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庄煤矿旋转调斜开采工作面顶板运动监测分析
2013-07-25张洪鹏
张洪鹏
(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岱庄煤矿,山东 济宁 272175)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采场矿山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采场支架上受力的性质、大小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与上覆岩层运动不可分割[1-2]。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和工作面支护尤为重要。目前针对特殊时期的开采工艺[3-5]研究较多,但对工作面的顶板运动规律研究较少。本文对“S”形二次调向旋转[3]调斜特殊时期的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为确定合理的顶板控制方案及支架选型提供了依据。
1 地质开采条件
岱庄煤矿北翼1341综采工作面,位于-315m水平,为了避开附近的济宁大断层采用“S”形二次调向旋转调斜开采,如图1所示。开采煤层为3上煤层,煤层厚度在1.3~2.8m之间,走向长度里段238~312m,外段411~484m,倾斜长度里段43m,外段43m,平面积里段11682m2,外段18959m2。采用后退式倾斜短壁采煤法综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煤层老顶以整体性较强的中粒砂岩为主,直接顶以泥岩为主,直接底以粉砂岩为主,老底以中粒砂岩为主,工作面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2 顶板运动规律监测
2.1 监测方案
1341工作面开采主要分正常开采、第一次旋转、第二次旋转、无煤柱对接四个时期,如图1所示。按照设计观测方案[2],从工作面切眼开始,支架安装综采支架压力计算机监测系统,对综采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进行连续监测。自轨道顺槽向皮带顺槽方向分别均匀布置在28#、22#、16#、10#、4#支架上如图2所示。按照矿压观测要求,每段观测工作面推进100m距离期间内,进行连续观测并分析处理数据,同时记录每天工作面的推进度以及主要的煤壁片帮、顶板冒落、支架倾斜、顶梁仰俯等宏观矿压显现。
图1 旋转调斜开采示意图
图2 监测点布置图
2.2 监测结果
从观测支架推进100多m的循环工作阻力得出顶板周期来压步距来看,正常回采时期,实测5个支架循环工作阻力随推进步距的典型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在工作面采用“S”形二次调向旋转期间来压步距会发生变化,工作面各部分支架循环阻力随推进步距的典型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在工作面无煤柱对接期间,对外段5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工作面各部分支架循环阻力随推进步距的典型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图3 正常回采时支架循环工作阻力变化曲线
图4 旋转调斜期间支架循环工作阻力变化曲线
结合生产现场实测的宏观矿压显现,分析正常回采时支架循环工作阻力数据,得出1341工作面支架周期来压平均步距:工作面上部平均为13.6m,中部平均为10.4m,下部平均为10.5m。分析旋转调斜期间支架循环工作阻力数据,得到旋转调斜期间里段、外段工作面各支架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上部平均为5.5m,中部平均为6.5m,下部平均为9m。第一次旋转时的步距相对第二次要大一些。分析无煤柱对接期间支架循环工作阻力数据,得到1341工作面无煤柱对接时外段各支架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上部平均为6m,中部平均为8m,下部平均为4m。顶板运动引起的工作面不同位置顶板来压对支架阻力的影响不同,周期来压的顶板压力显现情况如表1所示。
图5 无煤柱对接期间支架循环工作阻力变化曲线
表1 支架实测顶板周期来压时支架工作阻力
通过对比支架循环工作阻力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周期来压步距情况,可知在旋转开采及无煤柱对接期间,周期来压步距比正常回采时候的周期来压步距小而且支架承载的压力也比平时大。
3 顶板运动规律分析
由于旋转调斜时期顶板各部分相对位置的变化,其运动的范围和对采场的影响也发生相应变化[6]。从工作面推进方向和侧向两个方面研究采场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公式确定工作面顶板来压步距和侧向断裂跨度。
3.1 推进方向来压情况
通过工作面支架周期来压步距及现场生产记录得知,工作面直接顶的初次垮落由上而下依次进行。根据工作面生产记录确定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在12m左右。利用经验公式[7]老顶初次来压步距
式中,M为分开运动岩层厚度。
由工作面生产记录,当工作面推进大约31m左右时,出现明显的矿压显现,这说明此时老顶开始断裂来压,老顶持续来压时间为1~2天,工作面自上而下分段来压,老顶周期来压平均为11.5m。
通过分析里段和外段工作面支架循环阻力,得到在工作面进行旋转开采和无煤柱对接的时候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6~8m和5.6m)比正常回采时候的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1.5m)小而且支架承载的压力也比平时大。
3.2 侧向断裂跨度
回采过程中形成的顶板侧向悬跨度受推进方向的老顶来压步距及工作面长度的制约。根据文献[8]里的计算公式,两侧固支时周期来压侧向跨度的计算公式。
式中:d为周期来压时侧向跨度,m;a为周期来压步距,m;b为工作面长度,m。
按两边为实体煤情况对顶板不同运动阶段时的侧向悬跨度进行分析得,工作面侧向断裂跨度为10.52m。和老顶周期来压步距接近,大于工作面旋转调斜和无煤柱对接期间的来压步距,根据工作面记录数据可知,由于顶板周期来压显现,在侧向方向上顶板断裂不明显。
4 结论
1)正常时期顶板周期来压步距11.5m,第一次旋转期间顶板来压步距8m,第二次6m,无煤柱对接时直接顶周期来压步距5.6m。
2)与正常回采情况下相比,工作面进行旋转开采和无煤柱对接时,周期来压步距变小,支架承载压力变大。
3)由于顶板的侧向周期断裂跨度10.52m大于旋转调斜和无煤柱对接期间的来压步距,受推进方向上顶板周期来压影响,在工作面侧向方向上顶板断裂不明显。
4)在旋转调斜期间工作面不同部位顶板来压时间有所不同,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动载系数较大,顶板从上到下依次跨落,所以在旋转调斜时期应当加强工作面上部端头的支护。
[1]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谭云亮.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3]王恒,秦加福,李民,等.综采工作面“S”形二次旋转调斜工艺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1(5):130-131.
[4]李法柱,曹忠,张新国,等.综采工作面旋转调斜对接工艺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1(5):130-131.
[5]王延飞,杨智.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调斜旋转开采技术的应用[J].煤炭科技,2008.12,34(5):46-47.
[6]涂兴子,范平.综采调斜技术探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S3):35-36.
[7]宋振骐.实用矿山压力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8]蒋金泉.老顶岩层板结构断裂规律[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88,37(1):51-58.