而《六月半》虽唤起我赞叹,却未免局限了它隽永的内涵。付秀莹的理想和动力在于:“文学的本质是诗性的梦。我愿意看到小说生出梦想的翅膀,在艰辛的尘世中腾空而起,扶摇直上……不想离现实过于迫近,担心自己的文字失去应有的弹性,丰富的意蕴空间会因而悄悄闭合。相较于正面交锋,更愿意迂回曲折,通过人心的波澜看到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人心的摇曳看到涨落的时代风潮。”

在我看来,她向往的,是《红楼梦》“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其诸多篇章的意境情思,便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准、说得透、说得尽的。设使说得浅陋如我,有可能会形成束缚,阻碍读者再创造驰骋其想象力。所以,我此序想说的仅只是我的祝愿:付秀莹出手不凡,出类拔萃,实力与潜力是一贯的、持久的、稳固的,她是一颗具有大家风范、可望大有前程的文学新星。

我写初审意见,用的就是这个标题。那时,我不知李云雷早已把她跟汪曾祺等文学大家连在一起。《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王干在研讨会上说:“付秀莹的小说让我首先想到汪曾祺,想到铁凝,最后想到了沈从文……某种程度上《小米开花》就是汪曾祺《受戒》的续篇,小米就是长大的小英子。《受戒》最后写少男少女性心理萌动,开始‘发芽了’,在付秀莹这里是‘开花了’,这感觉写得非常精准。”

据我所知,评论文章或研讨发言,将新人和文学大家相提并论的,前所未有。我虽未曾参与这次研讨、读过那些文章,却能与专家不约而同都对她“刮目相看”,心中为之窃喜。然而作为编辑,又觉得有必要提示她:大家也有各种类型,你只属于其中一种。既已明确艺术定位,就该扎根这块沃土,心无旁骛,在自己的根基上开花结果。另外,须知,尽管翩然风范,能否真成大家,仍然有待努力以赴。

读付秀莹,我也曾联想到铁凝。但要说的是另一话题:这种“抒情诗”小说,最初往往默默无闻。铁凝的《哦,香雪》面世后,孙犁致函鼓励,赞赏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小说选刊》及时选载《香雪》并同时发表了孙犁的信,才促成它在1982年度全国短篇小说评奖时进入备选篇目。老作家沙汀在终审会上表示个人最喜欢《香雪》,得到大多数评委赞同,才促使它晋升一等奖第五名。

三十年来,“香”飘至今,前四名“伤痕”和“改革”作品,反而悄然消沉。迫近现实课题,更易引人瞩目。岂料“抒情诗”小说,至今仍有待于慧眼识珠。若非《小说选刊》郭蓓发现,“爱情”未必迅即“流传”。选优拔萃推举新人,初审编辑功莫大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乃是“走上大家的第一级台阶”。付秀莹入选,可谓她文学途中一座里程碑,相信这也是她更上层楼的一个新起点。

猜你喜欢

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学小说
明代围棋与小说
文学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