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3-07-25李莉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高职院校内容

李莉

摘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长期的重要的系统工程,是夯实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修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制订新的课程建设规划、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推进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及课程标准建设、开展“课程设计”研究与观摩等应是当下进行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还要积极推进教学过程的评价,探讨考核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内容;方法与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3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的思想。高职学院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深化内涵建设,而课程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本文对当今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求不断推进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对课程建设的认识

1.课程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细胞,是学校教师与教学工作的重心

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素质培养的载体,它是人类在各个专业领域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总结,是一种文化传递,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发展前沿的反映。它维系着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内相关的管理和行政工作。它实施在课堂、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社会实践中,它沟通着学校与企业、行业,推动着学校的教育、科研,促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密切联系,不难看出,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的作用。

2.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

课程质量是一个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过程、学生质量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以提高课程质量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是学校长期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推进内涵建设的重点。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课程设计,在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技能、能力的传承与创新的并重,以及体现学以致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这些都是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分析与实施

1.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任务

高职学院都明确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学院教学建设的基本任务,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为课程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从被动开始转为主动,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与经验,如“校企共建、通力合作”就是近年各高职学院进行课程建设经验的结晶。

2.以“说课”活动推进课程教学设计

“说课”活动开展以来,最大的成效是教师在教学准备中引入了“课程教学设计”的观念,从传统的“备教学内容”深化到知识、技能、能力实现的设计、实施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形成了一些如“赛事驱动型”、“工作任务驱动”等课程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课程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3.充实课程教学内容

近年来,高职学院各专业选用国家高职“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的比例逐年提高,同时,相关专业正在着手组织编写专业核心课程的系列“规划教材”。

4.实践性教学得到改善

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进度设计中,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得以保证。其次,高职学院也加强了课程实践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特别是课程实践教学有显著改善(作业与实践课),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正在进行(与企业的课程合作教学等)。同时,由于高职学院课程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课程建设认识、方法、管理尚存在不足,课程建设呈现出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高职学院关于课程建设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精品课程常态化建设的任务不具体、不明确,推进课程标准研制的工作较为滞后,专业特色课程(包括选修课)的开发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教师深入开展“课程设计”的教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由中青年教师领衔的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建设推进不足。

三、课程建设方法与实施手段

1.修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制订新的课程建设规划

通过新的课程管理办法的制定,健全完善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和协调部门工作职责,明确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建立有效的课程建设水平评估体系,修订课程建设的奖惩办法。要依据学院总体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制定新的课程建设目标、任务,保证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实施。这些制度与规划的研制,要按照井放性、前瞻性、可行性的原则进行。首先,加强研制人员组织建设,以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为主体,邀请专业及行业人士参与。其次,要广泛地进行调研,充分了解行业现实与未来需求,关注国内外课程建设的动态。课程建设一定要结合学院课程建设资源可开发与可利用的实际,突出重点与特色。

2.强化精品课程建设

高职学院经过近年来的精品课程集中建设,对于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般要求与规范都已经熟悉。进一步强化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在数量与质量上有所突破,关键在于集中解决精品课程中突出的问题与矛盾。一是要“开门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解决课程组织结构的矛盾,并引进企业与行业教学资源来丰富课程内涵。二是坚持常态化的建设任务的落实,以教材建设为课程建设的突破口,突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特色。三是在保持“展示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课程的“网络化与交互性”,要实现课程的课堂教学与网上课程资源的“同步”。四是要建立已经建成的精品课程的维护与更新、可持续开发与建设的“终身责任制”。五是要设立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项预算,新增必要的教学设施与设备,如影音采集与编辑设备等。此外,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学习与提高工作,如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学习与应用等。

3.推进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及课程标准建设

关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进一步明晰基本的改革思路,即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逻辑终点”来指导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改革。虽然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定位在理论上普遍都是接受的,但在实际的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还是存在着培养“通才”“泛才”或是“专才”、“一专多能、一专多通”的认识差异。根据高职学院各专业的特点以及行业、企业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及需求预期,应该分别明确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改革具体思路。

艺术类各专业应以“一专多能”的创造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作为基本的方向;同时,把握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成才”而不是“成器”。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具体实践中,高职学院要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使之符合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院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有3~5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应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学院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关于“课程标准”的建设是高职学院课程建设急待推进的又一项工作,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是今后持续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础。现在的课程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虽然便于教师学习和教学的直接运用,但是不利于教学创造性的发挥,对于教学内容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更是没有提供足够的拓展空间。课程标准将对课程所涉及的某一专业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提出要求(基本要求、拓展要求),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当然,也应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些也是某一专业方面或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具体体现。在课程标准中,更要对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途径(尤其是教学这一途径)作出一些规定和建议。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工作应该是选择有良好基础的主干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研制试点,总结适合各学院各专业特点的多种“课程标准”,再逐步推进。这一工作,将是推进特色课程建设改革的基础。

4.开展“课程设计”研究与观摩

高职学院自从开展全面性“说课”活动以来,开启了对课程教学设计的广泛教研,有力地促进了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总体而言,“课程设计”的教研还主要以教师个人为主,方法和模式也较为单一。特别是,各专业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大多实践性教学比例较大,但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对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和教研却较为薄弱。开展“课程设计”的研究,需要从“基本教学设计”入手,掌握规划好课程设计,了解有效的课程设计,进而探讨针对不同课程类型、不同教学对象的课程教学设计。行之有效地组织、开展课程设计教研工作,将是课程建设工作在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也是建设院、省两级精品课程的基础性工作。

四、积极推进教学过程性评价。探讨考核方式的改革

融合职业资格证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效果评价应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教学过程、环节的考核与控制为核心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针对艺术设计类课程作业,其评定不像理工类课程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对艺术设计类课程学习成绩的评价虽然也有评定标准,但是基本上是“粗线条”的。在具体操作中,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以单向的模式进行的,即教师以自身的学识与判断力对学生在某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情况做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习作的表面效果,以教师单方面的感觉去评价习作;教师在遵循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规律与要求进行评价的同时,难免会夹带着自己感觉和好恶所形成的既定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这样一种“唯师是从”的单向、封闭式的评价模式,很容易在教与学、师与生之间产生消极的影响。综合素质考核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每一个环节的考核,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相关信息;可以避免以往由于单方面的纸面效果或某一项指标考核而造成评价的片面性、局限性。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如表现能力、设计能力、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知识涵养、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全方位、客观的评价,可以使评价更为公正、客观。

人们对高职学院的改革有过这样的描述,“改到高处是体制、改到大处是模式、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积累过程,只有把平常的教学工作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高职院校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